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记得在那里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广东省各地的水产养殖地理介绍
如一下:
一、
梅州市
梅州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市,境内江河溪流纵横交错,雨量充沛,工业污染少,水质良好,水源充足。
2003年以来,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基本稳定在22万亩左右。2006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量77933吨,其中鱼类占98.5%,90%为四大家鱼,罗非鱼占5.7%,水产养殖产量最大的品种是草鱼,2006年草鱼产量4万多吨。渔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8%。
“梅州作为山区市,经济比较差,发展渔业一定要优先考虑本地实际情况。”梅州市农业局水产办吴主任在介绍情况时这样说。他认为,梅州的水产养殖业要发展,除了一般山区渔业发展的经验外,还要把自身的优势作为发展的重点。
水质好是山区市的普遍优点,近年来,梅州市的无公害水产品认证走在全省山区市的前列,现在全市共有12个水产品养殖基地获得省农业厅无公害水产品认证,今年还计划上报5个无公害水产品。
一直以来,梅州地区的水产养殖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低等诸多问题。鱼类产品占养殖产量的98%左右,而且以家鱼为主,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度大。而且现在仍以小规模渔民分散经营为主要生产方式,尚无一家省市级水产业龙头企业,水产流通和加工业基本没有。
近年来,梅州实行水产养殖的总体规划,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特色品种为发展重点,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来改善渔业经济条件。吴主任介绍说,现在梅州的总体规划是以各地的优势水产品为发展对象,梅江区和兴宁是罗非鱼;梅县、五华和蕉岭是胡子鲶、黄骨鱼和草鱼;平远为湘云鲫;大埔和丰顺是光倒刺鲃和翘嘴红鲌。吴主任还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梅州的光倒刺鲃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而在四大家鱼方面,梅州发展得较好的是草鱼苗种的生产,现在全市已建有水产苗种场22个,年产鱼花近20亿尾,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供应周边潮州、河源、揭阳、江西、福建等地。
“梅州现在每年的成鱼基本都在本地市场销售,要继续发展,扩大规模的话,自然资源的条件是允许的,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在谈到将来的发展问题时,吴主任这样说。他认为,现在梅州处于一个“两难”的处境,现在梅州市和周边地区都没有大的加工厂,很难带动农民的积极性,继续提高本地水产品产量;但现在梅州每年出产的鱼也就大概78000吨,这样少的量也无法吸引加工厂来此落户。对此他说,水产企业是一定要做的,但考虑到本地的情况,可以在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再支持一部分,农户自己出一点,农信部门再贷一点的方法来解决资金问题,由于本身水产业基础薄弱,要先从小做起,慢慢扩大。
除此外,吴主任认为,还有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就是水产市场。现在梅州还没有水产品批发市场,没有成形的销售渠道,水产品加工也是空白,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鲜销。这些问题都只能逐步解决。现在,梅州每年已经有部分的家鱼,如鲤鱼,销往福建和江西,并已形成了初步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渔业部门也在多方联系,为本地的特色产品,如光倒刺鲃,努力打开珠三角和粤东的市场。
请各位同行赐教,急需此类资料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