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65|回复: 2

金华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血常规变化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0 08: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华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血常规变化研究
麻延峰, 傅春泉, 王宏艳, 黄利权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摘要: 血液血红蛋白(HGB)和白细胞(WBC)的分析对奶牛的营养水平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价值。本试验通过对30 头奶牛血液样本检测发现, 当前金华地区奶牛的营养水平低下,其HGB指标低于正常奶牛的生理水平,同时淋巴细胞(LY)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免疫 反应所需状态( 比正常指标下降385%) , 由此证明奶牛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是奶牛子宫内膜炎多发且难于治愈的原因之一。血液单核细胞( MO) 和中性粒细胞( GR) 数的增加, 可表明子宫炎症的严重程度和提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与组织的修复过程。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 血常规
我国兽医科技工作者对奶牛患病时期及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血液流变学做了大量的、多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对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时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却没有相关资料报道奶牛在发生子宫内膜炎时, 血液血细胞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也没有相关研究显示, 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时,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血细胞生化指标的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 本次试验的血液学研究主要从血细胞的生化指标检验入手, 研究在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时, 血液学中血细胞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对照血液流变学的指标, 可以从中分析并总结出两者之间存在着的联系, 从而得出在奶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血液学变化规律, 为最终诊断和治疗奶牛疾病提供一个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牛来自金华丁丁奶牛牧场和金华琅琊李子园乳业有限公司牧场以及部分个体奶牛场,根据直肠检查和子宫分泌物观察将确诊为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列入试验。
1.2 测试项目
对产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进行红细胞(RBC)计数、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Y)计数、单核细胞(MO)计数、中性粒细胞(GR)计数, 血红蛋白(HGB)、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中性粒细胞(GR)含量测定。各项检测数据均用t 检验作统计学处理。
1.3 血样的采集
对病牛的尾根进行消毒, 并使用专用的一次性采血管, 在病牛的尾根静脉采取血样5mL, 并记录编号。
1.4 样本分组
将所采血样根据牧场不同分为三组, 分别标记。丁丁奶牛牧场为I 组, 共有血样13 个; 部分个体奶牛场苏孟、下叶场为II 组, 共有血样6 个; 金华琅琊李子园乳业有限公司牧场为III 组, 共有血样11 个。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炎患牛血液学检测情况
见图1、2、3、4、5、6。检测结果表明, 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奶牛, 其血液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含量均普遍低于正常值, 而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比例出现明显变化, 其中, 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 而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例显著上升。
2.2 奶牛子宫内膜炎血液指标分析
血液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所采共30 个血样中,红细胞总数虽略有不同, 但都在正常范围内, 与正常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gt;0.05); 血红蛋白含量有所下降, 与正常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 而单核细胞含量显著上升, 与正常值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淋巴细胞含量显著下降, 与正常值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加( p<;0.01) 。中性粒细胞是严重感染和炎症初期最活跃的细胞, 通过吞噬作用来消灭入侵的细菌, 特别是球菌, 试验中三组血样所测得的中性粒白细胞含量分别为78.72%、76.69%、76.69%, 而正常值为29.88%, 这正说明了奶牛在患子宫内膜炎时必然导致中性粒细胞数增多。
3 结论
金华地区子宫内膜炎奶牛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正常值。血液中白细胞比例严重失调, 其中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白细胞的比例明增加, 而淋巴细胞的比例则显著下降。4 讨论
4.1 奶牛的营养水平
