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63|回复: 0

跳槽与反跳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30 1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98%][tr][td=1,1,98%]
[/td][/tr][tr][td=1,1,98%][font=黑体]追寻源头:   
寒流是怎样形成的?
[/font]       许多跳槽的员工往往更追求个人成功,追求自身对知识巅峰的攀登。而企业的目标则是盈利,更要求在短期内见到效益。企业的目标跟个人的发展顶峰之间必然会产生落差,这种矛盾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员工跳槽。另外,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团队运作,一旦团队里的核心人物离开,其他队员就失去了精神支点,于是就出现“带走整个团队兵马”的现象。而来自市场的需求,同样影响深远。
       在现代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单个员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而团队的作用越来越大。精明的企业可以发现,挖—个团队比挖一个人更合算,可以节省一大笔培养费用、研发费用以及市场拓展费用等等。
       当然,一个团队是由个人组成的,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能仅仅看表面,更来源于对某些人的不“关注”。其次是企业的环境问题。第三是人际关系复杂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发现,最近关于集体“空降”事件,往往还是多年发展的企业、多年相处的老员工。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那就是企业大了,老板或忙于企业发展的大事,或忙于社会上各种应酬,与原来创业的老员工在一起的时间少了,感情必然疏远,心理距离必然拉大,以感情作为激励手段的作用自然就会逐渐消失;其次,在创业初期每个老板可能对公司员工,尤其是一些核心骨干有过许多承诺,但当企业真的做大之后,老板并没有兑现这些诺言,因而老员工便产生失望情绪,接下来的自然是消极怠工,给老板判“死缓”,或是将集体跳槽付诸行动;最后,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走向制度化的管理,而制度给人的感觉总是无情的,原来的那种相依为命一起创业的融洽顿时烟消云散,称兄道弟不行了,一切都要按级别来,按公司规定来进行,于是一些兄弟便也拂袖而去。
[font=黑体][size=3]一叶知秋:      
地震前奏是如何体现的?
[/size][/font]       俗话说,一叶知秋。团体“离家出走”也会从个人体现,事实上,基本可以从八个方面预兆集体跳槽的前奏。
       一、接电诡秘。
       某些员工一段时间内不时接听私人电话,超出平日频率,并且接听电话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甚至有鬼鬼祟祟的行动,总寻找偏僻的地方说话。
       二、嘎然“羊”式。
       假如一些员工向来与管理阶层有较为密切的沟通,敢于公开表白自己的意见,并且谈论各项事务时兴致勃勃,但近来却沉默如牛,保持低姿态。在以往的会议上,有着很强的发表欲望,最近会议上却沉默不语。原因极有可能是他不想在离职前兴风作浪,想要静静地离开。
       三、情绪突“扬”。
       有时候,有一些员工忽然神采飞扬,对周围的一切流露着一种不屑的态度,说起话来亦不那么客气。他开始刻意地表现自己。如此看来,该员工大概是联系上一份比现在更高薪的工作。
       四、搜集资料。
       某些员工忽然积极地收集公司的各种信息资料。一些员工在去另一家公司前,很可能会带走一些他认为重要的文件资料,因此,他会有计划地整理手头的资料。
    五、焕然一新。
       某员工上班穿得比平日要讲究得多。他也许平日里打扮得马马虎虎,现在却是西装笔挺,可能还特意去改变了发型,因为他随时会去应聘,或者随时等着对方人事部的面试。
       六、整理“铺盖”。
       一些员工已有去意前,为减少怀疑,往往每日都会带一些私人物件回家。如果一段时间内书籍有减无增,他是在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七、拉帮结派。
  企业内突然出现了一些帮派,一起称兄道弟,并以某一个为主,分别或者经常的宴请一些员工。
       八、团伙作战。
       在集中阶段,出现团伙的吵架、评理现象,这种现象不是一直有,而是突然迸发,具有集中式和爆发式的特点。
[font=黑体][size=3]对症下药:   
跳槽与反跳槽的较量
[/size][/font]       如何对跳槽进行防范,笔者提出八个锦囊,大家可以针对各自企业情况对症下药。
       一、薪酬规则公平。
       薪酬设计的要点,在于“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进行设计,而不是拍脑袋随意而定。
       二、配套激励措施。
       在注重企业为员工提供高工资、福利和晋升机会的同时,强化基于工作任务本身带给员工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
       三、引入适度竞争。
       引入竞争后,员工的惰性没有了,不思进取不存在了,他们都在暗暗的努力,工作效率就会明显增长。
       四、奖惩必须适度。
       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会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公司的认同,甚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五、创造公平环境。
       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影响激励效果。
       六、重视团队奖励。
       任何一家企业在选用激励方式时都必须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而定,制定合理的激励方式。
       七、要一起“划大船”。
       经常举行各类培训和文体娱乐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友谊,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八、老板要有人情味。
       譬如实行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让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利益共享;其次,要经常和员工进行沟通,定期做员工满意度调查,老板要亲自参与调查,并及时解决问题。
       除了上面所说的八个策略,企业高层更应该注意加强骨干人才的亲和力。假如仍然无法挽留,要注意善待确实应辞退或铁心跳槽者,少结怨于人。不做同事可以是朋友。美国一家著名公司在跳槽者出去后,总要在事后设法了解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不愿再呆下去,并了解做哪些改进才能留住像他一样的人才。这是一种企业文化,能够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文化。[/td][/tr][/table]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4 21:2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