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262|回复: 5

动物蛋白原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9 08: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粉
1.一般成分
成分 秘鲁鱼粉
水分(%) 9.2 7.8-10.6
粗蛋白质(%) 64.3 59.9-68.7
粗脂肪(%) 7.6 5.1-10.1
粗纤维(%) 0.3 0-0.7
粗灰分(%) 17.4 12.5-22.3
钙(%) - -
磷(%) - -
2.物理性质
颜色:应有新鲜鱼粉的外观,色泽随鱼种而异,油鲱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加热过度或含脂高者颜色加深。
味道:烹烤过的鱼香味,并稍带鱼油味,混入鱼溶浆者腥味较重,不可有酸败、氨臭等腐败味及过热的焦味。
质地:粉状,含鳞片、鱼骨等,处理良好的鱼粉具可见肉丝,不可有过热颗粒及杂物,亦不应有虫蛀、结块现象。

3.品质判断与注意事项
A. 储存期间品质的变化:高蛋白高脂肪的原料易受环境影响而减低其价值,鱼粉即为典型例子,鱼粉储存期间造成品质下降的现象有如下数种:
①霉害:高温多湿,储存条件不良下易发生,发霉的鱼粉失去风味,减低适口性,降低品质,并有中毒之虑。
②虫害: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虫害,日晒制品易生蛆。干燥制品常有昆虫着生,卵、幼虫、蛾均有,造成失重,降低养分,其排泄物亦引起毒害。
③褐色化:贮存不良时,表面便出现黄褐色的油脂,味变涩,无法消化;此乃鱼油被空气中氧作用而氧化形成醛类物质,再与鱼粉变质所生的氨及三甲胺(Trimethylamine)等作用所产生的有色物质。
④焦化:进口鱼粉因于船舱中长期运输,鱼粉含磷量高,易引起自然发火,所造成的烟或高温使鱼粉呈烧焦状态,鸡食后易引起食滞,应多加注意。
⑤鼠害:鼠害损失亦大,啃食损失及排泄物污染外,并传播壁虱及病原菌。
⑥蛋白质变性:通常储存后总蛋白不变,甚至有增加的可能(无机氮增加),但蛋白质的消化率会减少,并有氨臭产生,造成家畜拒食。
⑦脂肪氧化:形成强烈油臭,禽畜拒食,且破坏其他营养分。
B. 制造与品质:
制造时要注意原料的鲜度,蒸煮时间及干燥的温度。急于处理时,常缩短蒸煮时间,致未煮熟,且组织所含油脂无法分离完全,蛋白质的热凝固也不够,于是压榨机不能彻底压榨,干燥亦不易进行,所得制品大多是颜色太深,脂肪含量过高的劣质鱼粉。干燥温度太高或加热不均匀亦易引起蛋白质变性或焦化现象,导致氨基酸成分及利用率的降低。制程中添加抗氧化剂与否对品质影响亦大,添加后可延长保存期间,避免变质,并可改善脂肪利用率,提高热能10~20%。
C. 品质鉴别:
①一般性:就制造方法而言,间接加热者优于直接加热;就原料而言,全鱼所制者优于鱼杂所制者,就鱼种而言,深水鱼优于浅水鱼(蛋白质较低),碱水鱼优于淡水鱼(泰国、印度产属的);就鲜度而言,在船上制造的比在陆上制造的好。此外鱼的大小、阶段、产地、产卵期等均影响鱼粉成分。