通过对30 头不同管理模式的奶牛血液RBC 和HGB 的分析发现, 虽然与正常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 但RBC 和HGB 值均低于正常值, 尤其是个体奶牛场(II组)的HGB 比正常指标下降8.03g/L。这反映了当地奶牛不景气、奶农不愿过多投入, 而导致出现了整个奶牛群体况下降、抵抗力偏弱的情况。同时, 血红蛋白的指标也普遍偏低, 从而说明, 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与家畜机体本身的营养状况较差和抵抗力下降有关。经我们调查发现由于鲜奶收购价格偏低, 金华奶牛投入与往年相比明显不足, 精料不足5kg, 粗料主要以干稻草和杂草为主, 均没有奶牛常饲的青贮饲料。在这种环境下,奶牛的营养水平和抵抗力下降是显而易见的。
4.2 血液白细胞比例倒置
经过对30 头子宫内膜炎奶牛的血液WBC 分析发现, 虽然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分类计数比例发生明显倒置现象。单核白细胞比例平均上升383%,中性粒细胞上升259%,而淋巴细胞则下降385%。中性粒细胞是炎症期间最常见的细胞, 尤以化脓性感染时最为多见, 此时该细胞大量地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液, 并从微循环血管中释出, 在炎症区域浸润。该细胞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和吞噬功能。但这种白细胞寿命短, 一般只活几天, 死亡后变为脓细胞,崩解后释放出溶细胞酶可使受损组织溶解, 形成脓汁。这也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经常转化为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之一。中性粒细胞的增高, 提示体内局部炎症的发展过程( 曹树泽等) 。正常情况下单核白细胞存在于血液当中, 但数量较少。当局部发生炎症时, 由于炎症刺激该细胞大量增殖, 通过血液浸润到炎症区域。它能吞噬中性粒细胞所不能吞噬的较大的病原体、异物、组织碎片等。它常出现于炎症后期、慢性炎症过程等。在炎症晚期, 单核白细胞还能转变为纤维细胞参与组织的修补。单核白细胞的比例增高提示奶牛子宫内膜炎已进入后期过程,机体正在对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修补。
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活性细胞, 不具有吞噬功能,主要产生机体内的抗体物质。当发生病毒性感染时体内数量明显上升, 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降低时淋巴细胞数量下降。研究表明机体血液中淋巴细胞比例的高低与机体对子宫感染的抵抗力的强弱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本试验中, 通过对血液学血细胞生化分析、检测, 发现该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是以细菌性感染为主的组织炎症过程, 同时反映了奶牛群体中普遍存在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的现象。这与体内HGB含量下降、营养不良现象相一致。
4.3 子宫内膜炎患牛的血液学变化与发病的关系
当前, 血液学研究已成为研究疾病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及方法。目前, 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血液学研究最多的就是发病时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成章瑞、吴金节等人的研究表明, 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时, 血液流变学均发生显著变化, 血液粘稠度也有明显上升。但是, 对于其他血液学指标及血细胞的常规生化指标在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时的变化情况及相关联系并没有相关报道, 也没有资料表明血液学常规分析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关系及其在疾病分析过程中的意义。
目前的研究表明: 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占的比例大量增高时, 血液中的蛋白成分和炎性反应物增多, 血液粘滞性增高, 血流缓慢, 这些都严重影响奶牛血液的正常粘稠度和血流状况。而血液循环障碍又会造成局部或全身组织器官瘀血、出血、血栓及水肿等, 进一步则导致组织发生渗出、变性、坏死、萎缩、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性炎症过程。这些病理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 又可以反过来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如此互为因果, 恶性循环, 使病情加剧。对于多数生殖系统疾病, 我们认为是由于局部组织器官———子宫或卵巢等的血液循环障碍, 血流阻力增大, 血液灌注量减少, 导致供血不足, 物质代谢失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失调, 它们共同引起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紊乱, 结合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减少, 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的情况, 导致奶牛自身抵抗力下降, 从而感染微生物发病, 这与中医的血瘀症极为相似。可以推断, 血粘度升高可导致血瘀。由于血瘀症的存在, 致使子宫内膜抵抗力下降, 因而很容易受致病微生物感染而引发子宫内膜炎。而患子宫内膜炎时, 由于血液中急性期的炎症反应物迅速增多, 使血粘度进一步升高, 反过来又加速病情的发生、发展。因此, 在疾病早期的诊断与防治过程中, 改善血液循环状况, 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是我们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防治手段。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了血液学研究在今后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在今后的疾病防治过程中,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血液学的研究力度, 加强血液学诊断与临床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为更好的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08: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奶牛正常生理参数

