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的遭遇让我想到养猪的农民。
有段时间流行个段子,养猪的不如卖猪的,卖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猪肉的。也就是说,养猪的在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也就是处于利润最低的一个层次。长此以往,养猪户没有了养殖的积极性。猪肉价格近年来的疯涨,与养猪户一直获利较薄甚至亏本有很大关系。而根源则是养猪户素来缺乏话语权,即便有说话的机会,也未必就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同。其结果是猪肉价格不够稳定,最终受整个行业损失,而其他相关行业也连带受到影响。
奶农也同样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底层,没有话语权,尽管卖场出售的鲜奶价格涨了,但他们并没有获利太多。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进一步重视这个问题。如果哪天奶农们也觉得养奶牛无利可图了,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择放弃。而稳定、优质的奶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老百姓将不得不付出更多的钞票。
奶农的遭遇还让我想到珠江三角洲的民工荒。民工处于社会的底层,收入低微,地位低微。在自己最低限度的要求和主张得不到满足的情形下,只能选择走人。这当然是一种极端的表现,但如果每件事都发展到这种程度,才会被引起重视,那代价岂不是太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