②掺假:由于鱼粉属于高价格产品,掺假的可能性极高。掺假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肉骨粉、虾粉、下杂鱼、不洁的禽畜内脏、锯木屑、花生壳粉、粗糠、钙粉、贝壳粉、淀粉、糖蜜、尿素、硫酸氨、鱼肝油、鱼精粉、棉籽粕、蝙蝠粪、蹄角等。有些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有些是当增量剂使用,有些是用来改变成品物性,有些是调整风味、色泽用,有些兼有数种用途,但大多是廉价而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
③官能检查:凭借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来了解鱼粉是否正常,并可经由放大镜、显微镜的检查找出掺伪及过热的现象,从而正确评断原料的正确品质。
④分析化验:
a. 水分:应合于规格,愈低愈好,但太低(7%以下)则有过热之嫌,胃蛋白酶消化率低,利用率亦差,且造成肌胃糜烂的可能性亦大。
b.粗脂肪:含量宜低,超过12%的鱼粉已不宜饲料用、因含油量多表示其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且产品贮存不易。
c.粗蛋白质:粗蛋白含量的高低并不全然代表品质的优劣,但不失为判断的标准,一般全鱼鱼粉的蛋白质应在63~70%间,太低可能属下杂鱼所制,太高则可能掺伪或劣质鱼所制(如鲨鱼等)。
d.灰分、钙、磷:灰分高表骨多肉少,反之则骨少肉多,灰分20%以上表明非全鱼所制。钙、磷比例应一定,太多的钙可能加入廉价的钙源原料。
e. 粗纤维:含量几乎为零,太高表示掺有纤维质的原料,如粗糠、木屑等。
f. 盐酸不溶物:太多表示混有砂石、粗糠等物质。
g. 胃蛋白酶消化率:此乃评价蛋白质品质的重要依据,此法简易可行,正常应在90%以上,否则可能加入皮革、羽毛粉等高蛋白物质。
h.组织胺:含量愈高,引起肌胃糜烂的可能性愈大,一般而言沙丁鱼、青花鱼及南美洲等鱼粉所含较高,白鱼粉较低。
i.亚硝基二甲胺(Nitro sodimethylamine):此乃直火干燥下的过热产物,亦属致癌物质之一,其量应在0.3ppm以下。
j.水溶性氮比率:其量的多寡亦可了解制程中是否加入鱼溶浆,一般加鱼溶浆的全鱼鱼粉较高,约21%,未添加者较低,约10%左右,但不同鱼种间其量亦略有差异。
k.其他应测定的项目包括有尿素、木质素、铬、氨态氮、蛋白质变质、脂肪品质、沙门氏菌等。
D. 肌胃糜烂与鱼粉品质:
南美等鱼粉所引起鸡的肌胃糜烂症在世界各地经常有病例发生,造成饲料制造业及饲养者的困扰甚大。其症状为嗉囊肿大,肌胃糜烂、溃疡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者甚至吐血而死,故又称黑吐病,其原因并不确定,但已知与鱼粉的组织胺及鱼粉生产工艺有关。某些鱼种所含组织胺较高,经高温(135℃)处理,再添加鱼溶浆时则引起肌胃糜烂的机会较大,直火干燥或加热过度的产品也易诱发此症,若饲料含铜多或含硫氨基酸不足更加重其严重性。
此物为组织胺与赖氨酸结合的物质,组织胺来自游离组氨酸经酶作用而成,加热即形成糜烂素。饲料中添加3ppm糜烂素,鸡食之即见肌胃糜烂现象。该物具有极强的胃酸分泌亢进作用,是引起肌胃糜烂症的元凶祸首已至为明显。有问题的鱼粉不仅对肉鸡不利,亦引起蛋鸡、种鸡的产蛋减少,猪只下痢及生长变缓,鱼的肝脏代谢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染病机会的增加。

