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饲料中添加油脂,这个问题目前大家的观点并不统一,有些文章认为没有必要额外添加油脂,也有些认为使用动物油脂效果要好于植物油脂。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弄清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鱼饲料中脂肪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必需的么?二是哪些油脂符合我们的要求,可以在鱼饲料中使用?
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对鱼饲料中油脂的作用和目前在饲料中添加油脂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在鱼饲料中添加油脂的作用
(一)、作为能量来源,供分解供能。
研究显示,鱼类对糖类的利用能力有限,其能量来源主要靠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供能来提供,这一点和畜禽类有较大区别。鱼类可以利用饱和脂肪酸和糖类分解提供能量,当饲粮中这两类能量物质的供能不足时,鱼类可以分解蛋白质用于提供能量。所以,鱼饲料中,适当提高脂肪的含量可以节约宝贵的蛋白质营养。
鱼类对脂肪的需求量与鱼的品种、鱼类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环境条件、脂肪源、饲料中其它成分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等密切相关。暖水性鱼类需求量有7%~8%就可以满足需要,大多数海水主要养殖鱼类对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在8%~l6%之间,而冷水性鱼类对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可高达20%左右,而且提供给冷水鱼的脂肪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应比提供给暖水性鱼类的要高。
鱼类对脂肪的需要量还与饲料中其它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对草食性、杂食性鱼类而言,若饲料中含有较多的可消化糖类,则可减少对脂肪的需要量,而对肉食性鱼类来说,饲料中粗蛋白愈高,则对脂肪的需要量愈低。
从这个角度而言,某些草食性和杂食性的淡水鱼类,只要在原料中使用含有必需脂肪酸的原料,满足了其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后,的确可以不用再额外添加油脂,鱼体通过分解糖类和蛋白质,也可以提供所需的能量。但从经济角度而言,让鱼体通过分解蛋白质来获得能量可能并不划算。
(二)、补充必需脂肪酸,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是指一些不能由鱼体自身合成的而只能由食物中提供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及维持细胞组织功能所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鱼类是变温动物,生存和生长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因种类而异,总体说来,鱼体自身一般不能合成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因此α–亚麻酸(18:3n–3)、EPA(20:5n–3)、DHA(22:6n–3)等n–3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18:2n–6)、γ–亚麻酸(18:3n–6)、花生四烯酸(20:4n–6)等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鱼类的必需脂肪酸。
1. 必需脂肪酸(EFA)的营养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作为磷脂成分,参与磷脂合成
EFA在磷脂内的含量最高,并以磷脂的形式出现在线粒体和细胞膜中,对于维持细胞膜、线粒体膜等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维持体液输送以及体内某些酶的活性都具有重要作用。EFA是鱼虾生长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只有稳定供给EFA才能保证鱼虾正常生长。
(2) EFA对类脂代谢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胆固醇必须与EFA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转运,进行正常代谢。缺乏EFA会影响胆固醇的正常转运和代谢,从而影响鱼类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3)EFA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
已证明,前列腺素主要由n-6系列EFA合成。
(4) EFA是鱼类繁殖所必需的
研究表明,饲料中中C22 :6n–3含量对某些鱼(如鲤鱼)的卵子发育有明显影响。
(5) EFA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
