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警是指对具有发展成为流行或造成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问题的任何动物疫病的传入或突然剧增的快速探测,预警主要依托疫情普查、疫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分析等技术手段,这有助于增强对疫病暴发、传播的表现及分布的认识,预测疫病暴发的疫源和其发展,监控疫病扑灭工作的功效。 预警体系的建立应包括:定期疫情普查、强有力技术支撑的疫病监测和通畅、高效的疫情报告系统。以确保对潜在重大动物疫病的科学预警和及时的应急反应。 成功应对疫病流行的关键是对疫病的早期探测和预警。如果动物疫病能在其流行发展的早期被探测,就可在其造成实际损害之前得到控制和根除。 早期探测应建立在一个可靠、有效的疫情普查和疫病监测系统上,以确保在疫病感染刚发生时就能被及时检测,在疫病尚未发展到无法控制之前及时启动防制方案,保护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早期探测是为了确保早期预警和对疫病的早期反应,而实施疫情普查和疫病腔测是高效疫病防制的关键措施。 普查和监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对疫病的早期探测,疫病在其流行发展过程中越早被发现越容易被控制,在一个很小的局部范围控制流行性动物疫病当然比应对大面积流行的动物疫病容易得多,因为在一个较小的局部范围内,各项严格的扑灭措施相对能得到更完全、彻底的实施。疫病监测的作用也贯穿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全过程,其中一项是监控疫病的扩散,以求能对之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了解疫病扩散的速度、方向、受威胁动物的种类、群体规模对于我们扑灭工作的组织是必须的,我们必须清楚:需要多少疫苗、组织多少人员、承担什么岗位职责、冷链体系是否完备等。在实施定期计划免疫的地区(如疫病防治缓冲区),即使尚未有疫病出现,良好的监测也会给我们提供需要免疫的动物种类、时机、免疫剂量等科学建议。监测在监控动物疫病扑灭工作上也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监溅评估我们实施的防制方案是否成功或动物的发病率是否在下降,最终科学地求证疫病的扑灭(消失)。 一、建立疫情普查体系 动物疫病监测应是各级动物防疫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责,建立一个组织和管理完善的监测体系是必要的,这个体系的建立和运作需要政府兽医部门、科研院所、相关协会、个体兽医及饲养者的共同合作;政府兽医部门应作为体系运作的主导者,并保持与相关组织的密切联系,解释意图、获取相关组织、人员的支持,公开信息,懒D些参与资料的收集和提供的人员了解信息的实际使用情况。 (一)疫情普查的主要任务 首先应该是识别普查区最主要的动物疫病,并使当地乡镇兽医人员及饲养者熟悉这些动物疫病,至少了解识别这些疫病的基本知识,这样他们才有能力报告这些疫病的出现。 需重点防治的动物疫病确定后,下一步就应确定重点防治区域,把防制资金、物资、人力平均地分配使用显然是不可行的,受疫病影响和威胁最大的地区应在培训、人员、监测力度等方面得到优先考虑。 (二)制定疫情普查的目标和责任 制订科学的普查规划,明确重点、目标、责任、资源分配,并对传递疫情普查信息的每个步骤进行正确的监督和控制。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疫情普查的时机和方法 疫情普查计划应有计划地与年度动物防疫工作结合起来,并明确人员组织、调查频率、旅程和交通工具等具体内容。有了一个固定的工作计划,工作人员才能准确了解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监督人员在需要监督其工作时知道在哪儿去找他们。 普查应以一个单程旅行就可覆盖尽可能大的区域的方式来规划,各普查小组应按划定区域开展工作,以避免相互重叠。如果可能,每个成员最好每年都巡查同一个地方,这样使当地的养殖户都熟知和相信他们,也使工作人员对这个地区和当地群众的生活习俗有充分的了解,因而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使养殖户更乐于主动报告疫情。 普查并不意味着工作人员对牲畜进行常规检查或采集血样,它要求参与普查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告知和教育农户,使他们能对相关疫病及时了解,并在其出现时能及时报告。? 