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73|回复: 4

仔猪浓缩饲料配制的理论与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6 10: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随着生产和配方技术的不断进步,浓缩饲料的营养平衡性、有效性和使用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东北地区盛产玉米,为降低成本,中小养猪专业户往往外购浓缩饲料,自拌玉米配成全价料,使用方便。目前东北饲料企业生产的猪饲料主要是浓缩饲料。仔猪料一般从15kg开始饲喂,在30~35kg按照25%比例拌料,其余部分由养殖户自拌玉米面,有时用不超过10%的米糠替代玉米面;在35kg之后,大多数养殖户仍然继续使用仔猪料,只是用5%的玉米面或米糠替代浓缩料,虽然从猪的营养需要来看这样不科学,但很方便,短期内这种喂料习惯难以改变。
仔猪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强烈、可塑性最强、饲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由于养殖户习惯上用仔猪浓缩饲料配制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在猪饲料中,仔猪饲料所占比例最大、竞争也最激烈。
1
仔猪生理特点

1.1
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少

仔猪出生时,大脑发育不健全,下丘脑和垂体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需的传导结构的机能低,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仔猪被毛稀疏、起隔热作用的皮下脂肪少,不到体重1%,保温隔热能力很差,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仔猪不易维持正常体温;单位体重所拥有的表面积大。
1.2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表现在:消化器官容积小、胃液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低。
初生仔猪消化器官相对重量和容积较小,胃的重量约4~8g,占体重的0.44%,容积为30ml~40ml,到20日龄时,胃重增长到35g,容积扩大3~4倍。小肠在哺乳期内迅速增长,长度增加5倍,容积扩大50~60倍,整个消化道发育最快的阶段是在20~70日龄之间。消化器官的强烈增长可持续到6~8月龄,以后在逐渐降低,13~15月龄才接近成年猪水平。
初生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后,才能分泌少量胃液;而成年猪由于条件反射作用,即使胃内没有食物,同样能分泌大量胃液。猪胃有强大的胃液分泌能力,40kg体重的猪每昼夜可分泌4l~8l的胃液。
在胃液组成上,哺乳仔猪在20日龄内胃液中仅有足够的凝乳酶,而唾液和胃蛋白酶很少,只有成年猪1/4~1/3,到仔猪3月龄时,胃液中的胃蛋白酶才增加到成年猪水平。
同时,初生仔猪胃低腺不发达,不能分泌盐酸,胃内缺乏游离的盐酸,胃蛋白酶原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随着日龄增长和和食物刺激,盐酸分泌不断增加,非乳蛋白直到14日龄后才能有限地消化,40日龄时,胃蛋白酶才表现出对乳汁以外的多种饲料的消化能力,8周龄时胃才具有较为完整的分泌能力,仔猪一经断奶,胃内pH值明显高于哺乳仔猪,10日龄后开始低于后者。采食可有效刺激胃的发育,促进胃酸分泌。
仔猪消化酶发育规律。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取决于消化道酶系的发育,消化器官发育的晚熟,导致消化酶系统发育差,消化机制不完善。
初乳和常乳中含量最高的碳水化合物时乳糖,以干物质计,分别为15%和24%,因此2周龄内仔猪小肠内乳糖酶的浓度和活性最高,以后迅速下降;与此同时,麦芽糖酶和淀粉酶活性从3周龄开始上升,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1周龄仔猪对玉米淀粉的消化率只有25%,3周龄后也只能达到50%。
因此,3周龄断奶仔猪日粮中谷物含量不宜超过30%~40%,应多加奶粉或乳清粉。当日龄达到5周龄时,肠道内麦芽糖酶和淀粉酶浓度和活性明显提高,此阶段断奶仔猪日粮的谷物含量可达到50%。
母猪初乳和常乳中,蛋白质含量以干物质计分别为57%和30%,3到4周龄后,蛋白酶活性开始上升,因此,几周龄内仔猪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远不及动物性蛋白质。5日龄到5周龄的仔猪,对母乳中蛋白质的消化率达到98%,牛乳蛋白质消化率达到95%~99,鱼粉达到92%,而大豆蛋白的消化率只有80%。
可以用补料方式,及早给仔猪诱食,以使肠道有足够的适应期。
初生数天的仔猪能有效地消化大多数动植物脂肪,但牛脂例外,仔猪对脂肪利用率最高的是椰子油,其次是玉米油和豆油,高质量的猪油也能被仔猪很好地消化吸收。仔猪从第一周开始就能很好地利用乳脂肪,对其他脂肪只要能够很好地乳化,仔猪的消化吸收几乎与成年猪相似。
猪自身不能产生纤维素消化酶,肠道纤维素酶是由寄生在猪体内的微生物分泌的,微生物在大肠内寄居,仔猪大肠发育进度明显滞后于小肠和胃,因此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浓度和活性很低,故3~4周断奶的仔猪日粮中纤维素含量不易超过3%。
猪和大多数生物体一样,必须在感到实际需要情况下才产生相应的应答,消化酶的产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为1周,换料适应期,消化酶会急剧减少,这就是为什么“断奶关”至少需要一周的原因。
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地速度较快,食物进入胃后完全排空的时间,15日龄约1.5h,30日龄为3~5h,60日龄为16~19h,由于哺乳仔猪胃的容积小,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短,所以应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以保证仔猪获得足够的营养。
1.3
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