4.特性与利用
A. 成分特性:
①蛋白质:鱼粉蛋白质含量高,消化率好(90%以上),但干燥时如果过热会造成碳化或分解,导致消化不良,并减少氨基酸利用率。鱼粉所含氨基酸成分相当平衡,如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等含量均丰,可弥补植物性蛋白质的缺点。影响鱼粉价值者不在蛋白质含量的多寡,而在氨基酸的含量与利用性。
②脂肪:脂肪消化率约在85%左右,含量变化大,主要看加工时鱼的鲜度而定。以鲱鱼为例,如果捕鱼后不在3天内加工提油,则不可能生产含脂低于9%的鱼粉。此外加工不良也会制出含油多的鱼粉来。如果原料不新鲜或贮存条件不良时,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结合,会形成营养上的抑制因子。鱼类所含脂肪酸随鱼种而不同,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详细组成参见脂肪。其中较特殊者为超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高,尤以海产鱼更为突出,此类脂肪酸的特殊功用已渐受营养学家们肯定。
③矿物质:鱼粉是良好的矿物质来源,可补充钙、磷需要。微量矿物质中,碘含最佳,但碘并非贵重的营养,廉价的碘化盐可供应充足。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亦因添加剂的补充相当方便,故无太大的价值可言。
④维生素:鱼粉并非维生素的优良供给来源,大部分脂溶性维他命均于萃取脂肪时被破坏,但仍保留相当多的维生素B,尤以B12、B2及未知生长因子含量最受重视。真空干燥所制的鱼粉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维生素含量受鱼种、制造方法及贮存条件影响甚大,不可不查。生鱼含有B1分解酶,尤以内脏含量最多,故家畜给食生鱼或加热不足的鱼粉时,会抑制生长。
B. 鸡:鱼粉对家禽的效果奇佳,自古即广加利用,不但适口性高,又可补充氨基酸的不足,并提供高量的B2、B12、泛酸、胆碱及钙、磷、未知生长因子等,对增重、产蛋率、孵化率均有俾益。但劣质鱼粉吃多了,除造成生长不良外,更易引起鸡蛋、鸡肉的异味,因此美国所饲火鸡,屠前8周禁用鱼粉,配方中亦宜避免鱼粉所提供的鱼油含量超过1 %。依据最近研究显示,鱼粉的特殊效果是基于如下数因素:
①氨基酸的平衡:使用鱼粉的配合饲料,其必须氨基酸的组成较趋近于需要量,不致因过多或过少而影响实际利用。
②对消化道内微生物的影响:依Harrison及Coates (1972)试验结果显示,鱼粉一如抗生素可减少消化道内的微生物。
③鱼粉含有高量的硒:鱼粉含有减低蛋鸡的脂肪肝及出血症因子,该因子一般均认为鱼粉的高硒含量所致;已知添加0.2ppm硒于饲料中可促进小鸡生长,而鱼粉即为优良的硒补助原料。
④鱼粉含有砷,可助生长。
⑤鱼粉的代谢能值被低估:过去10年来,应用抗氧化剂的结果使脂肪的利用性大为增加,鱼粉的代谢能值提高约5~15%,尤其对小鸡生长,常未考虑脂肪的高度利用性,更易低估其代谢能。但鱼粉亦不可以毫无节制的使用,必须注意矿物质平衡问题及不良鱼粉所造成的肌胃靡烂问题。
C. 猪:鱼粉可当猪的蛋白质来源,并补充氨基酸的需要,具改善饲料效率及增重的效果,猪龄愈低,效果愈明显,肉猪差别小,故断奶前后仔猪饲料至少要使用3~5%良质鱼粉。肉猪则视价格高低决定使用与否,但用量亦不可太高,太高成含鱼油太多的饲料,会造成屠体变软并形成鱼臭。乳猪宜选用品质优良的鱼粉,否则易导致下痢及生长不良。不同鱼种的鱼粉经饲猪试验,发现其效果差异很大,优劣次序如下:白鱼粉>秋刀鱼>沙丁鱼>下杂鱼。常用下杂鱼喂猪的农户易出现所谓黄猪,乃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聚合组色素所造成。该现象可利用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加以防止。
D. 反刍动物:使用效果与植物蛋白相近,因价昂及适口性不良故少实用价值,但用于犊牛教槽饲料或犊牛断奶用饲料可减少犊牛育成时的奶粉消费量,价廉时亦可用于牛羊的肥育用饲料中。奶牛饲料用的无妨,对乳量无影响,但偶而会降低乳脂率。用于种公牛精料可增进造精机能。马料亦偶而用。代用乳中若用量太高(10~15%),对生长虽无影响,但易遭下痢问题,以使用6%以下良质鱼粉为宜。
E. 水产:生鱼肉为良好的养鱼、养鳗原料,但其脂质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而减低其效果。且生鱼含有B1分解酶(B1Thiaminase),易引起B1缺乏症,造成严重损失。由于很多水产动物无法利用碳水化合物,故蛋白质需要量很大,而鱼粉的氨基酸组成近于水产动物体组成,消化容易,无不良副作用,故为水产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尤其白鱼粉几占养鱼饲料的大半成分。红鱼粉的营养并不亚于白鱼粉,惟所含脂肪易氧化,该氧化物对鱼类有害,造成死亡或肝病变,故仅用于杂食性或草食性鱼类。
鳗、鳟、虾等所用鱼粉几乎全属白鱼粉,该鱼粉适口性好,消化率佳,品质安定,而所含超不饱和脂肪酸更为肉食性鱼类所不可缺。
鳗鱼饲料所用鱼粉,即使化验结果良好,有些与马铃薯淀粉的相容性甚差,制成养鳗饲料后粘弹性相当低劣,其原因有人认为与鱼粉的脂肪酸游离或淀粉酶含量有关,也有人认为与鱼粉的水溶性蛋白有关,莫衷一是,亦无简易可行的化验方法,唯有每批鱼粉使用前与α-马铃薯淀粉先行混合,加水练饵后检查粘弹性,不良者即转供其他用途,勿作鳗鱼饲料原料。

