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3|回复: 2

应激——全球性的“猪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2 19: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应激的本质特性

  每个人都知道应激的感觉,而且知道它对我们的健康、思维、饮食和睡眠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当我们受到应激后,就很容易得病。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应激对猪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对人造成的影响是一样的。因为应激是非传染性的,所以人们总不把它当回事。然而实际上,应激在今天的现代集约化猪场中,是最广泛的“疾病”。应激不仅对猪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猪造成很大的间接影响,导致猪只更容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因此,尽可能减小猪只的应激是猪只健康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应激是指身体遭受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并超出了身体所能忍受的正常范围而造成的影响。应激从以下4个方面彰响机体。

  1、身体上:机体易受外部环境的感染,例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猪舍的环境等等。

  2、生理上:机体不能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病原体超负荷等等。

  3、心理上:机体遭受外部社会条件的感染,如过于拥挤、混群和长途运输等。

  4、互作影响:一种应激形式的存在降低了机体对付另一种形式应激的能力,因此增加了机体的敏感度。例如,如果把生长不好的猪只混在一个很冷的栏内,肯定会出现问题。这些因素之间的互作效应不是呈加性的,而是以几何级数地剧增。

  二、应激的影响

  1、机体对应激的反应首先体现在行为上,例如:

  (1)如果温度太低,猪的舒适温度带的范围变窄,表现出不舒服,如挤堆、打颤,需要靠增加采食量来维持正常体温。

  (2)如果饲料中所含的能量、蛋白质、钙、磷、必需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或者含有霉菌毒素,猪只在吃料、饮水习惯方面开始表现反常以试图纠正这种不足,外观的变化就渐渐地出现了。

  (3)如果一个栏里养太多的猪,猪只就会过于拥挤。这将会导致猪只在睡觉和吃料方面竞争,结果是单个猪只的生长变化太大,所有的生长就会变慢.一些恶习如咬尾和打架等也时常会发生。

  行为上直接的反应是最小成本反应,如果应激能被及时地发现并纠正,猪只很快就会返回到正常的状态,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后遗症。

  2、还有一个间接的影响。如果出现的应激不能及时地纠正,生物学上的反应就会出现,这就意味着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功能发生改变,从原来正常的生长功能.即用于有效的生长和繁殖,变为现在的防御功能,以防止机体遭受更大的痛苦。

  由应激而引起机体功能的改变,特别表现在产生一定量的荷尔蒙,另外,基本功能的改变也可以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自然而然,如果应激的程度比较大,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的话,荷尔蒙的干扰会使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使应激——全球性的猪更容易得病,机体处于一种病态之中,对病原菌的攻击无能为力。

  当猪场的健康出现问题时,人们总是抱怨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圆环II或其他传染性疾病,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罪魁祸首,真正的凶手是应激。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不管不问,只是要求我们应该有效地管理猪只,把应激降至最低,然后我们才有可能消除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而达到一个可以控制的水平。

  三、关键控制点

  最好在任何时间内都将导致应激发生的因素降至最低,对2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在正常的生产循环中?有一些因素会对猪只的免疫系统造成考验,此时,猪只特别脆弱。

  1、特别是对于刚断奶的仔猪,现在越来越多的猪场运用早期断奶技术。

  刚出生的仔猪通过初乳中的母源抗体对其母体最近接触过的所有传染病都有抵抗力。每个仔猪获得的保护水平与吸收的初乳的数量相关,母猪分娩时,初乳的抗体的保护水平非常高,但24h后,水平迅速降低。另外,仔猪在刚出生时肠壁间隙很大,所以大的抗体分子很容易被吸收。过了最初的48h后,间隙逐渐变小,所以最终抗体分子不能被吸收。

  仔猪通过母源抗体所获得的免疫力称为被动免疫。抗体的水平逐渐减少,平均到20天左右的时间,仔猪就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而开始时,对这些疾病是有保护力的。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平均状况。在很多猪场,将会有很多单个的仔猪因为很多原因而得不到足够的初乳。在早期,将很容易受感染,即使在6-7天内。

  仔猪的自身免疫系统

  在第1周也开始发展,但直到6-7周,才能达到一个有效的水平,能够对疾病作出反应。这称为主动免疫。

  最直接的结果是仔猪内有效的免疫力水平下降到保护阈值,在2-3周龄之后,一直保持在关键水平以下,直到6-7周龄。

  在这段时间内应激的影响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它会使本来就没发育完全的免疫系统更脆弱。因此,要想有一个成功的断奶系统,仔猪要早于6周龄断奶,因此必须要求保育舍的环境、设施、卫生水平、营养和管理等结合在一起,将应激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不能做到这一点将会导致死亡率越来越高,疾病爆发的频率和强度越采越大,及从断奶到上市期间生长过于缓慢,成本投入过大。

  2、对于免疫抑制性病原体存在的群体,可以在正常的环境下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可以将负面的影响降至最低。但是,任何时候即使一个很小的应激出现,就可能引起大的疾病爆发——就象炸弹爆炸,会导致许多猪发病或死亡。

  在目前中国养猪业疾病频发的情况下,要想让一些有免疫抑制特点的病原体如喘气病、流感、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性胸膜肺炎、蓝耳、圆环,等在场内消失,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尽可能地减小应激,在此基础上来管理猪场,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因为一些自然出现的应激,如产房的断奶、后备母猪的引入及其任何时间里妊娠舍内由于外部环境创造了应激的条件:如混群、发霉的饲料和猪舍内的环境卫生等等都可以对种群的生产能力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今日养猪业》杂志接下来的几期中,我们将会更加详细地探讨关于应激在下面两种情况下的运用:

  ①保育舍的设计和管理。

  ②针对种猪群的最小应激管理。

  总之,我们要意识到猪场出现的所有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应激的影响。

  我们绝不可能消灭疾病!但是如果在猪场的实际管理中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应激,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疾病爆发的频率和程度及由此而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9-4 2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靠补充微量元素、多维以及加强管理的方面来减少应激
发表于 2008-9-4 21: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防止应激的出现,主要靠使用一些抗应激的药物,例如:VC、电解多维、葡萄糖、小苏打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7 05:4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