偶蹄动物的胎盘构造复杂,限制了母源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导致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仔猪只有迟到初乳后,靠初乳把母体的免疫抗体传递给仔猪,并逐渐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不仅取决于提供的数量,而且要看仔猪血液中的多少。新生仔猪的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只在短时间内对大分子物质有渗透作用,仔猪吸食乳汁后,可不经转化直接被吸收到血液中,使仔猪血清中γ-球蛋白的水平很快提高,免疫力迅速增强。
肠壁的渗透作用随肠道的发育而改变,3h后吸收能力下降50%,如果出生后12h才让仔猪吃奶,则只能吸收6%,仔猪要获得免疫已微乎其微。相反,如在出生3h内迟到初乳,不仅初乳中γ-球蛋白数量多,而且吸收率也相当高,可起到完全的保护作用。
1.4
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仔猪出生时体重不足成年体重1%,但生长发育迅速,10日龄体重达到出生重2倍以上,30日龄达到5~6倍,60日龄达到10~15倍。
仔猪生后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一般生后20d的仔猪,每千克体重每天要沉积9g~14g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仔猪每千克体重所需净能是成年母猪的3倍,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每千克增重含钙7g~9g,磷4g~5g。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要求较高,对营养不权反应非常敏感。
2
仔猪浓缩饲料配制要点