肉骨粉(Meat and Bone Meal)、肉粉(Meat Meal)
1.一般成分
50%肉骨粉 50~55%肉粉
水分(%) 6.0(5~10) 5.4(4.0~8.0)
粗蛋白质(%) 50.0(48.5~52.5) 54.0(50.0~57.0)
粗脂肪(%) 8.0(7.5~10.5) 8.8(6.0~11.0)
粗纤维(%) 2.5(1.5~3.0) -
粗灰分(%) 28.5(27~33) 27.5(25~30.0)
钙(%) 9.5(9.0~13.0) 8.0(6.0~10.0)
磷(%) 5.0(4.6~6.5) 3.8(3.0~4.5)

2.物理性质
颜色:油状,金黄色直至淡褐色或深褐色,含脂量高时色深,过热时颜色也会加深。一般猪肉骨制造者颜色较浅。
味道:新鲜的肉味,并具烤肉香及牛油或猪油味,储存不良或变质时会出现酸败味道。
质地:粉状,含粗骨。颜色、味道及成分应均匀一致,不可含有过多的毛发、蹄、角及血液等。
3.品质判断与注意事项
①肉骨粉及肉粉是品质变异相当大的饲料原料,成分与利用率好坏相差相当高,故成分与效果掌握不易。
②影响成分与品质的因素主要为原料的品质与成分、加工方法、掺杂及储存期间的变化等。
③腐败原料制成的产品品质必然不良,甚至有中毒的可能,过热产品会降低适口性及消化率。溶剂提油者脂肪含量较低,温度控制较容易。含血多者蛋白质较高,但消化率差,品质不良。
④肉骨粉及肉粉受细菌污染的可能性极高,尤以沙门氏菌污染最受注目,平常应定期检查活菌数,大肠菌数及沙门氏菌数。
⑤肉骨粉掺杂的情形相当普遍,最常见的是使用水解羽毛粉、血粉等,较恶劣者则添加生羽毛、贝壳粉,蹄、角、皮粉等以调整成分。
4.特性与利用
①成分特性:肉骨粉、肉粉均属蛋白质来源的饲料原料,各种禽、畜、毛皮兽、宠物及水
产饲料均可加以利用,是很好的钙、磷来源,但氨基酸组成不佳,赖氨酸及色氨酸均不足,利用率变化大,易因加热过度而无法吸收。维生素中B12多,烟碱酸、胆碱亦多,但A、D则少。肉骨粉及肉粉的氨基酸成分不易掌握,尤其角质及结缔组织含量多的产品,所含必需氨基酸量甚低,故蛋白质价值亦差。
本品热能主要来自蛋白质及脂肪,但这两项成分的含量与品质变化均大,一般成分表中的热能资料恐与我们所用产品多不符合,故须根据品质判断估算。当然能进行生物测定是最好不过了,然有此能力者恐在少数。
②鸡:肉骨粉可当家禽饲料的蛋白质及钙、磷来源,但饲养价值比不上鱼粉与黄豆粉,且因品质稳定性差,用量宜加限制,以使用6%以下为宜,并补充所缺乏的氨基酸及注意钙、磷平衡问题,品质明显低劣者勿用为宜。
③猪:肉猪饲料中随用量的增加,适口性与生长呈下降的趋势,尤以品质不良的肉骨粉更为明显,故用量不可太高,以5%以下为宜,一般多用于肉猪与种猪饲料,仔猪避免使用。
④反刍动物:可当蛋白质来源,但很少人加以利用,对乳量及乳风味没有影响,偶而稍降低泌乳量。肉骨粉对肉牛的效果比猪、鸡还差,可并用适口性好的亚麻仁粕、黄豆粉及谷类使用。肉骨粉对绵羊适口性不好,需经一段适应期才能适应,对马的适口性亦差,需配合其他原料少量使用。

