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1|回复: 2

转载:“人不知而不愠”-当别人不理解我们时,怎样保持好心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2 1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马东方
日期:2008年6月9日
出处:AMT论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首章:学而第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从自我体验中得到乐趣,类似发烧友的自得其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因此有相互理解的朋友我们会“乐”。

  但即使是多年的父母兄弟、老朋友、老同事之间,也不可能完全互相理解,看法也未免有所不同,也会有误解,更不用说生活工作中我们打交道的各种不同脾气、禀性、经验、阅历的人了。误解、冲突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当误解、冲突来了的时候,当我们做了事情,别人不认帐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首先人要知道人应该尽心做好自己职责本分的事情。循理行义,正道直行。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

  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


  循理行义。做合理的事情,作自己职责内的事情。

  本来不是自己分内事,答应了,开始做了,就成了自己分内的事。认了,就要认真做好。

2. 其次明确人做事情都是“为己”的,做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做自己心里想做的事情。本质是为自己做事情。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做事是以完成为目的,有果而已,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受表扬,为人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好坏结果都准备接受。

  比如,见了乞丐施舍,是因为我们当时不忍心。施舍完自己心安就行了。不必再琢磨对方是真乞丐还是假乞丐了,这样心又不安了。

  比如,向灾区捐款是为了我们自己心安。捐多少自己觉得心安就行了。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多少,也用不着在乎别人的比较。也不要期望人家报恩。

3. 自己认真做了,“人不知”,别人不认账。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能力不够,做得不好: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也可能是因为沟通不够,不会沟通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 觉得自己做好了,沟通也没有问题,还是要反思: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反思的结果也可能真的是对方错了,那又何必苦恼呢?

  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5. 即使是别人的原因,但最好还是从自己身上找解决方法: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中庸)

  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

  君子能为可贵,而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而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而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


6. 为什么最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因为“外物不可必”――别人永远不会完全依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庄子)

  外物不可必,人可以努力地做好,但不能期望一定能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只是自己的观点,自己想通。

  别人的看法不一定能改变,但自己的心情自己完全可以做主。

  否则,人就会觉得别人是自己的地狱,因为本质上没有他人能完全理解我们自己。

7. 把他人看轻、把事情看小、把目光放长远。可以让人不受他人、琐事的干扰。不会殉物丧己――因外物的纷扰而迷失自己。

  一般来说,我们越看重对方,越会因为不被理解觉得难受、委曲

  走在路上被一个陌生人揍了一顿,受的只是皮肉之苦,很快就会好。被自己的兄弟因为误解打了一巴掌,难受在心里。

  被父母、朋友误解,会委曲、埋怨。相对于同事、下级,被上司误解,会更“受伤”。

  这是因为相对于陌生人,我们更在乎父母、兄弟、朋友;相对于下级和同事,人更在乎上司。

  因此,让自己在人不知的情况下感觉好一些,一个方法就是把人“看轻”、“看小”,把自己“看大”。

  我们对小孩子容易原谅,相对于大人,我们也也不怕被小孩子误解。

  把对方看成小孩,把自己的心态培养成“大人”――胸怀大的人。“大人不计小人过”,也是一种“自大”“看小”方法。

  把目光放长远,把事情“看小”“看轻”“看短暂”,看清楚不被他人理解实际上是很正常也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毁誉之言,未必皆实,修己者不可以是遽为忧喜。观人者不可以是轻为进退。

  所有问题都是暂时的,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时间能够证明、解决一切问题。

8. 有时候,我们比较恼火,是因为对方是有心、有意为之的,对方可以选择,似乎是有意与我们“作对”。要看出对方的无心。

  “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区别就在于“精心谋划”还是“无心之失”。受到的惩罚也不同。

  复雠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庄子)

  就是因为镆干无心,飘瓦无情。走到大街上被吹断的树枝砸伤,会自认倒霉。被迎面来人当头一棒,会怒火中烧。因为前者无心,后者有意。

  其实,我们能很轻易地原谅小孩子,也往往觉得他们是无心的。

  一个个性格内向、行为孤僻的人,对我们不热情,其实他可能生成长在一个压抑孤僻的环境中,更值得同情,而不是怨恨。这也是不管自己的儿女怎么样,父母都爱他们的原因:在父母的眼睛里,儿女永远是孩子。在一个睿智的老人眼睛里,所有的人都是孩子。

9. 把目光放长远,关注人生中真正的大事。自足于内者无待于外。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闲有至贵至富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孟子)
游,游说也。嚣嚣,自得无欲之貌。自足于内者无待于外。

10. 无心、无我、无相、虚己以游世

  不执著自我,看小自己,以至于无。我尚不存,谁被误解?虚己游世,孰能害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中庸)


  至此,才有可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圣人的话简单明白,贵在能够真正领会并应用到我们自己身上。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6-12 17: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文明的积淀,我们都要深思学习
发表于 2008-6-13 16: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知而不愠,不容易呀!但要努力修炼自己,向那个目标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20 08:4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