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30|回复: 1

“高盛养猪”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6 08: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盛”是谁?搜索一下,最概括的叙述是这样的:“高盛公司是1869年成立的,现在是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在2000年世界500强的排名中,名列第112名。可以说高盛的发展史实际就是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或者说国际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史”。高盛是投行,却在2008年的中国养起了猪,不能不说是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的特定事件,因此具有特殊的非凡含义。

刚过去的一个月前,以《高盛斥巨资“养猪”,“偷袭”中国农业》为题的文章说:“高盛近期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这不是华尔街投行一时心血来潮。在此之前,中国内地多处发生地方生猪养殖户受某些势力打击的恶劣案件,这是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发生的同一类事件,不是偶然的。最为极端的数广东东莞。不仅这个珠三角制造业中心城市发生私企关闭潮,发生在“发红包”之前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体驱逐,而且,这个城市也极端地制定一项闻所未闻的政策:禁止养猪。

为何?为地方寡头的利益。当郎咸平说的那种“虚拟资金”“打到股市,股市泡沫;打到楼市,楼市泡沫”,也就是那些“闲置”资金四处乱窜,寻找不同动机的各种增值机会。最终,显性的泡沫传导到了生猪养殖这样过去不引人注视的农业领域。或许可以这样解释东莞地方政府的“苦心”:为地方资本或者地方金融寻找替代路径。

此外,有个案则是直接针对养殖户,在法庭门前把原告打得鼻青脸肿。这类案例数不胜数。很明显,有一种集体的行动,目标在于消灭那些势单力薄,规模小而个人没有社会资源自我保障的养殖者,消灭这些为数众多而微小的养殖业,从而使行业最终归于大资本者,集中到少数人手上。不管名义是“环境污染”,还是实质在于规模集中,这是垄断经济的习然规律。规模生产的名义是产生规模效率的低价格,而实质无非控制市场控制价格,为其所持有的各式各样资本的利润服务。

正是在这里产生讽刺:真正的资本比暴力驱逐、野蛮吞并出手更快更重,并且更为深得人心。高盛收购养猪厂,和那些侵犯他人财产和生命的刑事案件相比,更为光明正大而且合法。因此,那些为一己之私公然侵犯他人的凶手们,实际上充当了资本大鳄的经济打手,为资本扫清了道路,结果落得个鸡飞蛋打下场——你要集中,高盛远比你规模化;你要垄断,高盛会做得比你更彻底。结果你做出来的规模养殖,还不是大鳄的口中食!所有有这些打手存在的行业领域,都存在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反讽,假如通常的不以为然习惯不足以让这种反讽构成经济风险。这也是郎咸平说的社会(具有话语权的部分)自甘堕落,与权力腐败相互勾结的事实,其结果是等这些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后,能够做到压低供应价格压榨供应商,抬高销售价格压榨消费者。

假如说高盛对中国农业“偷袭”了一把,那么也可以说,这个“偷袭”的成功,战机在于趁国内资本对小型私企的不计后果的“围剿”行为,诱发的。中国的历史并不缺这类案例,历史的确,不以某种东西的意志为转移,不顾一切地重演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胡文辉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9-24 21: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猪业会成为“大豆业第二”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3 02: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