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71|回复: 1

对“自家苗”的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4 14: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生猪疫病流行,“自家苗”可红火,其效果却莫衷一是,褒贬俱有过“自家苗”的制作概况,可以揭开自家苗”的面纱,供养猪人商榷。

一“、自家苗”的制作概况
     “自家苗”的制作有三种方式:
       1.组织匀浆“自家苗”
        采取死亡病猪内脏、淋巴结,捣浆,取滤液,化学或物理灭活,加防腐剂、双抗即成。该苗简单、快速、易做,应用最广。
        2.用从病猪分离鉴定的病原微生物制作“自家苗”
        因为增加了分离、鉴定、培养、增菌富集等工序,故而对设备要求高,所需时间较长,难以满足临床急需,应用少。
        3.特定“自家苗”
        基本过程同1、2项,但在鉴定中增加了基因指纹比对技术,从而判定商品疫苗能否保护该病原的攻击,否则,即用该病原制作疫苗。

二、质疑“自家苗”
       1.自家苗的定义
       香港中山出版社出版的“新英汉医学大词典”表述为:Autogenous vaccine.,自身疫苗;自己疫苗:由接受治疗病人体内病灶所分离细菌配制的疫苗。
       不言而喻,该疫苗只能是用于该病体本身的,决不可以用于他体;如果用于他体不可称之为自家苗。
       因此,上述三种“自家苗”都不能称为自家苗。现实应用的“自家苗”其分离的病原都来自死亡的生猪,所制作的疫苗再用于其它猪体。因此,我们现在所有的“自家苗”都不能称之为自家苗,只能算是“自苗”。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2.混淆内涵的谬误
       (1)人医自家苗概况。这是一种严格限制的灭活苗,用于耐药金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顽固性疖病、小儿顽固性哮喘,必须小计量反复注射,决不可用于另一同类患者。此体现如下重要内涵:个体差异性可导致治疗失败,乃至引发疾病;具有强烈的脱敏机制,并非人们误认的单纯的免疫反应。
       (2)猪用“自家苗”既承认差异性,又否定差异性。猪用自家苗承认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猪群中的差异性,故而才有自家苗的产生;然而,与此同时,采一头猪或数头猪的病原施之全群,又否定了群内个体的差异性,特别是猪群中存在多种血清型或变异株时。这一点应该是接种“自家苗”引发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推理,对每头猪免疫自家苗自然是荒谬的,是否认差异性的思维。发展多价商品疫苗是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最好办法,这是“自家苗”望尘莫及的。
       (3)组织匀浆性“自家苗”的治疗机理。该注射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且一般是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混杂物,还含有大量的死亡病猪的组织匀浆。如果灭活到位,有效抗原与位点保留恰当,那么,接种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但这并不能保护已发病的猪。可是,“自家苗”在某些猪场确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皆因异体组织匀浆发挥了非特异性刺激疗法的结果。
        非特异性刺激疗法是将含有蛋白质的物质注射到机体内,以提高机体反应性和防卫机能的治疗方法。含有蛋白质的物质可来自自体,如自家血,也可来自异体的多种组织。蛋白质,特别是异体蛋白质注入机体后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亢奋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呈现某种程度的治疗效果。
三“、自家苗”的弊端
        1.组织匀浆自家苗
        自家苗原本是针对单个病原的,彻底灭活易做到(难以兼顾良好的免疫原性)。在混合感染普遍存在的今天,彻底灭活多种病原,还要保留有效的免疫性能实则不易,因为不同的病原对温度、化学药品及超声波的灭活均有各自不同的阈值。灭活不全多可引发疫苗源性疾病的流行。制作粗糙,污染频频发生,安全系数低均是此类“自家苗”固有的弊端。

