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素在母猪上的应用
郭晶华 季 平
在正常情况下,有两种机制刺激体内催产素的释放。第1种机制是当第1头仔猪开始挤压阴道,对骨盆的压力增大,母猪自动开始产生推力,这就会一次次地刺激下丘脑释放催产素;第2种机制是出生的仔猪留在哺乳母猪旁边,它们的吮吸可刺激催产素的释放,这样不仅子宫收缩,而且乳头周围的平滑肌也开始收缩,从而使乳容易排出。但有两种情况可导致催产素释放的异常。第1种是烦躁不安的母猪或是青年母猪,生育可能是一种不舒服的事,这些母猪开始释放非正常量的肾上腺素,子宫血管收缩,到达平滑肌的催产索减少,分娩时问反常地延长;第2种是缺钙,分娩的同时也开始泌乳,乳中含有来自血液的大量钙。钙对肌肉发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母猪体内含钙太低,无论是否有催产素,子宫都将不再发挥其作用。这种情况对产乳量高的母猪尤其容易发生。
1 母猪难产时的应用
在处理母猪难产时,当母猪因紧张或应激造成的难产,体外注射催产素用处不大,因为它只能零星地到达子宫,平滑肌不能对它产生回应。保证分娩舍安静是最好的方法,这会产生最佳效果。
催产素对子宫的收缩作用以临产及刚分娩后更为有效,无分娩预兆时用催产素催产无效。催产索对子宫的作用主要作用于子宫体,对子宫颈的作用微弱。所以,子宫颈未开张或因助产过迟子宫不再收缩,子宫颈已经缩小时,用催产素效果不理想。
不恰当时刻注射催产索引起子宫收缩,仔猪可能被封锁在子宫内。由于骨盆过狭、产道受阻、胎位不正等原因引起的难产,注射催产素后可使仔猪在一侧造成堵塞,其他仔猪不能再通过子宫。在这种情况下,同时进行人工助产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同时,有剖宫产史的母猪难产时,子宫剧烈收缩时可能发生破裂而死亡。所以在使用催产素前须先检查产道、胎位情况以及进行剖宫产史调查。
猪胎盘属于弥散型胎盘,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的联系不紧密,子宫的强烈收缩容易使二者分离开来。如果胎儿不能很快产,就可能缺氧死亡。在临床常可见到使用催产素治疗难产时产出死胎较多,就是因为使用大量催产素后,使胎儿胎盘过早脱离母体胎盘导致胎儿缺氧死亡。所以催产索使用剂量要适宜。一般每次10~20单位,根据子宫收缩及胎儿排出情况可以考虑间隔2~3小时重复使用1次,同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助产。
临床上还经常出现使用催产素后,由于母猪用力过度导致身体极度疲劳,虚弱无力,影响产仔和产后带仔。所以使用催产素时要加强对母猪的护理,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体液。最好将催产索稀释到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注射。
2 治疗母猪产后疾病时的应用
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母猪产后常由于子宫壁受损、细菌感染或胎盘组织残留而导致子宫内膜发炎,其临床特征为恶露不尽,产道内分泌物增多。传统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采用的清洗子宫配合药物疗法往往疗程长、效果差。若肌肉注射10~l5单位/次,轻症者用药1次即可将子宫内的污物全部排出,且其子宫收缩、复原得较快;重症者用药2次丑 可痊愈。如果将其与抗菌消炎药和清热镇痛药合并使用效果更佳。
治疗母猪产后出血。初产或年老体弱的母猪产后常发生产道或子宫出血现象,使用具有止血作用的催产素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止血药物。治疗量为3~5支,每天1次,用药至不出血为止。若配合使用抗菌消炎药效果更好。
治疗初产母猪产后无奶。使用3~5支催产素,每天1次,连用3天,其催奶效果远远好于其他催奶药。
治疗母猪缺奶。对年龄过大,或怀疑为内分泌失调造成缺奶的母猪,可试用激素调整生理状态,注射催产素l~3毫升。使用催产素治疗母猪产后疾病时应严格掌握用量,且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对于屡配不孕的母猪,在其发情后19~30小时,第1次输精,在精液中添加催产素1毫升(含催产素10单位),8~12小时后,再输1次,治愈率高达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