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圆环病毒感染
(俞道进)
Porcine circovirus infection
P221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
发病情况
•1
全世界不同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PMWS
•2
造成巨大损失
•3
与许多疾病相关
•4
造成免疫系统的损伤
一、病原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这科病毒有鸡贫血病毒、鹦鹉啄羽病毒。它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员。无囊膜,单股DNA。
•PCV能在PK15细胞增殖。该病毒可长期持续污染PK15细胞,不出现CPE。
•通过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细胞克隆技术、交叉免疫荧光、核酸探针、PCR扩增技术、基因序列比较等,证明PCV在猪体内长时间演变过程中,产生变异株,对猪有致病性的PCV-Ⅱ型;没有致病性的持续污染PK15细胞的毒株为PCV-Ⅰ型。
•PCV存在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无致病性,广泛存在于正常猪体各器官组织及猪源细胞。PCV-2是PMWS的主要病原。PMWS可能是PCV-2与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ovirus PPV]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共同感染的结果。已有报道.用PCV-2感染仔猪可以复制出轻微PMWS病变,但症状不明显。与PPV或PRRSV混合感染.则可复制出PMWS的典型症状和病变,而PCV-2不能增强PPV感染的严重性。A11an等确认,PCV-2是引起PMWS的原发性病原 。
PMWS的发病机理
•实验感染未吃初乳的1日龄仔猪,感染后进行病毒分离和对组织器官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病毒在淋巴组织、鼻黏膜、肺和小肠中复制,并且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细胞有关。
•PCV-2具有免疫抑制特性,PCV-2感染可以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发病或感染猪至少有短暂的免疫抑制现象而使感染猪不能激发对其他病原体的有效的免疫应答。
• KyllaLis利用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疫苗(RespiSure)和非特异免疫调节药物(Baypamun)研究它们商品猪PMWS临床表现严重性的影响。这是目前第一个用无关的疫苗或其他药物提高自然感染PCV2猪群的PMWS严重程度的研究。结果发现,不论是用BayPamuno还是用RespiSure。处理的猪均表现明显的PMWS症状,猪发病率提高、病理损伤更严重以及PCV-2抗原量更高,说明BayPamuno和RespiSure。均可以在PMWS爆发期加剧临床症状。
•给悉生猪皮下注射一种不完全的弗氏佐剂后,与没有注射抗原的悉生菌猪比较,发现接受免疫刺激的猪病毒滴度明显升高,并发展为中度到严重的PMWS症状。
•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能够增强PCV-2感染效应的实验可能是近年来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使得猪对PCV-2感染更为敏感,PCV-2流行更加广泛的原因所在。
•Allan等认为应当重视PCV-2和猪小核糖核酸病毒的共同作用。由于猪小核糖核酸病毒在猪的免疫细胞增殖.所以很可能诱发免疫抑制,促进PCV-2的增殖。或者猪小核糖核酸病毒活化了作为PCV-2靶细胞的单核吞噬细胞类细胞,促进了对PCV-2的感受性。
•临床可以观察到与猪小核糖核酸病毒、猪链球菌1型及PRRSV、PPV、猪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 α-溶血链球菌及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伪狂犬病病毒等的混合感染。
二、流行病学
•PCV分布很广,猪群血清阳性率达20%~80%。
•本病主要感染断奶后仔猪,哺乳猪较少发病。如果采取早期断奶的猪场,10~14日龄断奶猪也可发病。一般本病集中于断奶后2~3周和5~8周龄的仔猪。
•感染猪群发病率和发病的严重程度差异大。
•饲养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高、不同日龄猪混养等应激因素,均可加重病情的发展。
•有报道称:发病期间死亡率可达18-35%,最高死亡率可达50%。
三、症状和病变
• 病状:
•PCV侵害猪体后引起多系统进行性功能衰弱综合征(PMWS)、肾炎皮炎综合征(PDNS)和仔猪先天性震颤。
•临床症状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和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衰弱无力、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有时出现腹泻或咳嗽。有20%的病例出现贫血、黄疸。
•仔猪先天性震颤,发病数量不等,表现为双侧震颤,受刺激时震颤可重新激发或加重。
•在PRRS或PR阳性猪场中,由于继发感染,这给诊断带来难度 。
•剖检病变:
•典型病例死亡的猪尸体消瘦,有不同程度贫血和黄疸。
•淋巴结肿大4~5倍,在胃、肠系膜、气管等淋巴结尤为突出,切面呈均质苍白色,边缘充、出血。