        2.用分离并鉴定的病原制作的“自家苗”
        这类自家苗虽无前类“自家苗”的诸多弊端,但迫于紧急的需求,无法在既灭活又保留良好的免疫原性的关键环节上做好。笔者见到几例这种“自家苗”,因保护率低最终弃而不用。
         许多人认为死苗制作比活苗容易,实则不然。我国现用的甲肝疫苗是用H2株和LA-1HAV减毒株制作的弱毒疫苗,为什么不制作灭活苗?就在于目前尚未建立安全可靠的灭活指标和检查方法,灭活程度很难掌握,这是其一;其二,灭活后病毒的核酸仍完整,有可能整合到体细胞染色体上;其三,需要培养大量的病毒,并且病毒必须高度纯化,避免污染,这样致使生产成本太高。由此可见人医对待灭活疫苗制作的态度。然而,当今猪场所用的“自家苗”都是灭活苗,相比之下哪有精细制作。作者还见到违法制作烈性传染病弱毒“自家疫苗”的案例,结果引发疫病流行。
        这类制作多保留种毒,可是,种毒的管理是极其严肃的国家行为,而如今已成泛滥之势。种毒的长期安全性令人担忧。
四、评特定“自家苗”
        1.用于猪的基因指纹比对技术的成熟性令人怀疑
        基因指纹比对技术用于亲子鉴定、罪犯确认,但要用于精确鉴定毒株免疫原性比前者难得多。首先要搞清有关病原所有的基因与功能,在免疫原性的基因中再搞清所有有效免疫原性基因的指纹。然而,这些免疫原性基因在一种疫苗中就有成千上万个,接种后在猪体内相应产生成千上万个克隆系列,这需要庞大的国际合作才可完成;其二,基因的变异是渐进的,到基因突变之间的变量极其微小。现行的猪瘟疫苗毒与主导流行毒株之间基因同源性只有78.26%,虽仍未发现不能为疫苗毒所对抗的野毒株,但谁也无法预测流行毒株的基因再变异多少就可逃逸疫苗毒株的对抗。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微观世界的变化都是量子运动的结果,量子的运动是非线性的,是不可预测的;可预测事件发生的趋势,但不可预测事件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出现。由此可见,成熟的基因指纹比对技术可检出临床上业已证实的不为疫苗对抗的野毒株,但要检出未被临床证实的毒株实不可能。
缺乏这一点,特定“自家苗”的特殊性就荡然无存。
         2.夸大了特殊性,否认了普遍性
        有人宣称,在美国,特定“自家苗”已占市场份额20%,未来10年可达60%。言下之意,美国的商品疫苗的保护率低得无以复加,却未见美国发生疫病大流行,将作何解释?真如所言,那么美国养猪业已处在多种病原高频率变异中,中国的养猪业也会步其后尘。这可能吗?系统论告诉我们,变化虽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但在相对中稳定的普遍性又是绝对的,变异的特殊性是相对的,一个系
统的存在必须要有稳态做表征。
        3.舍简求繁令人费解
        依制作者之见,每个猪场都要制作该苗,其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恐怕连制作者也不相信有如此之多变异株。既有如此之高超技术,何不制作超级多价苗,岂不更省事。
五、总结
        从实际情况看,这些“自家苗”都是用于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许多病原微生物经过一段致病流行后与猪群形成稳态,致病力下降,猪群也适应其栖息。PRRSV对猪场的感染率达90%以上,但据农业部发言人于2007年10月29日发布说:截至10月25日全国发生PRRS病例31万头。假设全国生猪存栏4亿头,发病率不足万分之八。足以说明连养猪人闻之变色的PRRSV都已呈条件性病原的趋势。至于原本就是条件性病原的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副嗜血杆菌等更是附猪而存,许多猪场将自家苗用于防制散发性的疫病,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举措。实践证明,这类病原引发疾病在始动环节都是内源性感染,完全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消除重大应激因子(过热、过冷、高密度,高浓度尘埃为主的恶劣空气,霉菌毒素等)、合理营养,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防病于未然。
        猪业发展变革的年代,鱼目混杂很是自然。在高科技的阴影后面隐藏着什么,要靠养猪人自己判断把握。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0-5 17: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tiaotiao:
大家对自家苗的关注度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6 15:5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