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32|回复: 9

一只茶杯背后的销售无间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6 08: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付亮



  我们公司有个南方客户,其所在的位置十分偏僻,周围几乎都是山,像似被崇山峻岭包围着。

  一天,我和同事去客户那里开展工作,同事忘记带茶杯。中午,我们步行20多分钟来到镇里,饭后走到一家夫妻便利店。

  “有没有茶杯?”同事问道。

  “有,很多种,进来看看。”

  我们走进去后看到一些茶杯,但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为节省时间,我说:“老板,把店里最好的茶杯给我们看看。”

  “最好的就是这种保温杯了,质量很好。”

  “这里马上就要热了。”我说。

  “是啊,马上就要热起来了,保温杯不方便。”同事接着说。

  “没关系的,其实,这些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不是很好。可以用的。”

  “这样啊!?”我们十分惊讶,随后就笑了,店老板也跟着笑了。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拒绝购买这种产品。

  这是一次现代版的“矛与盾”的故事:为了让你买保温杯,他就说保温杯质量很好,但是当你提出疑问的时候,他又顺着你说,保温杯的质量还是有欠缺的,欠缺的恰好就是你“需要的”。

  “你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而不管产品的实际品质。”这是很多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家常便饭”,甚至会出现上述的“自相矛盾”。其核心目的就只有一个,把客户口袋中的钞票掏出来。至于产品究竟适不适合你,那是无所谓的事情。我称之为销售过程中的“无间道”策略。

  产品销售应该实事求是,产品导购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远卓品牌机构始终坚持这一点。撇开道德层面的说教不谈,我们从单纯的经济利益层面来看,骗人一次,就是自断未来,就是杀鸡取卵。换句话说,依靠欺骗换来的销售,往往是昙花一现。央视3•15经常曝光一些品牌,例如:锅王胡师傅、欧典地板、藏密排油等等。这些品牌曝光之后,其产品销量就会暴跌,甚至跌至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这种现象值得大家警醒和反思。

  即使不看长期利益,这种销售无间道也会葬送很多短期利益。譬如上述案例中,如果店老板不采用“自相矛盾”的“聪明伎俩”来说服我们,而是遵照实际情况分析:“现在天气还不算热,买回去还可以用两周,天气转凉了依旧可以用,多一个杯子多一种方便。”真是这样分析,也许我们就会买下,毕竟只是一个杯子。

  消费者大多是通情达理的,关键是要理解和洞察消费者的“情和理”,不要拿消费者当傻瓜。当然,消费者也有愚昧的时候,此时我们仍旧不能采用销售无间道策略,拿消费者当猴耍,正确的做法是站在消费者一边,用消费者可以理解的方式,一步步引导消费者、教育消费者,最终让消费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多一份尊重,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会多一份共鸣;多一份共鸣,就会多一份机会。多一份机会,天长日久就会多一种有利于产品销售的氛围和环境。这种氛围和环境继续沉淀和累积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将是一个人、一个店铺乃至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4-17 21: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该实事求是.
发表于 2008-4-24 16: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原则不强的人的话就买了。那晓得碰到你们了呢
发表于 2008-4-24 16: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什么事就应该这样
发表于 2008-4-24 22: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卓品牌机构始终坚持这一点。撇开道德层面的说教不谈,我们从单纯的经济利益层面来看,骗人一次,就是自断未来,就是杀鸡取卵。换句话说,依靠欺骗换来的销售,往往是昙花一现.:huahua:
发表于 2008-4-30 0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曾说销售员要吧稻草卖出个黄金的价格!我认为是欺骗长不了
发表于 2008-4-30 14: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

多一份尊重,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会多一份共鸣;多一份共鸣,就会多一份机会。多一份机会,天长日久就会多一种有利于产品销售的氛围和环境。这种氛围和环境继续沉淀和累积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将是一个人、一个店铺乃至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精华 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08-5-16 19: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实事求是
发表于 2008-5-23 2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马就是宝马,夏历就是夏历,谁能将夏利卖成宝马的价格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销售人员,即使有也不会有第二次,除非白送。
发表于 2008-5-24 14: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朴素的道理,可是现在许多厂商却做不到。我想:随着养殖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相关标准的建立健全,对饲料产品的辨别能力会越来越强,饲料行业将被“逼”得越来越货真价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7 18:0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