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情况
本市中里镇某户一奶牛,第3胎,正常分娩,顺利产出一母犊。2月11日食欲不振,仅采食少量干草,拒食精料。2月18日病情恶化,笔者前往就诊,发现除上述症状外,可见踢腹,磨牙,眼窝凹陷,右侧腹肋部凸起,回头顾腹,右侧肋间听叩诊,明显钢管音,压迫患牛躲避。粪便少且呈黑色。随即将奶牛运到四川农业大学奶牛疾病康复中心住院治疗。2月19日下午5时左右,病牛心跳或脉搏加快,出现急促的深呼吸,腹围对称性增大,瘤胃严重臌气。疑似真胃穿孔,决定马上施行手术。?
2 手术治疗
患牛行六柱栏站立保定,按照外科手术方法从右侧切开腹腔,行腹腔探查术,可见流出大量带有纤维素样渗出物及胶冻样、半透明深黄色液体,并带有未消化的精料,确诊为真胃穿孔。真胃几乎占据整个右侧腹腔,充满气体和液体,顺时针旋转约180°,与腹壁发生粘连。在靠近幽门处,探查到真胃壁一4 cm×4 cm大小的穿孔。术者用手将之捏紧,由助手分离粘连部分并把穿孔处牵引到切口外,用大块生理盐水纱布将真胃与切口之间隔离,共排出50 L左右黄褐色的积液,将穿孔处周围行6 cm×6 cm的切除,第1层连续缝合,除去纱布块,术者重新洗手消毒,用38℃温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再行真胃壁内翻缝合。用1∶2 000温甲硝唑4 000 ml清洗腹腔2~3次,将真胃还纳腹腔并固定于右腹壁上。腹腔投入庆大霉素100万IU,按常规方法关闭腹腔。最后整理皮肤切口,涂5%碘酒,打结系绷带,再次涂5%碘酒。术后抗菌消炎、 强心补液, 恢复真胃运动功能。为防止腹腔感染及内脏器官粘连, 患牛适当牵遛运动。 术后5天内不供应精料及多汁饲料, 灌服健康牛瘤胃液3~5 L, 每天1次。 给予优质的青草和干草,自由采食, 并保证充足饮水。 伤口涂5%碘酒, 周围用普鲁卡因青霉素400万IU封闭, 一天2次, 连续?3天?,经7~10天拆除皮肤和固定真胃的缝线。?
病牛手术当晚,排出较多稀薄深黑色粪水。第?2天?开始有食欲,吃少量青草和干草,开始反刍。第3天?食欲增加,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经16天住院治疗观察,创口第一期愈合,泌乳量由术前的日产量3 kg上升到31.5 kg。?
3 体会及讨论
真胃右方移位发病急,死亡率高,对本病要及时确诊,早期手术,这是能否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关键。有资料显示,真胃右方移位如果在发病后3天内直接进行手术,治愈率会大大提高。?
术后腹腔感染和内脏器官粘连是外科临床工作的基本问题,主要由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而以厌氧菌中的脆弱拟杆菌为主。 本手术过程中应用1∶2 000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 直接杀灭腹腔中的细菌及毒素, 并充分稀释引流, 减少感染物质、 细菌及毒素的储存和吸收。 术后静脉滴注甲硝唑和青霉素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疗效确切、稳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