血粉(Blood Meal)
1. 一般成分
蒸煮、干燥血粉 瞬间干燥血粉 喷雾干燥血粉
水分(%) 9.5(8.5~11.5) 10.0↓ 10.5↓
粗蛋白质(%) 80.0(79.0~85.0) 85.0↑ 85.0↑
粗脂肪(%) 1.0(0.5~1.5) 0.5~3.0 0.5~3.0
粗纤维(%) 1.0(0.5~1.5) 2.5↓ 2.5↓
粗灰分(%) 4.5(3.5~6.0) 6.0↓ 6.0↓
钙(%) 0.3(0.25~1.0) - -
磷(%) 0.25(0.2~0.9) - -
赖氨酸(%) 7.9 9.0 8.3
赖氨酸利用率(%) 变化大 80~90 80~90

2.物理性质
蒸煮干燥 瞬间干燥  喷雾干燥
颜色: 红褐色直至黑色,随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加深色泽。 一致的红褐色。 一致的红褐色。
味道: 应新鲜,不可有腐败、发霉及异臭,若具辛辣味,可能血中混有其他物质。 同左 同左
溶水性: 略溶于水。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水及潮解。
质地: 小圆粒或细粉末状,不可有过热颗粒及潮解、结块现象。 粉末状,不可有潮解、结块现象。 粉末状,不可有潮解、结块现象。

3.品质判断与注意事项
①干燥方法及温度是影响品质的最大因素,持续高温会造成大量赖氨酸的结合或失去活性,而影响单胃动物的利用率,故赖氨酸利用率乃判断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通常瞬间干燥及喷雾干燥者品质较佳,蒸煮干燥者品质较差。
②鲜血原料的鲜度、纯度及夹杂多寡亦影响成品品质,不同来源血液其成分也不同,鸡血所含赖氨酸约7%,牛血及猪血更高,猪血与牛血比较,前者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较多,后者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及苯丙氨酸较多。
③同属蒸煮干燥的产品,其溶水性差异变化很大,低温制造者溶水性较强,高温干燥者溶水性差,故此可以作为品质判断的依据。
④水分不宜太高,应控制在12%以下,否则易发酵,发热,但水分太低者可能加热过度,颜色趋黑,消化率亦降低。
⑤由于血液粘性高,加工上干燥不易,一般常加入植物性原料以改善物理性质,但成分则随之而异,并增加赖氨酸的损失。

4.特性与利用
①成分特性:蛋白质含量高,可做各种禽、畜、水产及宠物饲料的蛋白质来源,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含量最为突出,但异亮氨酸、蛋氨酸含量甚低,氨基酸颇不平衡,故需配合其他蛋白质来源原料使用。加之血粉品质优劣间差异颇巨,故需小心使用。
②鸡:可补充家禽的蛋白质需要,但粘性太强,会粘着鸡喙,妨碍取食,加之适口性差,氨基酸不平衡,用量不宜太高,品质优良的产品宜使用2%以下。
③猪:仔猪避免使用,肉猪饲料可少量用,因猪饲料易缺赖氨酸,而血粉可补充,故血粉用于猪饲料较具经济价值,肉猪饲料中,品质优良的血粉可用至4%,品质不良者应避免使用,易造成拒食及生长不良。
④反刍动物:适口性不好,仅可于育成期及成年期少量用。
⑤血粉吸湿性强,饲料厂处理不当易造成架桥及堵塞问题,饲料中少量使用亦具粘着效果,工业上可当粘胶物使用。

