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年对水产行业来说是个多事之年.年初受五十年不遇的寒潮影响,水产养殖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罗非鱼产业损失最为惨重。 灾后重建,养殖户忙于清理鱼塘、筹集资金,准备下一轮的生产。刚从痛苦中爬起来的养殖户却遇到买不到罗非鱼苗种的困难。许多养殖户急于放苗,在购买苗种时"饥不择食",购买的苗种质量无法保证。况且,今年天气多异常,北风天、雨天多,气温反复无常,引起了养殖水体的极不稳定,从而诱发了隐藏的病害、病毒的发作。加之原料大涨,饲料随之一涨再涨。而后市鱼价相对稳定,养殖户的投入与往年相比更大了,利润并没有明显的上升。
山雨欲来风满楼,冻灾的重挫,苗种良莠不齐,天气反复无常、洪灾不断、随之而来的是疫病暴发。国家紧缩银根,在饲料厂和经销商资金紧张,不能给予更多支持的时候,饲料上涨,养殖户何去何从?
增产措施千万条,全靠管理一根针,三分养七分管。加强管理,压缩养殖成本,挖掘利润潜力空间,才是应对之道。
1、苗种:苗种是基础。先天不良,期待后天有较好的生产性能是不可能的。苗种在养殖成本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只要保证质量价格稍高也可以接受。所以,最好选择大公司、信誉好的公司的苗种。苗种的营养需求较高,尽可能选择质量稳定、相对高档的饲料投喂,为后期快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有过苗种养殖经验的人,选择小规格的鱼种有利于成本的下降,但一般人不要尝试用水花,水花要求的技术较高。用六七朝的鱼就很不错了。在鱼价行情较好的今年,放大规格的苗种,争取上市时间无疑是好决策。
2、合理的养殖密度:一般人是鱼价越好,密度越想放高。其实,鱼的生长速度在一定条件下是与密度成反比的。在今年前期鱼价市场牛叉的时候,选择低密度,缩短生产周期,提前上市,可以获得较好的效益。有条件的可以继续安排第二兆生产,这样,密度降低,一年两兆,养殖的总量并没有减少,但养殖的资金压力减少了,赚的钱也多了。
3、调节良好的水质:养鱼先养水。培育有益的藻类种群,增加水体溶氧,为鱼类健康生长体供良好的环境,可以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减小饵料系数,提高养殖效益。措施包括7-10天用生石灰或氯制剂全池泼洒,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适当换水等。
4、选择高效的饲料:很多养殖户选择饲料的时候主要看价格,谁价格低就用谁的料,中途往往换几次料,结果稀里糊涂,年底自己都算不清楚。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不能不重视。建议选择高档饲料。下面举一组2008年5月养殖宝典刊载的一篇文章,作者诸清华,《饲料价高,草鱼养殖把握三大利润点》的数据说明。“两种饲料,(07年为例),A料3200元/吨,饵料系数1.6,单斤鱼饲料成本就是3200/2000*1.6=2.56元;B料,2900元/吨,饵料系数1.8,单斤鱼饲料成本就是2900/2000*1.8=2.61元。这两种饲料相差300元/吨,你会选择哪一种?使用高档料,鱼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高,水体中残留的NO-2和NO-3较少,氨氮更低,水体溶氧更多,鱼病更少。”
同时高档料还可以缩短养殖周期。这点尤其是在今年前期鱼价较高和进行多次养殖的养殖户优势明显。鱼每天的采食量是一定的,则1.8/1.6=1.125。可见,用A料比用B料快12.5%。如果养殖周期是六个月,用A料意味着180*12.5=22.5天上市。
可见,高档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节约养殖时间。
在饲料涨价的情况下,养殖户如何选择饲料,他也有例子,如下表:
涨价
饵料系数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500元/吨
| 0.3
| 0.35
| 0.4
| 0.45
| 0.5
| 0.6
| 0.7
|
800元/吨
| 0.48
| 0.56
| 0.64
| 0.72
| 0.8
| 0.96
| 1.12
| 1000元/吨
| 0.6
| 0.7
| 0.8
| 0.9
| 1.0
| 1.2
| 1.4
| 可以看出,同样的涨幅下,选择饵料系数低的高档料,成本较低。在今年原料紧张的情况下,大厂家在采购原料、资金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尽量选择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严格、信誉良好的厂家的料。如果你是在喂价格较低的第档料,即使你没有办法使用市场上最有口碑的高档料,也应该选择正在使用品牌中档次更高的产品。
5、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鱼病方法:健康就是最好的促生长剂!做好清塘工作;严格执行四消:即苗种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和水体消毒;使用EM菌等调节底质水质;定期拌药饵预防等。
发生病害,及时找专家治疗,以减少损失。
总结全篇,在饲料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养殖户只有“靠好料赢时间,靠时间赢市场,靠管理赢效益,靠效率赢发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