必需脂肪酸不足,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强,从而引起皮肤病变、造成机体一系列代谢过程的紊乱。目前必需脂肪酸调节其他组织膜通透性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目前已经证明血脑屏障、胃肠道屏障等过程均与必需脂肪酸有关。
2. 鱼类必需脂肪酸的研究
根据鱼类对EFA的不同需求,千岛新一(1985)把鱼分为淡水鱼型(虹鳟型和鲤鱼型)、海水鱼型和罗非鱼型。
淡水鱼类,如香鱼、虹鳟、银大麻哈鱼、斑点叉尾回等,具有把亚麻酸(18:3n-3)转变成为较长链的脂肪酸EPA和DHA的能力,故饲料中只要补充亚麻酸(18:3n-3)就能满足它们对n-3 EFA的需求,而对n-6 EFA没有要求;淡水鱼类鲤鱼、鳗鲡、马苏大麻哈鱼等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18:2n-6)和亚麻酸(18:3n-3),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效果都没有两者混合使用好。
很多海水性鱼类,如真鲷、条纹石蟹、大菱鲆、大西洋鲑等,在饲料中必须添加EPA (20:5n-3)和DHA (22:6n-3)中的一种或两者均需要添加,否则,鱼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生理功能的发挥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明显增加。考虑到脂类营养的综合性和平衡性,花生四烯酸(AA)也应该列为海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
罗非鱼型鱼类,如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等只需要γ–亚麻酸(18:3n-6)就能满足对脂肪酸的需要(NRC,1993)。
虾蟹类饲料中除了需要添加EPA、DHA之类高不饱和脂肪酸外,还需要提供一定量的磷脂,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理需要。
下表(表1)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一些鱼类的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的研究结果,供大家参考。
表1 部分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
鱼的种类
| α–亚麻酸(18:3n–3)
| 亚油酸
(18:2n–6)
| γ–亚麻酸(18:3n–6)
| EPA
(20:5n–3)
| DHA
(22:6n–3)
| 鲤鱼型
| 鲤鱼
| 1%
| 1%
| —
| —
| —
| 草鱼
| 0.5~1%
| 1%
| —
| —
| —
| 青鱼
| 1%
| 1%
| —
| —
| —
| 鳗鲡
| 0.5%
| 0.5%
| —
| —
| —
| 虹鳟型
| 虹鳟
| 1%
| —
| —
| —
| —
| 马苏大马哈鱼
| 1%
| —
| —
| —
| —
| 海水鱼型
| 军曹鱼
| —
| —
| —
| 合计1.49%
| 真鲷幼鱼
| —
| —
| —
| 1%
| 0.5%
| 金鲷亲鱼
| —
| —
| —
| 合计1.6%
| 大多数海水仔稚鱼
| —
| —
| —
| 合计1~3%
| 罗非鱼型
| 尼罗罗非鱼
| —
| 0.5%
| —
| —
| —
| 济利罗非鱼
| —
| 1%
| —
| —
| —
|
注:1.“—”表示不需要或者不清楚。
二、可以使用的油脂有哪些?
在鱼饲料中,使用什么油脂取决于鱼的品种和对油脂的利用能力。淡水鱼类具有利用亚麻酸或者亚油酸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对多数淡水鱼类来说,在饲料中使用植物油脂就可以充分满足其对必需脂肪酸的营养需要。多数海水鱼类没有利用亚麻酸或者亚油酸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因此对多数海水鱼来说,饲料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必需的,仅仅使用植物性油脂是无法满足其营养需要的,必须在饲料中使用鱼油才能满足其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要。
了解了鱼的必需脂肪酸的营养需要量,我们还需要知道,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油脂的必需脂肪酸含量一般是多少,再比较它们的价格,这样我们就可以决定使用何种油脂,在饲料中添加多少,达到既满足鱼的必需脂肪酸需要,又能最大限度的节约饲料成本的目的。
下表(表2)是笔者查阅到的一些关于各种油脂的必需脂肪酸含量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表2 常见油脂中鱼类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油脂品种
| 亚油酸(%)
| α–亚麻酸(%)
| γ–亚麻酸(%)
| EPA
(%)
| DHA
(%)
| 数据来源
| 饲用鱼油
| 0.6~2.7
| 0.2~2.5
| —
| 5.2~20
| 5.7~25.9
| 福建农业学报,2005,20(2):128~132
| 金枪鱼油
| —
| —
| —
| 4.45
| 25.3