血浆蛋白粉(Spray Dried Plasma Protein, SDPP)
1.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SDPP)的营养成分(%)
项目 期望值 项目 期望值
粗蛋白 70.0 干物质 92.5
灰份 13.0 钙 0.14
磷  0.13 精氨酸 4.79
胱氨酸 2.24 组氨酸 2.50
异亮氨酸 1.96 亮氨酸 5.56
赖氨酸 6.10 蛋氨酸 0.53
苯丙氨酸  3.70 苏氨酸 4.13
色氨酸 1.33 酪氨酸 3.50
缬氨酸 4.12   

2.特性与利用
血浆蛋白粉是猪血分离出红血球后经喷雾干燥而制成的无腥味、高蛋白质、高氨基酸且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的粉状产品。
血浆蛋白粉具有如下营养特点:(1)适口性好;(2)蛋白质含量高,除蛋氨酸偏低外氨基酸平衡较好,氨基酸利用率高。(3)含有多种功能蛋白质。(4)消化率高。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血浆蛋白粉是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的优质蛋白来源,可作为脱脂奶粉和干乳清粉的替代品,其适口性比脱脂奶粉高。早期断奶仔猪饲喂含血浆蛋白粉的日粮,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均高于饲喂含脱脂奶粉和干乳清粉的仔猪。血浆蛋白粉蛋氨酸含量低,用量提高时,蛋氨酸就成为限制性因素。研究表明,按赖氨酸等量代替日粮中的脱脂奶粉时,血浆蛋白粉在日粮中的比例达6%时,仔猪生长性能最好,超过6%时必须补充蛋氨酸。实际使用时,添加范围在6—10%之间较为理想。

水解羽毛粉(Hydrolyzed Feather Meal)
1.一般成分

平均值  范围  
水分(%)  8.0  5.0~10.0
粗蛋白质(%)  84.0 79.0~88.0
粗脂肪(%)  2.5  2.0~4.0
粗纤维(%)  1.5  1.0~2.0
粗灰分(%)  2.8 2.0~3.8
钙(%)  0.40  -
磷(%)  0.70  -

2.物理性质
颜色:浅色生羽毛所制成的产品为淡黄色直至褐色,深色(杂色)生羽毛所制成的产品为深褐色直至黑色。加温过度会加深成品颜色,有时呈暗色,可能屠宰作业时混入血液。
味道:新鲜的羽毛臭味,不可有焦味,腐败味,霉味及其他刺鼻味道。
质地:粉状,同批次产品应有一致的色泽、成分及质地。

3.品质判断与注意事项
①影响品质的最大因素在水解的程度,过度水解(如胃蛋白酶消化率在85%以上)乃蒸煮过度所致,会破坏氨基酸,降低蛋白质品质,同样水解不足(如胃蛋白酶消化率在65%以下),乃蒸煮不足所致,双硫结合未分解,蛋白质品质亦不良。处理程度可用容积比重加以判断,因原料羽毛很轻,处理后会形成细片状与高浓度块状,致容积比重加大。
②加入石灰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且可抑制臭气产生,但也同时加速氨基酸的分解,胱氨酸约60%,其他必需氨基酸约有20~25%的损失,因而规定不可使用这一类促进剂,至于硫酸钠的添加尚待进一步探讨。
③羽毛粉的原料在处理前不能有腐败现象,因为羽毛一浸水,放置一段时间马上产生恶臭,造成公害。基于此,与屠体分离后的羽毛,应尽早处理。
④羽毛粉的成分及其营养价值随处理方式的不同与原料中混人家畜的头、脚、颈、内脏及屠体的多寡,而有显著的差异,头、颈等含量多时,脂肪量较高,但易变质。好的成品粗脂肪应在4%以下。
⑤产品颜色变化大,深色者如果不是基于制造过程中烧焦而产生者,在营养价值上并无差别。
⑥以放大镜检查成品若见条状、枝状或曲状物多时,可能是水解不够所致。

