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49|回复: 0

[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8 15: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降低应激水平,提高免疫力
随着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最基本的营养需求已越来越清楚的被饲养者所把握,但随着对动物产品总量的片面追求,人工饲养环境与动物天性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种加剧扩大的差异所产生的应激直接反映了动物福利的不断恶化。伴随动物生产体系的巨大变化所出现的畜禽瘁死症(sudden death)、流行病爆发(epidemic diseases)及环境疾病(environmental diseases)等“人造病”都是动物福利恶化的最直接表达。
“人造病”的产生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人类不仅改变了动物的食物和生存环境,而且改变了动物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动物天性与养殖环境的差异对动物而言就是应激源。环境对动物的应激通过两种途径间接作用于动物的免疫系统,当应激达到一定阀值的时候,将对动物免疫系统产生破坏作用。

仔猪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年生产能力即年产胎数和仔猪数,但对仔猪而言,由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应激敏感,因此对疾病有较大的易感性。成年畜禽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通过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提高血液浓度和加强分解代谢来调整内在环境的紊乱,而血液高皮质类固醇含量不仅与低免疫状态相关(Kelley,1982),且在降低蛋白质合成和瘦肉生长方面起重要作用(Spencer,1985)。因此,如果生产体系产生较多应激,将造成皮质类固醇水平升高,动物的免疫机能降低,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性能下降。
直接有害于生产率和生产效率的应激性状况如,地面不良,圈栏设计不合理,卫生状况恶劣,缺乏特定的养分(如缺乏食盐),过分拥挤,不良的管理等(Hemsworth,1991)。此外,饲养管理人员对动物而言也是一个应激源,其对动物的态度和技术的熟练程度决定这种人为应激的强弱。应激往往是由环境中多种不良因子综合作用而引起。


2 满足动物行为需求
动物福利可简单的划分为生理福利和精神福利两大类,生理福利包括营养和疾病防治,精神福利主要体现为心理需求在行为上的满足程度。动物营养和疾病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毋庸质疑,动物心理需求在行为上的满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也逐渐得到研究者关注。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能在某种程度反映动物的生理福利的优劣,而动物的行为反应则是鉴别动物精神福利好坏的重要途径。
成年动物的行为是个体与其有机、无机环境维持动态平衡的手段,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复合起来的,一个特定物种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其在长期的生存进化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它同器官的形成一样,是由系统发育的惰性与环境压力相互作用决定的。动物适应环境主要有三条途径:遗传变异、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其中,行为反应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最多而且是最快速的初始应变办法。生产中出现的异常行为(environmental diseases)、陈规行为(sterotypies)、自残(self-mutilation)、相残(cannibalism)都是动物对环境适应的一种行为反应。
集约化生产方式把动物限制起来可以有效地控制它们的繁殖和营养,从而提高了生产力。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化生产方式下的限制饲养会给动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家畜异常行为和陈规行为的出现与动物行为需求得不到满足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异常行为的出现意味着动物的福利状况恶化。常见的异常行为如肥育猪的咬尾行为(Tail biting)、犊牛的舔毛(Coat Licking)、栓系母猪的啃栏(Bar Baiting)、产蛋鸡的踱步(Pacing)、犊牛的卷舌(Tongue Playing)、小肉牛的假反刍行为(Sham Ruminating)、笼养蛋鸡的假沙浴行为(Sham Dustbathing)、发呆行为(Apathetic Behavior)、栓系母猪的静止犬坐(Motionless Sitting on Hindquarter)。这种异常行为可能有助于动物缓解或满足其行为需求,但这种行为异常会导致能量大量消耗,因而就会导致采食量增加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Cronin,1985)。而其它由福利恶化产生的行为学问题,如嗜血本能及其它外界因素引起的同类相残(Cannibalism)、食仔;畜舍设计不当引起的动物机体损伤,如乳房炎,则直接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收益。考虑到在散养的条件下极少出现行为异常的问题,因此异常行为的出现可以认为是由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压抑了动物正常的行为需求所致。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加深对动物行为需求和环境之间矛盾的认识。


3 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目前消费者对动物性产品质量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药物残留问题和产品品质上。国内在药物残留问题已经加大了控制和管理力度。在过去生产实践中,习惯于单纯追求动物最大的生产力,而忽视了畜产品的质量和动物的福利,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及高铜高锌制剂,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而且牺牲了动物的福利。如猪在长期口服“瘦肉精”后,心跳加速,四肢颤抖,站立不稳,骨质变脆,是对猪的一种残忍迫害。随着市场压力和行政压力的加大,此类添加剂的使用得到一定程度的收敛,但最终解决此类问题仍有待于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添加剂或饲养方式的出现。产品品质问题包括瘦肉率、肉质和风味,且后两者是今后研究关注的重点。肉品的风味是由相当复杂的化合物形成的,如猪肉的风味物质成分复杂而多变,可定性因子多达314种,可识别浓度最低达0.02ug/kg,且其中以可挥发杂环居多。一般认为肉品风味是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逐渐下降的,肉品风味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动物为对抗外界应激和自身习性受压抑而进行自身内分泌调节所产生。
改善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动物的福利状况,如适当降低饲养规模、改变饲养方式、改善饲养环境等,可一方面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动物产品品质和价格。在北欧和澳大利亚,通常自由散养的褐壳蛋鸡所产的鸡蛋,贴上“自由散养”或“自由食品”的标识,在市场上的售价可比普通鸡蛋即笼养鸡蛋的价格高20~30%。从不同蛋鸡生产方式的投资和生产成本核算表(见表1)可以看出,适当改变生产方式不仅满足了公众对动物福利的呼吁,而且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算的。

屠宰前不当的应激直接影响畜产品的质量,采用能减少应激的设备以及技术熟练的员工可提高其福利状况,改善畜产品质量和风味。长时间运输、打斗、极端恶劣环境条件及各种长期应激的综合影响会引起肌糖元和肝糖元储备的完全消耗,以及热和乳酸的积累,导致肌肉组织部分变性、发白、柔软和有渗出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PSE肉。屠宰前如使用棍棒、铁器等物殴打不仅不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而且将导致屠宰后胴体上出现斑条状伤痕,影响肉品。麻电时电流、电压的强弱直接影响屠宰的肉品质。电压高,电流大,会使心脏迅速麻痹,不利于放血,且皮下脂肪有明显充血,如电压低、电流小则达不到致昏的目的,反而使动物受到恐怖刺激,血液集中于肌肉内,屠宰后放血不全,降低肉质。另外屠宰前一些不良商贩采用注水的方式增加肉重,一方面对动物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产品品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动物的福利状况与畜禽生产的效益直接相关,通过适当方式改善动物的福利状况将明显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减少“人造病”的出现,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在国外畜禽养殖业如果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其生产方式尤其是动物福利的状况必须得到公众的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福利对畜禽养殖业的影响将逐渐在中国市场上体现出来,而目前国内对动物福利的认识尚有很大的不足。可以预见,在良好福利条件下的畜禽高效生产将是未来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14 01:2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