对国家兽医部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动物疫病也许在某个局部的基层并不显得重要,比如,在一个无口蹄疫疫情的地区开展口蹄疫普查通常引不起当地防疫人员和农户的重视,强制实施普查的效果并不太好,而且可能引起不满。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合作,应作一些协调,协调就是要倾听当地农户和防疫人员的意见,并把其它主要疫病纳入考虑,就是说应当实施一个综合性的,而不是单一的疫病普查方案,因而在实施对指定性动物疫病普遍时,在同一地区的其它动物疫病信息可同时被采集。? 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可把普查可分为两个类型:直接和间接,共同点是由动物防疫人员定期巡访指定调查区域内所有的(或尽可能所有的)养殖户,因而这种调查更具有普查性而减少了随机性。 1.直接巡视:调查者直接检查调查区内所有动物,并记录观察结果,对外表、行为表现异常的动物应进行仔细的个体检查,兽医检查发现应记录在统一的调查表上,如可能应采集样品送实验室确诊,或进行病理解剖。 2.间接巡视:调查人员应巡访尽可能多的养殖户,通过他们的回忆获取有关畜禽疫病的细节,多数养殖者对当地的动物疫病具有比较正确的了解,即使从临床诊断学上讲不是很准确(在同一个地区可能存在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不同疫病),通常,通过向农户详细询问所见临床症状就有可能获得一个临时性的临床诊断,当然这需要调查人员具有良好的临床和解剖学知识,以求从农户那儿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或者使用列出了临床症状的问题调查表,否则,会引导农户对他们并不熟悉的疫病做出揣测性的回答。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两种类型的普查从未真正分开过,通常巡视兽医会检查现场的动物,记录检查所见,然后向农户询问自上次巡视以来的所有疫情情况,并记录所有的巡视结果。 二、实施动物疫病监测 疫病监测应是各级动物防疫部门工作的一项关键和必要的组成部分,监测对于疫病的早期预警、疫病防治的规划和监控,为养殖户提供合理的动物卫生建议,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口签证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对于突发动物疫病的应急准备尤为重要。实施动物疫病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被动式疫病监测 通过为农户提供诊疗服务、防疫人员的巡视报告、送交诊断样品到实验室、实验室检测结果等途径对疫情信息的日常收集,来自牲畜屠宰场和交易市场的常规检查记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来源。被动监测应得到强有力的疫病主动监测体系的支持,特别是应对紧急动物疫病时,因为被动监测所获取的疫情信息可能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 (二)主动式疫病监测 可以全面、广泛探测任何重要疫病的发生或出现,或针对特定高危疫病的监测措施;或用于监控疫病扑灭或根除战役的进程。成功的主动疫病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野外动物防疫工作和实验室检测之间的紧密合作。 2.定期巡访农户,提供动物防疫卫生意见。 3.调查动物疫病,实施临床检查和诊断(时机恰当时,实施死后剖解、收集诊断样本,包括血清样本)。对经疫病危害风险分析和流行病学评估为重点防治的地区应给予重点关注。? 4.制定有利于基层参与和实施的对特定动物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估的项目。 5.要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所有来自公众和私有渠道的疫病信息,包括屠宰场动物卫生检疫、职业兽医和畜牧养殖场内兽医的兽医防疫等。? 6.对饲养动物实施定期的指定性血清学调查,以探测疫病的传播或证实其无感染状态:有时也可用于监控免疫项目(程序)的效果。血清学调查方案应仔细设计,以求获得关于动物疫情状况的有用信息。? 在动物的计划免疫和自然感染同时存在的地方,准确翻译血清学调查结果较为困难,但通过选择适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改善。? 7.染疫动物的移动常导致动物疫病的扩散,在对此类动物疫病进行主动监测时,应重点关注流动动物和人群的状况,包括牲畜市场、运输路线、边界地区、以及游牧等情况。