4.特性与利用
①成分特性:水解羽毛粉乃廉价的蛋白质来源,品质变化大,若能善加利用与选择可节省饲料成本。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占80%以上,氨基酸中以含硫氨基酸含量最高,但以胱氨酸为主,水解过度时,胱氨酸损失最多,但因羽毛粉中胱氨酸含量特高,只要不严重,并不影响产品价值;此外亮氨酸含量亦多,但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等含量均很低,用于饲料中易造成氨基酸的不平衡。
②鸡:水解羽毛粉可补充鸡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需要,肉鸡饲料中可取代部分豆粉,平衡氨基酸后可使用至5%,取代量太高或品质不良者会影响生长,蛋鸡饲料中用量亦不可超过5%,否则产蛋率下降,蛋重变小。
③猪:仔猪饲料不宜使用,即使肉猪饲料亦以5%为限,但需补充大量的赖氨酸,而其所含的胱氨酸对猪无益处,故用在猪饲料的经济效益可能比不上家禽饲料。
④其他:对牛适口性不好,一般少用,即使用,亦应在5%以下,因价廉,部分水产饲料可少量用。

脱脂奶粉(Skim Milk)
1.一般成分
平均值 范围
水分(%) 7.8 4.3~11.3
粗蛋白质(%) 36.1 33.7~38.5
粗脂肪(%) 0.3 0~0.6
粗纤维(%) 0 0
粗灰分(%) 8.1 7.1~9.1
钙(%) 1.56 -
磷(%) 1.01 -

2.物理性质
颜色:乳白色或淡黄色,不可有异色混合其间。
味道:温和乳香且带甜味,不可有变质焦味及异臭。
质地:粉末或细粒状。应均匀一致,不可有结块现象,片状者乃圆筒干燥产品。

3.品质判断与注意事项
①水中悬浮性(溶解度)、细度与鲜度均为重要的品质因素,而溶解度的重要性更大于细度。
②脱脂奶粉属高价原料,掺伪的可能性亦大,必须留意,检验上不能单凭成分量已足便合乎规定,应鉴定其蛋白质必须是来自乳蛋白,碳水化合物必须是来自乳糖。
③喷雾干燥产品品质优于圆筒干燥所制成者。
④脱脂奶粉的热稳定性与所含盐类及pH值关系密切,添加钙后倾向对高pH值有热安定性,添加磷酸与柠檬酸则对低pH值具热稳定性。
⑤色泽深浅显示干燥过程中加热状况,过热时呈现褐色,显然奶粉中乳糖已呈焦糖状态。
⑥吸湿高的产品易结块并污染细菌,并导致溶解度低下及褐色化现象,故应选包装良好,能完全隔绝大气接触的产品。

4.特性与利用
①成为特性:所含蛋白质属乳蛋白,碳水化合物全为乳糖,对消化机能尚未健全的幼畜而言,消化率相当好,此外维生素含量丰富,矿物质含量亦丰,除脂肪含量较低外,称得上是一种具备各种养分的完全食物。
②本品猪、鸡、鸭、牛、水产、宠物等所有饲料均可加以利用,养分充足,适口性佳,消化率好,又可促进生长、改善饲料效率,但因价格昂贵,除幼畜及高价值饲料外,一般均不加以利用。
③本品为哺乳期犊牛、仔猪的绝佳饲料原料,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含量均丰富,且无利用上的障害,对四周龄以前仔猪、犊牛的饲养价值,除母乳及全脂奶粉外,无其他任何原料可资取代,故为人工乳饲料必用原料。
④高温且长时间处理的脱脂奶粉价值较差,造成断乳前仔猪、犊牛的吸收不良,生长变差,并易下痢,应避免使用。
⑤以脱脂奶粉生产代用乳时,务必选用溶解度佳,制造优良,鲜度良好的产品使用,否则易形成团状,构成颗粒大小不均而造成吸收利用上的困扰。
⑥以往幼鳗饲料中均使用3~5%脱脂奶粉以增加适口性,但因价昂已少人使用。

乳清粉(Dried Whey)
1.一般成分
平均值 范围
水分(%)  7.3  4.4~10.2
粗蛋白质(%) 13.5  8.4~18.6
粗脂肪(%) 0.7 0.2~1.2
粗纤维(%) 0  0
粗灰分(%) 8.5  6.0~14.0
钙(%) 0.9  0.65~1.1
磷(%) 0.75  0.70~1.0
乳糖(%) 69.0  67.0~71.0
盐(%) 2.0  1.5~3.0

