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11|回复: 13

后备蛋鸡育成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7 10: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这个季节正是春季育雏鸡即将开产的时期,对于在开产前蛋鸡体重严重不达标的原因,我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造成育成体重不达标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应该有一下几个方面:
1:在雏鸡的1日龄,弱雏鸡比例较多。
   原因可能是种鸡场种鸡有疾病问题造成的种蛋质量问题,或是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出现的孵化技术问题造成的弱雏增多。对与这样的雏鸡即使饲养管理都很到位,也很难育出合格的鸡群。
2:35日龄之内体重不达标:
   在这个时期出现的问题,与饲养员的管理应该有直接的关系,饲养者很可能对育雏期饲养要求不认识或不重视育雏管理,对蛋鸡“35日龄定终身”的原理不了解:温度,密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等要求都应对其认真对待。
  在35日龄之内的体重不达标,会出现开产前体重较小鸡的数量,对以后鸡群的产蛋性能造成影响。
3:育雏期与育成期的日龄划分:
   在以往的后备蛋鸡培育中,把42日龄时定为育雏期,7周龄开始定为育成期,18周龄以后定为预产期。
   现在已经有很多权威人士提倡蛋鸡的育雏期定为70日龄之内。
4:饲料的原因:
   尽管雏鸡在“35日龄之内”达到了育雏要求,体重也很合格,但是由于饲养者过度采用廉价杂饲料(例如:棉粕,菜粕等等),这些饲料的比例较大,而且采用的育成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不高,造成机体长期营养缺乏,从而影响体重与骨骼的发育。
    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机体对营养的要求也不相同,适时合理的调配饲料配方是非常重要的。
5:疾病问题:
   在35日龄之内发生疾病造成的体重不达标,会对后备蛋鸡以后的产蛋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是35日龄之内的鸡群体重及骨骼发育都正常的鸡群,即使是 在 以后的育成阶段发生一些只要不是对产蛋性能发生危害的疾病,这样的鸡群只要管理得当,照样能发挥很好的生产成绩。
影响育成阶段体重不达标的疾病我们经常看到的球虫病还是比较多的,当鸡群发现有球虫病临床表现时,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机体的发育,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在饲料中长期轮流添加预防球虫病的药物来进行控制(很多治疗球虫的药物都很便宜,1吨饲料20-30元左右),不要发现了临床症状再去治疗。呼吸道疾病与大肠杆菌疾病是条件性疾病,只要我们对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控制,我想是不难控制的。对于支原体疾病我建议商品蛋鸡也要进行疫苗免疫控制。
6:育雏育成期的鸡群密度问题。
   合理的鸡只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体重达标的关键措施之一,这个道理大家都很明白,我就不多说了。
7:季节造成的体重不达标问题。
  在35日龄之内的体重,应该不受季节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内的温度管理基本可以人为控制,即使在炎热 的夏季,此时的温度对雏鸡(35日龄)的发育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在此期因为温度造成的体重不达标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温度控制不良,造成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在15日龄之内)从而促使一部分雏鸡发育受到影响。
8:光照管理问题:
  大家都应该知道,在育雏阶段(35日龄之内,特别是在7日龄之内),光照强度的大小与光照时间的长短都直接影响到鸡只的采食,从而关系到鸡只增重问题,在雏鸡阶段光照强度的大小可促使鸡只活泼好动而增加运动量而增加采食。密度过大的雏鸡群在此时光照的时间长短可影响因料位不足而造成的采食困难问题(合理适当的增加光照时间是有必要的1日龄--------15日龄)。
  ----------------根据以上几个容易造成后备蛋鸡体重发育不达标的原因,我说一下我个人的补救措施。
     对于120日龄时,体重还不达标的鸡群而言,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补救:
   大家知道,能量是促使机体体重增加的最有效方法,在此时可适当在饲料中添加1%左右植物油来解决,在原来的饲料厂家配方中,玉米的要求水分是14%,豆粕的蛋白是44%,但是我发现大多数饲料原料都达不到此要求,即使在不额外增加能量(油脂)的前提下,对于这样的不达标鸡群也要适当把玉米与豆粕的添加量增加而相应的减少麸皮的添加量,并应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等等而来提高饲料营养浓度。