| 中国油脂,2006,6:90~93
| 食用大豆油
| 53~55
| 6.2~7.7
| 0.3~0.9
| —
| —
| 粮食与油脂,2006,8:46~48
| 食用菜籽油
| 16~19
| 7.5~9.5
| 1.18
| —
| —
| 粮食与油脂,2006,8:46~48
| 食用棉籽油
| 40~48
| —
| —
| —
| —
| 质谱学报,2005,2:90~93
| 食用花生油
| 35.7~35.9
| —
| —
| —
| —
| 粮食与油脂,2006,8:46~48
| 食用葵花油
| 60.5~62.5
| 0.1~0.4
| —
| —
| —
| 粮食与油脂,2006,8:46~48
| 食用玉米油
| 50.2~52.5
| 0.64~0.75
| 0.04~0.27
| —
| —
| 粮食与油脂,2006,8:46~48
| 食用茶籽油
| 9.68
| 0.15
| 0.04
| —
| —
| 粮食与油脂,2006,8:46~48
| 食用红花籽油
| 79.93
| 0.15
| 0.04
| —
| —
| 粮食与油脂,2006,8:46~48
| 食用橄榄油
| 7.61
| 0.8
| —
| —
| —
| 粮食与油脂,2006,8:46~48
| 米糠油
| 34~41
| —
| —
| —
| —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26~27
| 亚麻籽油
| 17.4
| 合计50%以上
| —
| —
| 饲料广角,2007,5:38~41
| 猪油
| 11.79
| —
| —
| —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7,3:209~221
|
注: 1.“—”表示未见相关文章报道或者未测定。
2.对同一油种的必需脂肪酸含量有不同报道的,取低值或者只提出大致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测定者采集的油样和实际中我们在配方中使用的油脂可能有较大区别,例如食用油和饲用油的等级不同,毛油和精制油的区别,因此本表资料中列举的各种油脂的必需脂肪酸含量,仅具参考价值。在具体的使用中,要结合自身使用的油脂的品质好坏和大料配方中其他原料的油脂含量情况,来决定油脂的使用方法。
三、配方中使用油脂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能在饲料中使用氧化酸败严重的油脂。
在饲料中使用氧化酸败严重的油脂,不仅起不到作为能量来源和补充必需脂肪酸的作用,而且氧化酸败的油脂中由于氧化作用,生成了醛、酮类物质,这类物质具有异常气味,降低饲料的品质。酸败的脂肪酸直接在鱼肉中沉积,可以使鱼肉出现异味和异常颜色。同时,这类物质都有一定毒性,会造成鱼体的内部器官,尤其是肝脏和头肾出现损伤。例如淡水鱼类的脂溶性痩背症。另外,氧化酸败的油脂具有比较强烈的破坏脂溶性维生素的能力,会间接造成维生素缺乏症。
现在多数学者的研究认为,淡水鱼类使用植物油脂的效果要好于动物油。有些学者的研究显示,如果不能保证油脂的品质,使用动物油脂的效果甚至要优于使用植物油脂,因为动物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少,氧化酸败程度低,品质更稳定。
如果鱼体已经由于添加酸败脂肪出现各种病理性现象,例如鲤鱼出现瘦背症,可以通过在配方中改用新鲜油脂和增加VE的含量来缓解和治疗。
2.在鱼料配方中使用较多油脂时要注意添加促进油脂降解的添加剂,防止形成脂肪肝。
在饲料中使用较多油脂时,尤其是熔点高的动物油脂,如果超过鱼类对脂肪的代谢能力,就会造成鱼类腹脂增多,肝脏被脂肪浸润,出现脂肪肝,进而造成鱼体质下降,不耐应激。
在饲料中加入能够促进脂肪分解代谢的添加剂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鱼类脂肪肝的发生。研究表明,胆碱、蛋氨酸、甜菜碱、磷脂、肉碱、肌醇等都有促进鱼类脂肪代谢的作用。
3.普通淡水鱼饲料中添加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的混合油脂效果更好。
植物性油脂具有比较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满足鱼类对不饱和脂肪酸的需要,动物性油脂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可以提供给鱼类作为能量来源,两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理论上使用混合油脂的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某种油脂。不过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不多,关于鱼用饲料中各种油脂混合最佳比例的探讨还没有见到相关报道。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鱼饲料中使用油脂可以充分利用鱼类对脂肪的消化特性,不失为一种改善饲料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好办法,既可以充分满足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资源的作用。但是在具体使用中,需要注意添加油脂的品质,另外需要根据鱼的特性,提供相应的油脂。如果添加量比较高,还要注意在饲料中加入促进脂肪代谢的物质,帮助促进脂肪的代谢,防止脂肪肝。
由于水平所限,本文难免有纰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