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草鱼为主的混养塘投喂的是配合饲料,起捕的草鱼有大部分是金黄色的,鱼的鳞片和体表粘液基本正常,但是鱼贩子不愿接受这样的鱼,他们说这样的鱼不好运输。请问大家碰到过这种情况没有?草鱼体色变黄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解决?
DDGS的确是用过,不过用量不大,只在5%左右,而且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因为DDGS后来也涨价了,觉得没有性价比优势就没有再用了。今天又有客户反映同样的问题,两个池塘拉网卖鱼,都是去年存塘的大规格草鱼,一个用了3吨饲料,一个用了1吨多点,都反映同样的问题。请高手帮忙分析一下原因。谢谢!
怎么就没有同行的朋友碰到过这个现象吗?我今天亲自去看了鱼,是在运输到水产批发市场后看的,的确有很多体表黄色的,和刚从鱼塘起捕时不太一样,鳞片有松动,糙手,有粘液但是不多。运输几十公里后到水产市场,有的鱼已经恹恹一息,一个半小时后有20%以上死亡,解剖死鱼,看见肝呈花肝,胆囊肿大,老实说跟我以前所见过的饲喂了喹乙醇的鱼的特征几乎一样,但是我可以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发誓,我的饲料里没有加半克喹乙醇,因为预混料是我设计的,添加剂原料也是我负责采购的。但是现在问题就摆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了:lairen: :lairen: :lairen: :lairen: :lairen
9楼的朋友,我也知道是肝胰脏病变造成的,下一步我准备用大剂量的VC+VE来解毒和修复肝胰脏,连续使用一个月。现在郁闷的是不知道是饲料中的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在我们这里鱼料是从3月中旬才开始投喂的,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投喂量不到全年用量的20%,就是用加了喹乙醇的饲料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出现这样的现象的,真是郁闷。找同行的朋友交流过,一个朋友说曾经有某个公司在饲料中添加了非蛋白氮也造成过类似的后果,具体是什么物质就不清楚。现在蛋白原料涨得这么厉害,棉、菜粕掺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了,尤其是一些小油厂,掺假程度在30%的都有,我老板自己就是一个油厂的大股东,这些情况他都会跟我说。我现在有些怀疑是不是我前期用的原料里也有蛋白精的成分,因为前期的棉菜粕都是在别的油厂进的,对蛋白精的检测我公司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我个人对这些所谓的蛋白精原料也不了解。有没有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熟悉的朋友给我指点一下,蛋白精有哪几种?如何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鱼的生长没有问题,但是感觉鱼缺乏活力,容易死亡。这个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就是各个不同的养殖区域几乎都有反映,在没有找到具体原因之前,目前我采取的措施是大剂量地用VC+VE,还加了护肝解毒的添加剂,同时降低配合料的营养水平,实际效果过半个月后跟大家通报,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
上面的内容是我陆续在这个主题里提供的信息,现在一并粘到前面来,便于大家全面了解,期望得到高手的指点,谢谢!
[ 本帖最后由 mengjy 于 2008-6-2 22:12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