•肺部有散在隆起的橡皮状硬块。严重病例肺泡出血,心叶和尖叶有暗红色或棕色斑块。
•脾肿大,肾苍白有散在白色病灶,被膜易于剥落,肾盂周围组织水肿。
•胃在靠近食管区(无腺区)常有大片溃疡形成。
•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和出血点,少数病例见盲肠壁水肿而明显增厚。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淋巴组织、肺、肝、肾等病变和组织学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依赖病毒分离和鉴定。还可应用免疫荧光法、PCR或原位核酸杂交进行诊断(华中、华南、南农、北农)。
五 临床观察病例
•1 福清某猪场,保育猪40-50%死亡率,一个月后降到15-20%,新建一栋保育舍。
•2 福清某猪场,检测抗原发现阳性率为43%,但临床并不发病。原因在于良好的卫生环境条件,新场,良好的饲养和管理。
•3 统计发现,阉公猪比母猪更易感PMWS[法],同时发现出生和断奶体重轻的猪发生该病的频率高。
六、防制
•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做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的接触感染机会。
全进全出以小幢隔离饲养为基础,以周为单位进行设计,设置2周的空栏时间,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进行熏蒸消毒效果好。
新观点:断奶仔猪单栏饲养。转群但不并栏,减少断奶应激和杜绝由于断奶咬架造成的体表损伤,从而切断病原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
•建立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PCV是没有囊膜的DNA病毒,和环毒科的其他病毒一样,对理化因素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考虑使用广谱的消毒药(腾骏“威”牌复合醛、或辉瑞“百菌消”)。
猪场内实行封闭式生产,制定和执行各项防疫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进入猪场,定期进行灭鼠、灭蝇工作,加强场内环境的消毒净化工作,特别应注意做好装猪台等地点的管理,防止外源病原侵入本场。
•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猪群的应激 因素。
① 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强调保育猪的保温,250w红外线灯+木板。
根据天气、季节进行调整、落实到位。
③ 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冬季要求大环境保温、小环境通风。不让风直接吹到猪体上。
④ 保持猪舍干燥,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发
病 场建议卖掉部分猪,减少群体数量,是
国外一些资料特别推荐的方法。0.5平米的空间
⑤ 避免使用粉料,减少保育舍粉尘刺激。
⑥应尽量减少仔猪寄养,防止疫病交叉感染,如果确实需要寄养,必须在母猪分娩后24小时之内完成。
⑦注意仔猪去势、注射疫苗的时间,仔猪应在10日龄以前完成阉割工作,尽量避免在断奶前3天到8周龄注射各种疫苗,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⑧保育舍内应设饮水加药系统,在冬春疫病多发季节,做到“有病加药、无病加酸”,可按700—1000g/T的份量在饮水中添加柠檬酸,使饮水pH在3.5左右,可使仔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明显增加,提高猪群对呼吸道病的抵抗力。
•⑨使母猪和断奶猪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增加抗氧化剂、应用高水平的维生素、葡聚糖等
4
采用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北农的杨汉春建议以下药物预防方案:
•仔猪用药:哺乳仔猪在3、7、21日龄注射3次得米先(长效土霉素,200 mg/m1,每次O.5m1),或者在l、7日龄和断奶时各注射速解灵(头孢噻呋,500 mg/ml)O.2ml;断奶前l周至断奶后1个月,用支原净(50 mg/kg)十金霉素或土霉素或强力霉素(150 mg/kg)拌料饲喂,同时用阿莫西林(500 mg/L)饮水。
•母猪用药:母猪在产前l周和产后l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 mg/kg)十金霉素或土霉素(300mg/kg)。
•作好猪场猪瘟、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感染、气喘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
PCV-2感染的猪场不能再发猪瘟和伪狂犬病,否则经济损失将会更大。
据调查,使用猪气喘病灭活疫苗的猪场,PMW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低于未使用疫苗的猪场。
6
初乳母源抗体对仔猪PMWS的预防有 一定作用
(给妊娠80天以上的母猪和后备母猪饲
喂“感染性”材料如发病猪的粪便、组
织,可使其产生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7
血清疗法:育肥猪采集血清、分离血
清,注射给断乳期的小猪(腹腔)
8
“自家灭活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