2.物理性质
颜色:甜乳清呈乳白色,有时会因添加人工色素而呈粉红色,酸乳清呈蛋黄色或褐色;酪蛋白乳清颜色更淡。
味道:温和带甜乳品味,酸乳清有酸味。
质地:细粉末或细粒状,滚桶干燥者较粗,喷雾干燥者较细,酪蛋白乳清呈细粒状:扬尘性较高。

3.品质判断与注意事项
①对代用乳原料而蓄言水中悬浮性是一项重要的品质因素,悬浮性愈差愈不堪使用。
②色泽深浅可显示加热干燥程度,加热过度即呈褐色,表示乳糖已焦化,其氨基酸,尤其赖氨酸利用率会降低很多。
③乳清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储存太久会呈褐色,适口性,利用率均降低。
④颜色愈白品质愈佳,但有些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添加着色剂,只要该着色剂对禽畜没有影响,并不减低产品价值。
⑤酸度及灰分含量亦为重要的品质指标,酸度高者品质较差,适口性不好。乳清液若未及时干燥处理,中和时会产生乳酸,增加灰分含量并减低适口性,正常产品的灰分含量的在7.5~9.0%,经过中和处理者则在11%左右,此类产品易引起下痢。
⑥有些乳清粉吸湿性很强,不利储存,混合饲料中亦影响饲料的储存性,经处理而减低潮解性的制品则无此顾虑。
⑦以适口性而言,甜乳清最佳,酪蛋白乳清次之。以饲养效果而言,则酪蛋白乳清较差。

4.特性与利用
①成分特性:乳清粉含有牛乳中大部分水溶性成分,如乳糖、乳白蛋白、乳球蛋白、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蛋白质含量虽低,但其利用价值与酪蛋白同为优质的乳蛋白来源,B2、泛酸等维生素B群很丰富,矿物质成分与牛乳类似,以钠、钾居多。乳糖为其成分的主要部分,是幼畜的绝佳热能来源。
②哺乳期犊牛、仔猪对乳糖以外的碳水化合物无消化酶可资消化、吸收,而乳清所含的乳糖足供所需热能来源。乳糖又有促进乳酸菌繁殖的效果,故可抑制大肠菌生长,因此人工乳饲料中添加适量乳清粉,效果甚佳。然而畜禽随年龄的增加,乳糖利用率变低,故成畜乳清用量不宜太高,成长期肉猪使用20%以下,肥育期肉猪使用10%以下为宜,否则易导致下痢现象。如果自幼即惯于采食乳清粉,则无此顾虑。
③初生犊牛(3周龄以内)对乳糖消化率尚低,故取代母乳用的代用乳饲料中用量宜在20%以下,否则乳清中的高乳糖、高矿物质等成分,会造成犊牛下痢,而抑制生长。
④奶牛可长期给饲乳清而无不良影响,但可能招致尿量的增加。
⑤乳清粉可当肉鸡、火鸡的未知生长因子来源使用,用量以4%以下为宜,10%以上会导致软便现象。
⑥乳糖可增加钙,磷、锌等矿物质的吸收率,此点经试验证实,对猪、牛、鸡、鼠均有同样效果。
⑦乳清粉具粘性可当粘着剂使用,但制粒温度太高时会破坏成分,降低利用率。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点评

楼主,我看你鱼粉部分写了个“水溶性氮比率”,怎么去检测?谢谢!  发表于 2010-5-31 16:31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qingfeng77121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9-23 15: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动物性原料保证质量是问题

点评

混沌剑神 aoswx.com/book/991.html 大武主gmwxw.com/book/231.html  发表于 2014-9-9 19:27
91xs.cc/book/55/ 魔天记  发表于 2013-11-27 13:39
发表于 2008-10-1 00: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了,谢下楼主:guzhang:
发表于 2008-10-1 0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掺假最多的也就属动物源性蛋白饲料了。做好其验收工作是关健。

点评

北京爱情故事 kk321.cc/aiqing/20348/ 少年神探狄仁杰 kk321.cc/dalu/20474/  发表于 2013-12-16 22:30
发表于 2008-10-1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保存起来,学习!
发表于 2008-12-4 22: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让我找到喷雾血浆蛋白粉:sds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5 19:0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