   对120日龄左右不达标的鸡群光照应该采取以下光照措施:在此期对于这样的鸡群可采用14个小时的光照,(合格的鸡群在育成期可采用常规光照程序,)。如果育成是在夏天可采用夜间1点到1:30分开灯补食,这样有利于缓解热应激而造成的体重不达标.现象,在120天左右以后蛋鸡光照增加可采用先在早晨进行(早晨4点或4:30开始,具体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当地的日出时间灵活安排)),不足的时间在晚上增加,原因是:鸡只经过一夜的休息后,早晨开灯有利于鸡的采食,这样就使鸡有更多的时间吃料,鸡有一个习性是在晚上临关灯休息时猛吃料,如果在此时增加光照,它已不吃料了,就显的不如在早晨重要了,在蛋鸡临开产时在早晨增加光照还有一个好处是:在夏天早晨是一天当中最凉爽的时期,有利于鸡只能吃进更多的料,有利于产蛋.在冬天,早晨是一天当中最寒冷的时期,开灯后鸡只起来运动后有利于鸡的抗寒,减少因采食过多的食料来抗寒.有利于降低料蛋比.。在夏天蛋鸡产蛋期夜间补食(23点到23点30开灯),有利于抗热应急,有利与鸡的采食(在夏天蛋鸡吃不进料是影响育成鸡增加体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其他季节对体重合格的鸡群可不必开灯补食.
    对于这样的鸡群,14个小时的光照管理可以维持到50%的产蛋率时,再进行正常的光照增加,这样会对整个鸡群的不利因素较安全些。原因是:在此时(50%的产蛋率)整个鸡群发育基本可以,一些发育较晚的鸡只也基本已经赶上来了,在此时实施正常光照会对以后的生产性能的发挥带来好的需要(例如:脱肛啄肛等等)。
   在120天左右的疾病管理:在此期应对不达标的鸡群进行球虫,支原体,肠道寄生虫,原虫病等等影响鸡群发育的这类疾病进行特别关注。对每一次疫苗注射免疫时给鸡群带来的应激现象要特别注意加以有关应激药物进行治疗缓解。
----------------------关于培育后备蛋鸡的管理技术,不是我在这里说这些就能解决好的,它是一项及其科学而又细致的一项管理工作,不是用文字就能 完全表达清楚的(应该是我的能力有限,嘿嘿!),---------------谢谢大家的查看!欢迎大家在线交流或是在“鸡病专业网课堂”进行养殖管理及相关事宜的语聊。QQ:506334737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龙城飞将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9-17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鸡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发表于 2008-9-17 11: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环节往往容易忽视呀!
发表于 2008-9-17 16: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细致,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08-9-19 19: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青年鸡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发表于 2008-10-4 14: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的农村养殖水平及条件比较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转群,体重小的,不达标的放在上层,超标的放下层,达标的放中层。这样不管是体重还是均匀度都会很好。
发表于 2008-10-9 12: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的养殖户现在在某些兽医的指导下鸡都不达标,原因高蛋白低能量育成,实际上有饲养知识的都知道育成期是要高能量低蛋白的.好多养殖户从育雏到110天都是30豆粕,还说豆粕价格高,肯定营养也好.我狂晕呀,干脆都喂豆粕吧,300天也不会达标的
发表于 2009-9-10 21: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很多资料上面育成期资料推荐的能量都在2750-2950,但是有时候能量都做到3000了,体重还是偏低,呵呵,当然其采食量也不怎么样,但也基本达到了资料上的推荐的标准了。听听大家的看法,另大家觉得资料上的数据有参考意义么,不会是大家相互抄来的数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8 14: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什么都有量的问题,不是绝对量高或低就好,应看能量和氨基酸的比值是否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10: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保证育雏期体重达标。
二、做好育成期的采食量管理(好好体会GBMMR的“配方设计的根本是采食量的设计”)。
三、避免育成期和产蛋上升期在高温应激期(有降温措施的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20:1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