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96|回复: 9

饲料行业形势与经营关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 22: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二十年是中国饲料工业崛起到迅速发展的二十年;末来的二十年将是中国饲料工业发展规范并存,并逐步走上全面规划的二十年。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这种趋势提前显现,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将在直接与间接两大层面经受严峻考验。在以经销商争夺战、价格战和赊欠为主要特征的恶性竞争面前,众多饲料企业表现出的前所末有的浮澡必将使其付出惨痛代价甚至难躲惨遭淘汰的恶运。

饲料工业是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生产资料制造部门,因而其发展受养殖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又有力地推动着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末来二十年里,中国养殖来必将实现由千家万户的传统饲养向以外延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规模经营,进而向以内涵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规模经营过渡,并最终实现以资本、技术、管理高度密集为特征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转变:相应地,中国饲料工业也将同时完成从传统经营向规模经营、再由规模经营向集约经营,进而向精确经营过渡的“三级跳”,中国饲料行业内部一场由“春秋”向“战国”过渡的行业大战不可避免。


科技发展和研究手段的进步,使的饲料工业对高新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畜禽品种改良和饲料原料的不断变化,将给饲料原料供应和饲料工业产品的销售带来广泛的革命。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与知识经济的崛起,正在推动着传统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向现代化、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应对对这种现象有足够的认识并给予充分的关注,必须练就顺应技术变革,捕捉市场机遇的竞争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运筹帷幄,处变不惊,从而在竞争中巧妙地发展自我、状大自我。一体化、强品牌、重服务、零帐款、短通路、走专营、网络化将成为末来二十年中国饲料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行业变迁

(一)
全球饲料工业的格局与基本走势

第一,
发展迅速,生产日趋规模化。1998年,美国、中国、巴西、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10个国的饲料总量的60%:全球约3800家大型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占了全球总量的80%。而在以上10国中,美国位居第一。1996年美国配合饲料生产的产值44亿美元,居当时二十大工业的第16位;到60年代末,配合饲料产量达6千万吨,产值近60亿美元;到70年代,配合饲料产量为7千多万吨,配合饲料工为已跃居美国十大工业之一:到80年代,配合饲料产量上升为0.8-1.0亿吨;到90年代配合饲料产量一跃为1.1-1.2亿吨,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11,975万吨,产值达到243亿美亿(表1)


表1
90年代美国配合饲料生产量(成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蛋鸡和种鸡饲料

1386
1397
1420
1459
1467
14483
1507
1549
肉鸡饲料
2886
3084
3168
3326
3473
3606
3679
3764
火鸡饲料
855
886
899
872
889
911
907
820
奶牛饲料
1719
1640
1623
1612
1563
1567
1560
1543
肉牛和羊饲料
1874
1860
1861
1905
1973
1828
1823
1846
猪饲料
1512
1514
1480
1550
1500
1460
1551
1613
其它饲料
745
767
775
770
800
801
810
841
总计
10978
11150
11228
11493
11665
11658
11835
11975

第二,
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猪饲料在配合饲料总量中的比重将下降,禽饲料、水产饲料等比重将上升已成为世界饲料产品格局变动的总趋势。

第三,
饲料原料贸易日益全球化,但随着低利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饲料产品的跨越区域、大格局流通将日益受到抵制,饲料的销售半径在不断地缩小。同时出现产业一体化加速趋势,因而饲料品牌日益被畜牧产品品牌所取代。

第四,
随着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养殖业区域化趋势,饲料行业发展的地域性不平衡特点同样更加明显。

第五,
全球饲料行业已从高速向中低速发展转变,行业内部竞争日趋加剧,已从简单数量扩张转向以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主的内涵提升,营养、安全、高效已成为今后饲料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主题。

第六,
饲料加工设备与工艺的高科技性更显重要。


(二)
中国饲料工业的过去与将来

1、
过去20年中国饲料工业基本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以深圳正大康地为标志的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饲料工业体系(饲料原料生产、饲料加工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工业和支持服务)从无到有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更为迅速(表2)。从总量来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国。80年代是中国饲料工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期,也是利润丰厚期;90年代前半期是中速增长期,也是利好期;90年代末的中国饲料工业已步入低速增长期,行业整体进入微利时代。

表2
1991-1999年中国工业饲料产量(万吨)

年 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配合料
2639.0
2918.6
3028.0
3477.8
4197.7
5105.7
5473.8
5573.3
5800.0(估)
浓缩料
59.0
126.0
172.5
231.2
345.6
418.9
700.7
887.4
1000.0(估)
预混料
29.9
32.4
45.0
59.5
64.2
72.7
124.7
138.3
160.0
合计
2727.9
3076.9
3245.4
3768.5
4607.5
5597.4
6299.2
6599.0
6960.0

