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危机
吴锋
一、前言
2000中国大学生绿色营赴南疆考察沙漠化问题,其中发现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沙漠卫士”——胡杨遭人为破坏严重,濒临退化灭绝。这其中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无序开荒是造成这种恶果的直接原因,而这种直接原因的根源却是权大于法、政绩重于环境、政府运行机制不合理、环境职能部门态度软弱、执法不严、监督不力。这些才是真正导演环境破坏这出戏的幕后黑手。
二、上游拦水、中游浪费水、下游断水,胡杨林大面积枯死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52年尉犁县堵坝引水,塔里木河改道南流、以若羌的台特玛湖为终点、72年以后挖地蓄水、塔里木河退至铁干里克的西海子水库,河长不到800公里。上游由三条河流汇聚而成,水资源丰富。因此大力发展农业,人口也急速上升,水资源利用相对中下游过度。中游截水筑坝灌溉农业,而下游却干涸断水。中上游认为下游用的是他们的水,还应该补偿中上游。由此看出:全流域没有统一协调用水思想,误认为水在谁处就属谁。自从塔里木河断流至大西海子水库,其下游地下水位显著下降,目前英苏地下水降至9.5米,阿尔干地下水位为11.5米,均超过胡杨林和灌木植被的生存临界线,至使原分布河道两岸胡杨林大面积枯死,分布宽度由原来60年代的5-7公里减少为0.5-3公里,由于绿色走廊屏障作用日益减弱,在东北风的作用下,库姆塔格沙漠每年以3-5米的速度前移,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呈合拢之势。一旦合拢后果不堪设想。
胡杨系杨柳科杨属,是该属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树木,落叶乔木,又名异叶杨,其叶形根据树龄和分布空间而呈现不同。胡杨生长速度与地下水有密切关系,地下水位1-3米生长旺盛,地下水4米以下生长缓慢,降至6米以下就会死亡,其发展变化可概括为河流是根本,河漫滩是摇篮,地下水是命脉,其兴衰演变取决于河流的变迁。胡杨耐盐碱、耐旱、抗风、材质硬度大。胡杨林不仅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护岸、阻止沙漠外延北侵,稳定河道,保护绿洲,维持荒漠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而且它还有马鹿、沙狐、野猪、塔里木野兔及甘草、罗布麻等野生动植物资源。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林是世界胡杨林分布的中心,其面积分别占全国和世界胡杨林面积的91%和60%多。
胡杨林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种子繁殖:一种靠人工萌蘖繁殖,而今这两种繁殖方式都受到阻碍。胡杨的种子成熟期为7-8月,这正与塔里木河的洪水期相吻合,这为胡杨的自然繁衍创造了条件,而现在塔河中游正在修建河堤,已经修好了100多公里。这样把原本的一些泄洪口给人为堵塞,把河道给固定死了,这样一来胡杨的种子就不能随着泻洪口排出的洪水自由繁殖。而且这样也会导致离河道稍远的胡杨林枯死。这项工程是由水利部立项建设的,而自治区林业部门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水利部门认为这是水利部门自己的事,便也就单干起来。而大自然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可不管人类的什么水利、林业、草原、荒漠,如果我们不能顺应自然规律做事,是要受到报复的!这一点上也暴露出我们政府部门之间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缺乏协调统一互相沟通的工作作风。第二种繁殖方式是需要有足够的人力和良好的土壤环境,而我们的自然保护区严重缺乏资金、设备。连看护的任务都不能很好的完成,更谈不上给胡杨人工繁殖。
三、毁林开荒,斧头直接向胡杨头上砍去
为了发展经济,90年代初,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开荒热愈演愈烈。98年以前,政府是鼓励垦荒的,主要是用来耕种棉花,这样一来,胡杨就成了牺牲品。然而,把毁林种棉的经济价值与毁林所损失的生态价值放在同一架天平上时,人类就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短视与狭隘了。98年的新疆的粮食库存量够吃四年,当年棉花生产厂家270万担卖不出去,造成积压,政府倒贴数亿元人民币,大量开荒不仅没有经济效益,反而成为经济负担。与此同时砍伐胡杨林的生态后果已初步显现,大风灾害明显增多,土地盐渍化,土壤沙漠化,与之并存的动植物物种减少。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据统计,1958年国家综合科考队统计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为52万公顷,剩下不到一半的数量。以泰昌农场为例,垦荒达10万亩,职工上千名,分成几个作业队同时开工,他们砍伐、烧毁或直接用推土机推倒胡杨林。开渠引水或用抽水机抽水实施漫灌。并且还建有轧棉厂、纺织厂,形成一条龙产业。像这样大张旗鼓地在胡杨林垦荒的农场还有许多家,胡杨林危在旦夕。98年自治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禁止开荒,然而我们今年考察仍旧看见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可见政策实施的成效是令人失望的。
四、写在胡杨林墓碑上的经营者、当地民众和政府领导