2.1
原料的选择

基本原则有三:消化性、适口性、抗原性
采食量是限制仔猪生长性能的最大因素,要提高断奶后的增重速度,首先应增加仔猪采食量。采食量主要决定于饲料消化率(见表1),日粮消化率高的,仔猪主动采食量也高;饲料消化率主要决定于仔猪肠道发育和饲料的品质。
表1 饲料可消化率对10kg仔猪饲料采食量的影响
日粮消化率(%)
主动采食量(kg/d)
0.90
0.80
0.80
0.40
0.75
0.32
因此,选择高消化率日粮是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的第一步。
适口性是限制仔猪生产性能发挥的主要因素,也是衡量仔猪饲料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猪的嗅觉敏感度是人的10万倍,味觉敏感度是人的2倍。
影响饲料适口性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归两大类:不可以调控的因素,如品种、遗传、年龄、性别、行为;可以调控因素,如饲料营养、环境管理、健康免疫等。
饲料本身的适口性主要由四方面因素决定,即饲料的气味、味道、消化率和质感。在配制仔猪饲料时,要注意以下3方面:选好大原料:玉米、豆粕、鱼粉等的新鲜卫生和营养的平衡;优选预混料:DCP、石粉、微量元素、维生素;精选添加剂:添加剂、药物。
此外,一些调味剂如甜味剂、香味剂、鲜味剂、酸化剂及其科学组合都会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饲粮低抗原性对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至关重要,大豆抗原导致的过敏反应是影响仔猪肠道发育的主要因素。
浓缩饲料主要是蛋白原料,豆粕或去皮豆粕无疑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源,但所含的活性极强的抗原物质可激发仔猪的免疫反应及对肠道形态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腹泻。在实践中通常限制仔猪料尤其是断奶后2周之内仔猪饲料中的豆粕的比例,使用一定比例的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替代豆粕,尤其是大豆浓缩蛋白,在哺乳仔猪浓缩饲料中经常使用。
膨化大豆能值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抗原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低,高档仔猪饲料中通常使用5%~10%,但其氨基酸消化率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直接受大豆质量和加工工艺条件影响。
在免疫耐受性没有建立之前,仔猪料应尽量少用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低抗原的小麦蛋白和土豆蛋白正引起大家的兴趣。
虽然动物性蛋白质原料价格昂贵,但在仔猪饲料必不可少。鱼粉通常是配制仔猪饲料的首选,但鱼粉质量比添加量更重要,尤其是新鲜度和消化率;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喷雾干燥血粉、鸡蛋粉、乳清浓缩蛋白、肠膜蛋白粉通常在配制高档代乳料时选用。
2.2
营养措施

在配制仔猪饲料时通常选用的添加剂包括酸化剂、抗生素、酶制剂、寡糖、有机微量元素、谷氨酰胺、酶解小肽、卵黄抗体、核苷酸、抗氧化剂、中草药和植物提取物、微生态制剂、调味剂、防霉剂、高铜、高锌、抗应激类。
酸化剂:酸化剂在改善仔猪对饲粮蛋白质消化、控制进入消化道微生物的繁殖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胃中pH受饲料酸度的影响很大,可以利用酸制剂调控仔猪胃中pH,即饲粮的酸化。饲喂酸化日粮效果最明显是在断奶后0d~14d,因为仔猪在断奶2周后,胃已能产生足够的盐酸。酸化日粮的优势随仔猪日龄增长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其经济效益幅度迅速下降。
酸化剂的用量与饲料配方及酸化剂本身有关,目前饲料企业通常是按照酸化剂供应商的推荐量添加,有盲目性,最好能把系酸力作为配方的一个指标,来确定酸化剂添加量。
小肠绒毛保护剂:猪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其表面分布着大量的指状突起,称为绒毛,沿着绒毛表面排列着更小的突起,称为微绒毛。
绒毛和微绒毛是由上皮细胞组成的,上皮细胞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它不断地由绒毛基底部向顶端移动,在迁移的过程中,细胞成熟,成熟的绒毛上皮细胞具有两个功能:分泌消化酶、吸收养分。因此,绒毛高度是衡量小肠有效吸收面积的重要指标。而绒毛受断奶、饲粮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饲粮是最重要的因素。
断奶对猪肠道结构的影响如下:绒毛高度下降、隐窝深度增加、断奶后变化加剧(持续5周)。保护措施:添加小肠绒毛保护剂(苏氨酸、谷氨酰胺),有效的保护并锻炼仔猪的胃肠道,为仔猪的后期生长做好充分准备、强化抗应激的维生素,VC、VE 等、采用高度熟化(膨化)原料。
中草药: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中除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外,还具有良好的抑制、抗病毒和抗毒素作用。与西药不同,植物提取物不仅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更重要的是能调整机体的抗病修复能力,即调动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力和抗病防御能力。
微生态制剂(益生素):动物体内微生物种群中,优势种群对整个群落起决定作用。

作者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边连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ann + 50 【转载精品帖】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9-6 12: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历害,精品不断……
发表于 2008-9-6 2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边确实厉害.:haoa:
发表于 2008-9-7 18: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好东西 :victory:
发表于 2011-2-21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老边牛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2 15:2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