从上表不难发现,1991-1999间全国饲料总产量增加了1.55倍,这其中配合料、浓缩料、预混料分别增加了1.20倍、15.9倍、4.4倍,既在这一时期以浓缩料的增长速度为最快;但到90年代后期,预混料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98年至1999年间,饲料总量增长5.49%,浓缩料总销量增长了12.74%,预混料与添加剂总销量增长了15.94%,由引可知:98-99年间,对全国饲料总销量增长贡献最大的是预混料和添加剂,其次是浓缩料,真正全价料销量的增长并不大。这是一个值得引起饲料企业高度重视的事实。

由于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和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过去两年是全国饲料行业普遍不景气的两年,特别是1999年中国畜牧业与企业工业最为低迷的一年,中小企业大面积亏损,甚至倒闭关门,大型饲料企业普遍开工不足,不能实现规模效益,养殖业生产的不景气。

其原因主要有:

直接原因——动物性食品过剩,价值急剧下降,效益大幅下滑导致养殖生产严重受挫,因而在需求量、价格、品种结构等方面反映到饲料工业上业。

深层原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深化调整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城乡居民在收入增幅降低的同时在住房、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支出加大,降低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增长。
国际原因——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末完全消除,周边国家货币贬值而导致中国动物性产品的出口景气回升缓慢,原本出口的产品纷纷受阻,导致本已有限的国内市场更趋饱和。
疾病原因——国内部份地区发生的烈性畜禽传染病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国际出口和国内消费需求。
行业原因——饲料行业发展的无序性与外延扩张性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低下,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面对市场困境,许多企业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形势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2,未来20年中国饲料工业发展走势的基本判断(八大趋势)

第一,
中国人均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仍处于温饱水平,许多指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动物性食品的消费也将不断增长,饲料工业前景总体看好。

第二,
全球动物性产品的相对过剩使得中国在加入世界经济贸易大循环后的困难加剧,对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如从成本角度分析,中国饲料成本占畜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常高达65-75%,而欧美仅为45-55%,这表明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饲料成本占畜产品总成本的比重也会向国际水平靠拢。因此,由于受国际化的影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饲料价格的增长速度将明显低于其它生产要素价格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饲料价格的成长空间极其有限,饲料行业的利润水平将受刚性约束。市场竞争将促使整个养殖业、饲料工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第三,安全性无法回避。人们在关注营养的同时将普遍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饲料添加剂带给动物体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过高而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特别是生长素与有毒物质的添加更加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动物性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将是在未来20年里中国养殖业发展的一大主题,与此相关的饲料的标准化生产则是养殖生产标准化的基础。
第四,中国饲料工业在经历了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并形成相当规模后,将步入发展与调整并存,并以调整为主导的微利时期。随着中国饲料市场竞争日趋激励,中国饲料企业间的市场争夺战无可避免,那些生产规模小、资金缺乏、无核心竞争力、产品类同的企业必定会退出市场。面对当前饲料加工企业多而乱的基本现实,在未来的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饲料加工企业将迅速减少,收购、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式的资源重组将日益普遍,畜牧业产业化生产与经营将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形式,最终将形成区域性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在这一时期,若按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5-50%、饲料生产总量达1.5亿吨、每一地区2-3个饲料加工企业进行推断,20年后中国仅需年产能力为12-18万吨的饲料厂1000-1500家,而目前中国饲料企业的总数则高达15000家,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淘汰出局。
中国饲料经销商的兴起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饲料生产的工业化与养殖生产的传统性之间的不协调。若按一个经销商平均最多做六个厂家的饲料推算:当饲料厂按算术级数增长时,经销商就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与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的中国饲料企业的高速增长相伴随的经销商的迅速增长也就成为必然;同样可以推断:随着大量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迅速退出市场,经销商将同样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遭到淘汰,中国饲料行业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不可避免,饲料企业选择经销商的时代既将来临。

第五,“逆调节现象”是中国饲料工业全面走向现代、全面与国际接轨前的正常现象,其根源仍在于养殖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浓缩料、预混料将是末来几年内饲料市场竞争的焦点。这种“逆调节现象”主要表现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5-4 1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发表于 2008-5-14 17: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辟了。最后八大趋势,还缺三个,只有五个?
发表于 2009-3-14 14: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没写完,留爪,等着补充剩下的
发表于 2009-3-14 17: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要把剩下的补充完啊。
发表于 2009-3-21 09: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精辟到位,我们缺的就是这样有指导意义的大师
发表于 2009-3-24 14: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饲料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吗
发表于 2009-3-24 16: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在别出现什么  三聚氰胺   金融危机 的
发表于 2009-3-28 13: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辟了。最后八大趋势,
发表于 2009-3-28 14: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美国配合饲料生产的产值44亿美元,居当时二十大工业的第16位;到60年代末,配合饲料产量达6千万吨,产值近60亿美元;" 这段话怎么读者前后承接有问题啊?不过,写得还是非常好,拜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7 14: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