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严重影响禽类生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非典型鸡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支原体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给养禽业带来极大麻烦,并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非典型鸡新城疫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季节常发。此病常发生于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鸡场,或者是有新城疫母源抗体但抗体水平不高或不均的鸡场。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发出“呼噜”声;有些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有些病程稍长的鸡有歪头、扭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鸡群精神沉郁, 生长发育迟缓。蛋鸡产蛋量下降,蛋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下降。
病理变化主要是喉头、气管充血、出血,黏液增多。少数病例的腺胃黏膜、腺胃乳头有出血点,小肠呈卡他性炎症,有时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
防制本病只有用疫苗加强免疫,具体方法应根据本场实际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加强饲养管理。
2 禽流感
禽流感是正黏膜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冬、春季节流行,由于受毒株毒力、数量、禽只敏感性、并发症及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禽流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感染的禽眼睛红肿、流泪,分泌物增多,慢性患禽往往单侧眼睛失明,头和脸部水肿,冠和肉髯肿胀,边缘有紫黑色坏死点,咳嗽、打喷嚏等。
病理剖检可见皮下胶样浸润,喉头、气管充血、出血;腺胃粘膜及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胰腺有坏死点,典型的腹膜炎,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蛋鸡卵巢输卵管、卵子充血、出血,泄殖腔充血、出血、坏死。
当怀疑鸡患禽流感时,应紧急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病毒的药物。如怀疑禽流感、新城疫混合感染时不能紧急接种新城疫Ⅰ系疫苗,因为有禽流感病毒时紧急接种新城疫Ⅰ系疫苗时往往会造成鸡群的大面积死亡。平时做好常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病毒唑、复方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每周投放1~3天,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鸡群感染禽流感。同时做好对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的免疫工作,也有助于提高鸡群对禽流感的抵抗力。
3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菌。各种禽类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均对大肠杆菌易感,幼龄最易感。污秽、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过热、过冷或温差较大;有毒有害气体长期存在;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缺乏)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时所造成的应激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临床常见症状有如下:
3.1 急性败血症 常见于幼雏和成禽急性死亡病例。特征性病变是肝脏呈绿色和胸肌充血,肝脏边缘顿圆,外有纤维素性白色包膜。
3.2 气囊病 主要发生于3~12周龄幼禽,特别是3~8周龄肉鸡及肉鸭最为常见。
3.3 心包炎 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心包炎,心外膜水肿,心包内有大量稻草色液体,心包粘连。
防制首先要科学饲养管理;其次加强消毒管理。从种蛋、孵化厅及禽舍内外环境都要严格遵守消毒程序,以降低种蛋和幼雏感染大肠杆菌的几率;第三可用疫苗预防。结合本场实际自制多价灭活苗,预防效果较好。
4 传染性喉气管炎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发病率高的传染性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特点是,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高,最高可达85%;未免疫的鸡群发病严重,免疫鸡群发病较轻。慢性型以结膜炎为主。
临床症状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有喘鸣音、湿性啰音,痉挛性咳嗽、甩头、有时咳出血性渗出物,在鸡鼻、脸、嘴、舍地面、墙壁、笼具等处可见血样物。病鸡初期粪便呈绿色成形的,后期变成稀粪。
主要病变在喉头、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气管内有血分泌物或血凝块,有时喉头有干酪样物堵塞;有时气管内也可形成一层可剥离的黄白色纤维性干酪样伪膜,即中空的“气管套”,使气管管腔变笮。产蛋鸡感染后产蛋率下降、蛋壳褪色,产软壳蛋。
防制使用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同时增加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C)的用量,以保护呼吸道黏膜上皮,保持鸡舍通风良好,既无贼风,又能保持空气新鲜,严防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标,坚持带鸡消毒,减少鸡的应激,适当降低饲养密度。根据本场实际制定免疫计划,同时饲料中添加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抗病毒的中药较好。
5 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各种日龄的鸡群都可以发生,主要危害1~4周龄的雏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较为严重。
发病雏鸡具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表现出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和啰音,排白色粪便。成年鸡产蛋减少,并由于输卵管发炎而产软壳蛋、畸形蛋、粗壳蛋及蛋白稀薄。
病变主要在气管下三分之一处,黏膜充血水肿,管腔内有黏稠透明的液体;肺瘀血,气囊混浊;有时气管与支气管交汇处有淡黄色干酪样物阻塞。有些病毒株引起肾病变,肾肿大,颜色苍白,输尿管扩张,有灰白色尿酸盐沉淀物。
当发生传支后应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常用的防治措施有两种,紧急接种和抗病毒治疗。辅助治疗措施:降低饲料中蛋白水平,增加麸皮的用量,以减轻肾脏的负荷,口服肾肿解毒药,尽可能的降低死亡率;饲料中长期添加维生素C,减少鸡群的各种应激。
6 鸡毒支原体病
本病是由败血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病。病情发展缓慢,病程长,故又称为慢呼吸道病。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主要发生于4~8周龄的幼禽。病鸡流泪、流鼻涕、气喘、咳嗽并能听道呼吸啰音;严重时可见颜面肿胀,特别是眶窦肿胀,若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情况更严重。
目前我国还没有培育成无支原体感染的种鸡群,可以说所有鸡场都存在着鸡支原体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不出现明显症状。一旦不利因素应激,就可暴发疾病引起死亡。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饲养管理,提供平衡饲料(特别是不能缺乏维生素A,如果缺乏,上皮完整性容易受到破坏,病原体就容易侵入),注意清洁卫生,舍内不积粪尿,笼内不拥挤,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发病初期可以用一些对支原体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目前支原体最敏感的药物是泰妙菌素。本病病程较长,故用药时间应长些。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