马立克氏病是由乙型疱疹病毒引起的禽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是对养鸡业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流行特点】
马立克氏病主要危害鸡,火鸡、野鸡、鸽、鹌鹑等也可感染,多在3~5月龄发病,发病率为5%~60%,病程长,常因极度消瘦、逐渐衰竭死亡,致死率可达100%。
【临床特征】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 贫血,鸡冠苍白,皱缩无光 下痢,多排出黄白色、或白色与绿色混杂的稀便 神经型病鸡常因神经损伤而不能站立,病鸡呈劈叉姿势。
【大体病变】
皮肤型病鸡可见全身毛囊肿瘤性增生,常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肿瘤结节,颈部皮肤肿瘤,已感染破溃 腿部和爪部皮肤也可见肿瘤病变,神经型病鸡常见一侧腰荐神经增粗,或坐骨神经明显增粗,内脏型病禽肿瘤可出现在几乎所有内脏器官,可见心脏肿瘤增生,冠状脂。
肪消失,心外膜出血,肝脏弥漫性肿瘤结节,肝脏严重肿胀,弥漫性肿瘤结节,漫性肿瘤结节,脾脏、肾脏肿胀,弥脾脏变形,有肿瘤病灶 脾脏切面坏死 肺脏有多个巨型肿瘤块 肺脏大部分组织被肿瘤替代 肺脏切面完全瘤化,肾脏肿胀、弥漫性肿瘤增生 肾脏弥漫性肿瘤增生,病变部位褪色 胰腺肿瘤性增生 腺胃增生、肿大 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融合,腺胃黏膜增生、溃疡 肠管增粗,肠壁增厚,黏膜溃疡,卵泡停止发育,卵巢肉样变 睾丸肿胀、变形,眼型可见虹膜增生,瞳孔变小,边缘不整。
(美.禽病学第七版) 混合型则内脏和皮肤均有肿瘤出现。
【防治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作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增强机体抗病力,不断提高兽医卫生综合防治水平,净化种鸡,种蛋及孵化室严格消毒,防止雏鸡在孵化室感染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在雏鸡出壳后尽快接种,最好在24小时内完成,以防早期感染。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应及早发现病鸡、及时淘汰,以减少传染。
马立克氏病是由乙型疱疹病毒引起的禽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是对养鸡业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流行特点】
马立克氏病主要危害鸡,火鸡、野鸡、鸽、鹌鹑等也可感染,多在3~5月龄发病,发病率为5%~60%,病程长,常因极度消瘦、逐渐衰竭死亡,致死率可达100%。
【临床特征】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 贫血,鸡冠苍白,皱缩无光 下痢,多排出黄白色、或白色与绿色混杂的稀便,神经型病鸡常因神经损伤而不能站立,病鸡呈劈叉姿势。
【大体病变】
皮肤型病鸡可见全身毛囊肿瘤性增生 常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肿瘤结节,颈部皮肤肿瘤,已感染破溃 腿部和爪部皮肤也可见肿瘤病变,神经型病鸡常见一侧腰荐神经增粗,或坐骨神经明显增粗,内脏型病禽肿瘤可出现在几乎所有内脏器官 可见心脏肿瘤增生,冠状脂。
肪消失,心外膜出血 肝脏弥漫性肿瘤结节,肝脏严重肿胀,弥漫性肿瘤结节,漫性肿瘤结节,脾脏、肾脏肿胀,弥脾脏变形,有肿瘤病灶 脾脏切面坏死,肺脏有多个巨型肿瘤块,肺脏大部分组织被肿瘤替代,肺脏切面完全瘤化,肾脏肿胀、弥漫性肿瘤增生,肾脏弥漫性肿瘤增生,病变部位褪色,胰腺肿瘤性增生,腺胃增生、肿大,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融合,腺胃黏膜增生、溃疡 肠管增粗,肠壁增厚,黏膜溃疡 卵泡停止发育,卵巢肉样变 睾丸肿胀、变形 眼型可见虹膜增生,瞳孔变小,边缘不整。
(美.禽病学第七版) 混合型则内脏和皮肤均有肿瘤出现。
【防治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作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增强机体抗病力,不断提高兽医卫生综合防治水平,净化种鸡,种蛋及孵化室严格消毒,防止雏鸡在孵化室感染是防治本病的关键。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在雏鸡出壳后尽快接种,最好在24小时内完成,以防早期感染。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应及早发现病鸡、及时淘汰,以减少传染。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