牲畜市场和其他动物集聚地是传染性疫病快速扩散极为重要的潜在疫源,应被作为疫病监测的重点,并且在疫病爆发期间得到严格的控制。 8.对野生动物的疫病监测也不能忽视,野生动物不仅是某些动物疫病的储存库,也能作为指示潜伏于其周围动物群中某些动物疫病的敏感指示器。因此,兽医部门和野生动物组织间的密切合作是必要的。 (三)开展血清学调查 血清学调查可为一个地区的动物防疫提供也许更为客观的信息,但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1.成本:采血器件、样品运输和检测费用。 2.培训采血人员。? 3.在农村一般缺乏有关设施(保定栏等)。 4.有的民俗强烈反对从活畜体上采血。 5.由于成本问题,血清学调查一般只能按很小的比例随机抽样检测,因而其代表性有局限。 6.不同实验室对同一疫病的检测也可能存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上的差异。 不管怎样,对多数动物疫病的监测来说,血清学调查还是比巡视更为客观,可被有效用于对于疫病流行状况和地理分布的探测,因而不能因成本和相关问题而放弃血清学调查,一个科学设计的血清学调查带来的益处远大于其成本。 (四)获取屠宰检疫信息 屠场应是一个获取疫病信息的宝贵资源,特别是对实验室难于诊断的疫病,(如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屠场可被看作是“病理剖解大厅和疫病信息金矿”,一般出口企业屠场都处于官方兽医的密切监控之下,并建立了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小型屠宰场(点)则可能存在没有足够的兽医人员对之进行全程监控的问题。 (五)发挥兽医诊断室在疫病监测中的作用 有力的实验室技术支持对于疫病监测和紧急动物疫病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实验室检测被认为仅与血清学调查有关,然而,对许多疫病的诊断而言,有实验室检测的技术支持是必须的,特别当一种流行性动物疫病在一个地区首次被怀疑时,及时采集样本送实验室检测以进行证实尤为重要。对某些临床诊断不能确定的疫病,同样需要采样送实验室进行确定或排除。 兽医诊断室对于监控动物疫病的流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个疫病流行地区,确定每个单个的动物是否受到感染是不必要的,但我们必须对10~20%的动物进行定期的检测,以掌握其流行动态,确定流行模式是否改变,或者有否新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疫病的进入。 三、建立和完善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疫情报告系统是疫病防治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信息系统开发是动物疫病紧急防治预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采集与动物卫生有关的广泛信息,包括疫病防治规划、实施、监控的信息。 一个有效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简单实用、经济、快速,能保证关键动物疫病信息被准确、快速地传送到国家动物疫病防疫机构,各级动物防疫机构要有确保信息快速传递的通讯设备,如:电话、传真、E—mail等,野外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应配备相应装备,以确保紧急动物疫病信息能在其原发地就被迅速接受、应急反应能及时实施。一个完备的疫情信息系统可能应包括以下基本疫情信息(供参考): 野外临床普查,血清学监测,以及屠宰场、市场的检查结果。 发病或病死动物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简要描述。 受感染农场或村庄的准确地理位置和基本流行病学资料。如:发生疫病感染的可能时间、受感染动物种类发展数、死亡数、受威胁数,诊断样本的采集、疫源跟踪、疫情发展追查,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实验室检测结果,并与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照。? 检疫场地和受感染区的位置,易感动物群体及其位置等资料。? 根据流行病学分析,列出应重点监控和免疫的重点农场(农户)及其位置。? 紧急免疫方案的实施和进程,疫病扑灭程序(如:扑杀染疫动物及同群动物、通过焚烧或深埋无害化理染疫动物和染疫物品、消毒圈舍和场地等)等资料。 人力、物力准备的情况,如:疫苗、诊断盒、交通工具、消毒药品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