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植酸酶提高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
--------------------------------------------------------------------------------
作者:王春峰 文章来源:饲料杂志 【字体:小 大】
在大多数植物性原料中,由于植酸的存在显著降低了磷的可利用率。多年来采用的一个粗略标准建议为:植物性原料中2/3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的,总磷中只有1/3可被单胃动物利用。最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植酸磷占总磷的比例随着原料的不同有着很大差异。向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提高植酸磷的消化率并减少磷的排出,这一方法在那些总磷的排出量受法律限制的地方已经被广泛采用。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磷的利用率并减少必须向日粮中添加的无机磷量已经被大量验证,但在最后的分析来看,添加植酸酶所增加的成本与减少无机磷所降低的成本比较,并不占优势。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酸的存在与其它一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有关,包括能量、维生素和氨基酸。考虑到植酸酶对这些营养素的作用,就可以从经济上证明应扩大其使用范围。
在澳大利亚卡姆登,悉尼大学的V.Ravindran, S.Cabahug, G.Ravindran 及W.Bryden在题为“微生物植酸酶对饲料原料在肉仔鸡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的报导上指出:体外法研究表明植酸-蛋白质复合物是不溶的,与未被植酸结合的同种蛋白质相比,这种复合物被蛋白水解酶的作用更加困难。另外由于复合物的形成导致蛋白质溶解性的降低,反过来会影响一些依靠其水合及溶解特性起作用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的发挥。通过向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释放那些被植酸结合的营养素(氨基酸),可望显著改善其可利用率。为了计算植酸酶的添加在最低成本饲料配方可带来的好处,其对氨基酸利用率的改善能力需要被定量测定。
为了确定微生物植酸酶对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作用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分别用了4种植物蛋白原料,3种谷物原料和2种谷物副产品。第1个试验的被测原料为玉米、高粱和小麦;第2个试验的为豆粕、双低菜粕、棉粕和向日葵粕;第3个试验的为次粉和米糠。
试验方法为:1日龄的雄性肉仔鸡以商品雏鸡料饲喂至20日龄,再用商品肉鸡育肥料从21日龄饲喂至34日龄。在第35天时,挑选体重一致的鸡随机分成6组,喂予试验料至42日龄。所有的试验料都是粉料,每一种试验料的三笼鸡(每笼5到6只),自由采食。每一种被测原料都进行不加植酸酶和添加1200FTU/kg剂量的植酸酶处理。
一个植酸酶单位(FTU)定义为:在PH值为5.5,37℃条件下,能使0.00015M/L的植酸钠溶液中每分钟释放出1毫摩尔的无机磷的植酸酶的量。1200FTU/kg是生产厂家推荐量的2倍,超量添加是为了保证微生物植酸酶对氨基酸消化率的作用能充分体现。
添加微生物植酸酶提高了氨基酸利用率的经济价值表现在哪里呢?为了检验其效果,作者通过最低成本饲料配方软件制定了一个雏鸡料的配方。重新找了10个原料,其中5个为不加植酸酶的玉米、高粱、小麦、豆粕、双低菜粕,并测定氨基酸消化率;另5个是相同原料在添加植酸酶的条件下测定氨基酸消化率。蛋氨酸及蛋氨酸加胱氨酸的值是通过查表得到其总量再经必需氨基酸的平均消化率折算得到的。
雏鸡料中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蛋氨酸加胱氨酸和苏氨酸。5种试验原料的影子价格(应在中配方添加的一种原料的最低价格)因添加植酸酶提高了氨基酸消化率而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的价格为每吨100美元,豆粕的为每吨180美元。由于添加植酸酶使氨基酸利用率提高,从而使每吨玉米升值80美分,高粱为90美分,小麦为2.90美元,豆粕为7.10美元,双低菜粕为3美元。升值幅度最大的为小麦和豆粕。苏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之一,在小麦中的含量和在玉米、高粱中的差不多,但其加酶后的消化率提高程度小麦几乎是玉米、高粱的两倍。豆粕对双低菜粕也是如此。
这些结果与最低成本饲料配方制作一起表明,添加微生物植酸酶能带来的附加营养值更应归功于每一原料本身。经济效益也因原料种类和配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配方中不是限制性的营养素的提高是毫无价值的,相反限制性营养素哪怕只有稍许提高也将很有意义。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测定蛋氨酸和胱氨酸的消化率以及进一步确定微生物植酸酶的最佳用量。
小结:在一系列饲料原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对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有明显提高。氨基酸、其它营养素连同磷的消化率的提高增加了微生物植酸酶的经济价值。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