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hengronghai

10%霉变玉米该不该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6 13: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而言,你生产后承担的风险更大!可以寻求贴牌生产以应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6-16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好玉米搭配,就不要用,品管上应该做的就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后合格,如果不能保证,谁同意用谁负责。霉变这么高很可能出事。不过是干霉变问题还小点,适口性变差,长势不好。如果是湿霉变,直接使用肯定要出事的。
发表于 2008-6-17 17: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不相信找不到好的玉米
发表于 2008-7-21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字,不能用,谁签字也不能用。明摆着会出问题还用。为什么要执行标准,品管的原则白坚持了。
发表于 2008-7-21 14: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myqhdcl 于 2008-7-21 11:52 发表
三个字,不能用,谁签字也不能用。明摆着会出问题还用。为什么要执行标准,品管的原则白坚持了。


和好玉米搭配下是可以用的,再慎重些的话可以用点脱霉剂,多点维生素是可以应急使用下的.以前在内地搞品控的时候供应商总是抱怨我们卡得太严了,我们不要的货拉到广东大把人抢,现在到了广东知道他们没说假话.

[ 本帖最后由 同时 于 2008-7-21 14:13 编辑 ]
发表于 2008-7-21 14: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1 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变质
    1.1玉米胚大 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1/3,占全粒重量的10%~12%。因其呼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易酸败。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1.2原始水分大 一般新收获玉米的水分为20%~35%,如遇秋雨连绵,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1.3易感染虫害 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易感染虫害。
    2 霉变玉米有何危害
    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及呕吐毒素等。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养的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至少下降10%:②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③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④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⑤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⑥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2.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主要是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可导致肝功能和生产性能下降,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其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生育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贫血等,黄曲霉毒素不仅能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而且还使牛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诱发人类肝癌的重要原因。
    2.2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的危害 是一种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含1~5mg/kgF-2毒素的日粮可引起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外阴阴道炎,其特征为外阴肿胀和水肿,早熟性乳房发育,并常里急后重,偶而导致直肠脱垂。公猪接触F-2毒素后包皮增大,青年公猪性欲降低、睾丸变小。
    初情期前,后备母猪日粮含1~3mg/kg的F-2毒素,临床反应为发情、外阴阴道炎、脱垂;未怀孕母猪和后备母猪日粮含3~10mg/kg的F-2毒素,临床反应为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孕;妊娠母猪日粮>30mg/kg的F-2毒素,其临床反应为早期胚胎死亡。
    2.3伏马毒素的危害 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伏马毒素可造成猪肺水肿,生殖系统紊乱,也可导致人类食道癌。
    3怎样去除霉菌毒素
    正常玉米籽粒皮有黄色、白色、紫色、黄褐色多种,以黄白色为最多见。正常玉米的颗粒饱满,无损害、无虫咬、虫蛀和发霉变质现象;发霉玉米可见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质地疏松,有霉味。受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玉米,应该废弃。对于轻度污染的玉米,经适当处理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3.1水洗法 先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换水搅拌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五色为止。
    3.2排除法 是把饲料中的有霉变的部分除去。
    3.3脱胚去毒法 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颗粒,再加5~6倍清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3.4石灰水浸洗法 先将发霉玉米粉碎为1.5~5mm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min,然后静止0.5~5h,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3.5热处理法 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高热或高热高压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染的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3.6辐射法 紫外线和等离子体照射可以杀死霉菌,也可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但同时也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将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
    3.7吸附法 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但大量添加这类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此外,营养素法去毒(缓解)也较为有效。
    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肝脏能够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该净化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对动物生长和其它性能产生的不利作用。
    补充维生素。叶酸具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能力,把叶酸加入到轻度发霉的饲料中,可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补充硒。硒对于火鸡、猪具有抗黄曲霉毒素的作用。
发表于 2008-7-21 21: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现实中这样的情况还是极少见的
发表于 2008-7-21 22: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鸡拉稀,等着退货吧
发表于 2008-7-22 11: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样的关都把不住,那还要品管做什么啊,大家都下岗算了
发表于 2008-7-22 11: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霉变程度吧
要求是6%以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6 12: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