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8|回复: 4

奶牛群发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1 13: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奶牛群发病是指在牛群中一段时间内,出现一定比例的患病牛群。如拉稀、肺炎、流产、真胃移位、异常高频率出现或短期内绝对数量增多等现象,这都说明牛群在生产管理、营养搭配、疾病防疫等环节存在问题。
  1 发病因素分类
  导致发病因素情况很多,我们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即传染病因素、应激因素、人为因素。其中传染病因素又可细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因素等。按照群发病严重程度还可以分为急性群发病和慢性群发病,高发病率和中等发病率等。
  2 防治措施
  2.1 应急措施
  2.1.1 当遇到可疑传染病发病时,首先一律将之当作传染性群发病对待。应尽早采取隔离,增加消毒频率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如近几年莱西地区出现奶牛冬痢。该病就是一种群发病,其传染性强,类似传染性胃肠炎。给莱西奶牛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主要引起产奶量下降,病愈后难以恢复产奶水平。该病主要发生于冬季,以春节前后最为严重。目前对奶牛冬痢的发病原因和传染源还没搞清。具体发病表现为:
  (1)牛群一旦发生冬痢,会迅速蔓延,通常是以新产头胎牛先发病。1—2天漫及全群。
  (2)病牛群剩余料喂牛犊,犊牛会迅速出现腹泻症状,但停料后症状逐渐消失。
  (3)本病的传染途径不明确,似乎可以通过唾液、粪便、水源等传染物接触感染。几乎每次发病都是短期内(通常一周),但死亡率很低。
  (4)本病发生突然,奶牛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常呈喷射状,粪便呈黑色液体或者污水状,严重者排出棕红色水样便,部分有脱水症状,在发病初期,呼吸、体温、脉搏无明显异常。
  2.1.2 具体措施
  (1)隔离病牛,限制人员流动,单个牛舍可以作为一个隔离群,遇到其他不明疫情的情况下应求助于当地畜牧兽医部门。
  (2)增加牛舍及运动场消毒频率,保持牛舍牛床卫生清洁。
  (3)根据病情可对症治疗。
  2.1.3 其他因素的排查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或者排除传染性因素后可以开始进行应激因素和人为因素排查,在管理上排除近期内的人员安排,资源配置、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还需要管理人员明察秋毫。
  在营养方面应排除饲料配方的不良应激,如配方的改变,饲料的变质等,找到了可疑的因素后要进一步证实和改正。尽可能寻找更多的可疑因素。因为有时候出现的群发病往往是综合性因素的改变。如新产奶牛乳房炎的暴发,这不仅与奶牛产房环境卫生有关,还和奶牛的体质等有关,新产奶牛乳房炎除了环境因素外,更新层的原因之一就是酮病。因为酮病和该时期的奶牛乳房健康有着很大的相关性。酮病牛只较健康牛只更易感染乳房炎。
  可见,引起群发病的发生,尤其急性、危害比较严重的群发病,其发病的背景不是单一的,有时候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在排查原因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此外,还存在一些共他因素导致的群发病,如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的人为恶意破坏等。
  2.2 建立健全奶牛疫病防疫监测体制
  2.2.1 建立卫生防疫制度,严格按照国家防疫法进行卫生防疫,并要有详细记录。
  卫生防疫方面,定期消毒与定期预防接种疫苗等。着重提高饲养管理人员防疫意识。
  2.2.2 建立奶牛健康监测体制
  (1)建立隐性乳房炎监测制度。如每月上旬固定时间监测一次,并归类分析。可以得出“十十十”以上发病率,“十十”以下百分比,以及对上个月的新增率。主要作用在于衡量奶牛乳房健康和环境卫生状况,并作出比较,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建立营养代谢病监测制度。营养平衡体系的建立,主要应用一些可量化性指标衡量。不仅仅用于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体况评分等。还应用一段时间的真胃移位发病率、肢蹄病发病率等来评价打分。并描绘出疾病趋势图。结合实际操作,将这些数据统计分析后所得出的结果其意义不仅仅在与疾病的预防上,更大的益处将对整个牛群的良性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 小结
  奶牛群发病最好的防治办法是预防,但这需要奶牛场内部人员的分工,资源配置、各种监测制度,可量化指标等方面兼顾防疫制度,而不简单等同于卫生防疫制度的建立。其中的差异和细节性问题需要根据奶牛场的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细化、量化。当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建立后,其牛群的健康水平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与此同时,我们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改进。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5-16 11: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多事都不实际啊
发表于 2008-5-16 12: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
发表于 2008-5-16 12: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防重于治。
发表于 2008-5-16 18: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营养代谢病监测制度。这个是好事,但一般的小牛场投资太大了吧?检测一个元素或指标要花不少钱哪,小牛场如果再争不多少钱,还敢投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7 02:4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