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10|回复: 1

[饲料] 印度“缺粮”同错误的产业政策有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3 15: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印度因为“不能养活自己”而被国际社会所忧虑。的确,按照印度的粮食结构和消费需求看,印度必须将现有的大米产量提高250%,才能做到自给自足。而据印度农业研究室的估计,按照现在的生产能力,印度到2020年之前将会有2300万吨的小麦短缺,只能依靠进口填补空缺。

  在经历了“绿色革命(1968-1998)”之后,印度几乎浪费了其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耕地面积的地位,农业产量陷入停滞,两年来,印度已经进口了700万吨小麦。与“饥饿的印度”对应的是印度IT神话的没落。近期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一年一度的全球IT百强排行榜显示,曾经炙手可热的印度IT外包军团,此次无一例外排名大幅倒退。

  这一切并非偶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印度所面临的外部的供需结构呈动态变化,而印度并未对这种变化作相应的产业政策的准备。在外需强劲的时候,国家容易选择优势产业,以便加大外汇收入。如印度大力发展其IT业,不但在减免税、取消限制、培养技术基地等方面给予多方面的支援,还将IT业作为经济飞跃的标志加以鼓励。当全球经济高涨,印度的优势产业(信息技术)确实有突出表现:该行业在印度至少雇用400万人,产值占GDP的7%,外汇占国家外汇总收入的33%。而一旦经济衰退,其产业劣势也很明显。当前的全球经济下滑不仅给印度IT外包产业造成了长远的负面影响,而且突如其来的次贷危机直接导致很多印度IT外包企业陷入窘境。

  40年以前,印度饥荒比较严重,这促使印度着手解决粮食问题,于是进行了“绿色革命”大大缓解了粮食问题。但随后,印度处于漫长的“轻农期”。从1980年开始,政府继续给予贫民肥料和食物补贴,但降低了对农业的总投资。根据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对政府数据的分析,花在农业上的公共支出减少了1/3。

  印度因分配给农业的公共投入相对较少,结果是其农业因为技术改进不大、粮食收购价格过低没有足够引发农民积极性、城市化进程吸引农民就业转移和农村金融辅助不够等因素陷入低谷。过去5年,印度经济连续实现超过7%以上的增长,但农业增长却十分乏力,仅实现年均增长1.8%。而当生物燃料利用等因素造成国际粮价大幅涨价的时候,不得不进口粮食的印度只能被动承受输入型通胀,印度放慢农业投入的弊端也就逐渐显现。

  追根溯源,这其实是印度早期的产业政策的必然结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印度外部的国际供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印度产业政策的制定。首先是全球IT服务需求的扩张让印度看到了自己的机会,通过产业政策向信息技术分配更多资源,而印度的产业政策没有向农业倾斜也不能不说没有受到国际低粮价的影响。外部供需结构固化了印度的产业政策,进而当外部经济波动的时候印度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所以陷入困局。

  一个波动性的国际粮食市场带给国家经济体的经济冲击成本很大,大国通过重点投入农业保证自己的粮食供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这也是多哈谈判屡屡因为农业问题陷入胶着的原因。印度的农业困局的教训就是一国的产业政策必须均衡发展,尤其是需求刚性的农业,应该作为基础产业保证相应的政府投入和产业支持。此外,印度可以在保证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引农业人口转移,同时加大规模种植和灌溉等农业技术的投入,辅助发展农业金融,加大农业产出,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粮价变化的冲击。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15: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友邻之帮出现粮荒,我们应该有商机了,抬高粮价卖给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6 20:2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