塔河流域人口就受到严格控制。尽管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1/6,但可供人类生存繁衍的绿洲仅有4.5%。目前农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0-400人,这同东部沿海省份的人口密度已不相上下。人口众多所造成的过度垦植、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都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压力,再谈控制人类行为措施也无济于事,因为人要生存。
由于民众文化素质不高,交通闭塞也导致信息闭塞、环境、法律意识更是淡薄,而且中国民众向来就有逆来顺受的思想根源,这些都给那些违法乱纪、滥用职权、个人独裁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民众不能起到对环境破坏有力监督的作用。
经营者神通广大就是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他们与当地政府关系融洽,一些手续很容易办妥,98年前鼓励开荒,有些地方政府很欢迎一些大的经营者来开荒种棉,一切都变得好办起来。他往往贷的是国家的款,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赚了是自己的,赔了罚了都是国家的,环境破坏所造成的苦果,更是不用他来品尝。因此,在经营过程中毫不注意对环境的破坏,他们开渠引水漫灌,没挖排碱沟,没过几年土壤就盐渍化,生产力下降。然后就废弃重新开垦,废弃的土地没有植被保护,势必沙漠化。
政绩大于环境。有些地方领导在位期间为了达到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不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盲目开绿灯,鼓励开荒,而且不顾当地林业部门和科学专家的反对。
林业部门监督机制太薄弱。据了解自治区林业厅每年只有一次由西北林业设计院搞的森林资源调查,这种调查只是抽查,从新疆那么多县抽取一两个。可想而知这么大地方,森林资源丰富,仅凭几个人到一两个地方,怎么能发现问题。而除此之外,群众没有主动性,林业厅又抱怨经费不足,没法开展调查。所以那些环境破坏的现象只能泛滥成灾。
林业部门的意见对政府决策发挥不了作用,林业法规也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这一点可能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最大的绊脚石,也是我国环境破坏的最大症结所在。林业部门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配制,资金来源、福利政策都受当地政府控制,每一级林业部门只与上级或下级林业部门有业务上的往来。因此尽管有时林业部门指出政府决策有违背《森林法》等自然保护法规和破坏环境的地方。但就像儿子给父亲指责毛病,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胳膊扭不过大腿。而且政府给林业部门施加压力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暗示林业部门领导说:“你是我们培养的干部。”有时就利用各种理由把林业部门领导调离岗位。还有向家人施加压力,迫使林业部门同意政府决策,有时尽管林业部门提出异议也起不到作用。这种体制真的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另外,林业部门等政府机关工作效率低,气氛沉闷,官腔太重,缺乏实干精神,把我们国家宝贵的森林资源交在这样一批人手中,实在让人担忧。
在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分布着世界唯一的最大原始胡杨森林公园保护区,全世界胡杨林有百分之十在中国,而中国的胡杨林有百分之九十在新疆塔里木河畔。它的祖先远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早就出现了,被地质学家称为“第三世纪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 正因为它的古老和原始,它的历史价值及文献记载了产生的历史价值是任何材料所不能与之相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10日电(记者赵春晖)新疆决定投资1.1亿元、在塔里木河流域建设一座大面积的沙漠胡杨公园。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其中1200万元的国债资金已经到位。 胡杨公园的开发将以生态保护为先,确保景区地貌和植被不受破坏。公园内16公里的主干道基本上是原来的老路,游客进入公园一律以环保车代步。景区杜绝建设水泥化,保持胡杨林原始风貌。 胡杨又称异叶杨或变叶杨,是一个古老的树种,距今已有300万年历史。新疆的胡杨林面积占全国胡杨总面积的91%,而塔里木河流域的35.2万公顷胡杨林,则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原始胡杨林。
新疆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日前被评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1983年,塔里木胡杨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地处尉犁、轮台两县境内,总面积39.54万公顷,以胡杨林及其荒漠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由国家林业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并经新疆专家论证后上报国家林业局,总体规划建设资金为1.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