奶牛正常生理参数
项目        正常值
体温        37.5-39.0℃
呼吸        10-30次/min
脉搏        40-80次/min
红细胞数        7.2×106个/mm3
血红蛋白        12g/100ml
白细胞        8000个/mm3
白细胞分类(%)        嗜碱性细胞        0.5
        嗜酸性细胞        4.0
        嗜中性细胞         
        幼稚型        0.5
        杆状核        3.0
        分叶核        33.0
        淋巴细胞        57.0
        单核细胞        2.0
血沉(魏氏法)        0.1mm/15min
        0.25mm/30min
        0.4mm/45min
        1-2mm/60min
奶牛血液生化指标
血清离子
(mg/100ml)        血浆蛋白
(g/100ml)        胆红质
(mg/
100ml)        黄疸
指数
(单位)        转氨酶
(单位/ml)
钙        无机磷        镁        钾        钠        总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谷—草        谷—丙
10.5-
12.25        3.2-
8.4        1.8-
3.0        20        330        6.5        2.9        3.6        0-0.5        2-15        38-50*        7-32*
*S-F单位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08: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农谚看牛只的饲养管理

从农谚看牛只的饲养管理
王惠生,辛亚平,赵兆平,杨志&#8226;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2.陕西省洛南县动物检疫站,陕西洛南726100;
3.山东省邹城市畜牧局,山东邹城273500)
中圈分类号:$82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黄牛由役用向肉用转型的今天,民间丰富的养牛农谚,不但对耕牛的饲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肉牛的科学养殖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择之数条,供大家学之。
农谚一
“九月重阳,放开牛羊”,“要使牛长膘,多食露水草”,“一千根稻草,比不上一根青草”。即在秋季要早出晚归,尽量延长放牧时间,要选择饲草丰盛的地方,尽量让牛多吃青草,以便增膘复壮,为过冬打好身体基础。
农谚二
“家牛要过冬,草料第一宗”。进入冬季,草料缺乏,因而在入冬之前,必须将其备好。应备的草料主要有麦秸、稻草、谷草、豆秸、秕壳和各种藤蔓等。
农谚三
“冬牛体质好,饮水不可少”,“冬牛不患病,饮水不能停”。牛在冬季圈养时,一定要补足清洁干净的水分。若缺水,则会导致牛患反刍缓慢、瘤胃积食、前胃弛缓、瓣胃阻塞等疾病。每天给水一般为早、中、晚3次,温度以2O℃左右为宜。
农谚四
“隔年要犁田,冬牛要喂盐”。食盐可以开胃、增强食欲、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每天每头成年牛可给食盐5O g,拌在精料或溶于水中饲喂。
农谚五
“夏天一口塘,冬天一铺床”,“养牛无巧,圈干食饱”。即在天热时应有个洗澡的池塘,天冷时应有个暖和的厩舍。饥寒饱暖,因而应将牛只喂饱。阴暗、潮湿,易滋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因而应将圈舍保持干燥。
农谚六
“刷拭牛体,等于加料”。经常用草把或帚把刷拭牛体,能使牛只舒适,牛体清洁,皮肤营养状况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疾病减少。
农谚七
“冬冷皮,春冷骨”。牛只入冬以后,往往因气候寒冷,加之草料缺乏,逐渐瘦弱,翌春更甚。因之,在冬春季节,一则应减少掉膘,二则应防寒保暖。
农谚八
“每每天没有三个饱,很难使牛上油膘”。每天应早、午、晚3次饲喂,让牛吃到“三个饱”。每顿饲料要有一定数量,不可饱一顿、饥一顿。一般让牛吃到八、九成饱便可。
农谚九
“有料无料,四角拌到”,“先草后料”,“先干后湿”。饲喂时,先将铡短的麦草等干草放在饲槽里,再洒上1 的食盐水彻底搅拌,最后再撒上精料继续搅拌,使精料均匀的粘附在饲草上即可。
农谚十
“三知、六净”。所谓三知,即是:知冷暖、知饥饱、知力气大小和疾病;所谓六净,即是:草净、料净、水净、槽净、圈净、牛体净。
农谚十一
“早喂吃在腿上,迟喂吃在嘴上”。牛只若在冬春饲养得不好,不是在使役期间临时进行补饲所能补救得来的,在使役期间的补饲,只能做到不再掉膘,而不易做到增膘。因此,凡是瘦弱的牛只,必须在使役之前的一两个月内,就补足营养,使牛身强力壮。
农谚十二
“冬天要间床,夏天要口塘”。水牛被毛稀疏,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薄,怕冷怕热。因而,在冬季要有暖床(给牛床每天垫上千黄土和铺上干褥草,压在其中的褥草、牛粪经生物发酵即可产热),以防寒保暖,在夏季要有池塘,以便水浴、散热消暑、加快恢复劳役后的疲劳以及避免虻蝇的骚扰。一般每天在中午和傍晚至少让水牛泡水一次,每次1~2小时,农闲时还可增加泡水次数和延长每次的泡水时间。
农谚十三
“三分喂牛,七分用牛”。一方面要加强饲养,另一方面要合理使役。在某种程度上,合理使役比加强
饲养更为重要。
农谚十四
“牛有千架力,就怕一时急”,“不怕千日用,只怕一日劳”。用牛时决不能急迫猛赶,要不急不慢。开
始下田时要慢,耕作快要结束时也要慢,中间要走得均匀,即“两头慢、中间稳”。要不打冷鞭,不转急弯。
农谚十五
“春牛如战马,好坏在一冬”。牛只的饲养常常是夏饱、秋肥、冬瘦、春乏,而牛只的使役往往是在春耕、三夏、三秋的农忙季节。若冬季能保住膘,则春耕时就有力;若冬季保不住膘,则春耕时就无力。可见,牛只的冬管是春耕的基础。
农谚十六
“牛吃百样草,样样都上膘”。吃的越杂,则营养越全;营养越全,则上膘越快。
农谚十七
“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寸草铡三刀,越吃越上膘”。饲草铡短,有利于采食、促进食欲和增加采食量,从而有利于增膘。
农谚十八
. “牛跑一趟,一天白放”。若放牧地太远,则会吃饱跑瘦。在放牛时,不要让牛狂奔。在采食时,应拦牛缓进。
农谚十九
“圈干槽净,牛儿没病”。早晨喂后,先将牛牵出,拴在桩上,让其反刍、休息和晒太阳;然后将圈舍和食槽清理干净,打开门窗,让风吹日晒,便其变干。到下午临喂前,先给牛床垫上干燥的细黄土,再将牛牵入饲喂和过夜,夜间关闭门窗。若能坚持天天如此,则可确保牛儿四季无病。
农谚二十
“贮草如贮牛,保草如保粮”;“草是牛的命,无草命不长”。若夏秋青草期没有贮足草,则冬春枯草期就会缺草吃,从而可导致牛只冬春乏瘦或死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8 22:5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