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09|回复: 0

阴门缝合法治疗奶牛阴道脱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2 20: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奶牛阴道脱出指病牛阴道上壁从阴道口的球状翻出。本病是奶牛常见产科疾病之一,多发于怀孕后期和产后奶牛。
  1 病因
  奶牛场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缺乏运动,饲料单一,母牛体质瘦弱;奶牛年老、经产;母牛厩床地面前高后低;妊娠末期,胎儿过大,胎水过多,腹压过高;严重便秘或腹泻,努责过强;瘤胃臌气;雌激素用量过大,导致阴道括约肌失调时均可引发本病。配种操作不当,阴道受到异常刺激;难产或患卵巢、子宫疾病等可引发或继发本病。
  2 症状
  症状轻者卧地时见其阴门内或阴门外有一红色球状物,该物在奶牛起立后能自然回缩。症状较重时,阴道会全部脱出,有时在其末端可见到子宫颈口。脱出的阴道黏膜,初期表现光滑、湿润,呈粉红色。如脱出时间较长,则黏膜充血、水肿,逐渐变为紫红色或暗红色。黏膜表面干燥,甚至裂开,并有带血的液体流出,此时阴道无法自行缩回。病牛往往由于疼痛而剧烈努责。怀孕期间发生的阴道脱,隔着脱出的阴道壁可触摸到胎儿和子宫的前置部分。有时可见到膀胱经尿道外翻脱出,呈苍白色球状。个别病牛还可继发直肠脱出。
  3 防治
  3.1 保守疗法,部分脱出且能自行缩回者,宜单独饲养,同时改善饲养管理,增强体质,并常保持前低后高的站立姿势,使后躯高于前躯10 cm左右,防止病情恶化。必要时予以治疗。
  3.2 对于完全脱出、严重的部分脱、反复脱出,需进行局部清理和整复、固定并配合药物治疗。
  3.2.1 保定,将病牛常规保定于前低后高的六柱栏或四柱栏内,以利整复。
  3.2.2 整复,先用温消毒水清洗阴道表面,若阴道脱出过久,水肿严重,可先用热毛巾敷10~20 min或针刺水肿黏膜,挤出水肿液后,再用温生理盐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如有坏死,需把坏死部分剪去并缝合。整复时,用干净纱布包住脱出部分,在病牛不努责时逐步还纳阴道,然后顶回原位。最后再将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粉涂于病牛阴道壁。
  3.2.3 固定,采用双内翻缝合阴门固定法,即用粗线或四股18号缝线在阴门裂的上1/3处,从一侧阴唇,距阴门裂3 cm处进针,从距阴门裂0.5 cm处穿出,越过阴门在对侧,距阴门裂0.5 cm处进针,从距阴门裂3 cm处穿出。然后再在出针孔之下约2~3 cm处进针,作相同的对称缝合,从对侧出针,束紧线头,打一活结,以便拆除。必要时根据阴门裂的长度再用上法作1~2道缝合,但要留下阴门下角,以便排尿。也可作圆枕缝合、钮扣缝合或袋口缝合。缝线的外露部分要套上乳胶管。缝合时,下针要深,并尽量靠近两侧坐骨结节。怀孕后期的临产牛,缝合后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分娩预兆,应立即拆线。
  3.3 中药辅助治疗
  3.3.1 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各100 g,甘草50 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
  3.3.2 防风汤:防风10 g,荆芥10 g,艾叶10 g,川椒10 g,蛇床子10 g,白矾10 g,五倍子10 g,煎汤温洗,涂于阴门外。
  4 小结
  4.1 阴门缝合应不防碍病牛排尿。分娩前要及时拆线。
  4.2 阴道脱出必须及时手术复位,并加以固定。如果拖延会导致子宫脱,甚至膀胱脱、直肠脱,进一步会引起水肿、糜烂、感染,甚至可引起败血症。操作中应注意消毒、防腐、消炎。如有全身症状,应连续注射3 d抗生素,待完全痊愈后再拆线。
  4.3 治疗期间病牛进食不宜过饱,以防便秘和腹泻,厩床应修整成前低后高状,以利阴道回缩。
  4.4 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保持营养均衡,辅以青绿饲料。母牛怀孕后应少量、多次喂给饲料和饮水。
  4.5 应让奶牛多运动,以增强体质。并且要及时淘汰老弱病牛。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8 13:4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