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66|回复: 0

养鸡场生产中的生物安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9 14: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发挥禽舍的隔离功能   1.鸡场位置:鸡场要远离居民区、畜禽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集贸市场、交通要道;鸡场的设施应合理利用地势,气候条件,风向及分隔空间。   2.合理划分功能单元:按照各个生产环节的需要,合理划分功能区。要便于对人、鸡、设备、运输,甚至空气走向进行严格 的生物安全控制。   3.房舍建筑:应注意相对密封性,便于环境控制。主要针对温度、湿度、通风、气流大小和方向、光照等气候因素。便于清洗和消毒,可给鸡群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生存环境。建筑物应能防鸟、防鼠、防虫。   4.周围环境:以尽可能减少和杀灭鸡舍周围病原为目标,便于进行经常性的清洗和消毒,保护良好的环境卫生。   二、严格的人员控制   1.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可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处理,最大程度的防止人对病原的携带。杜绝一切外来人员的进入,尽可能谢绝参观访问,尽可能减少不同功能区内工作人员的交叉现象发生,一旦交叉要有可行的清洗和消毒处理措施。   2.直接接触生产鸡群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远离外界禽类。   3.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生物安全培训。   三、鸡群控制   1.尽可能减少鸡群进入鸡舍前的病原携带,通过日常的饲养管理减少病原侵袭和增强鸡群抵抗力。   2.引进病原控制清楚的鸡群。重点检测无蛋媒,甚至无蛋壳传播的病原,主要针对白血病、鸡白痢、MG、MS、REO、EDS、CAV等。   3.避免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鸡群混养,贯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尽量做到免疫状态相同。   4.尽可能减少日常饲养管理中的应激发生,防止生产操作中的污染和感染。   5.鸡群的日常观察及病情分析。鸡群的定期健康状况检查及免疫状态检测。   6.运输环节中的防感染。提供适当的环境进行必要的清洗消毒。   四、清洁与消毒   1.禽舍的清洗与消毒。主要是全进全出中禽舍排空时期的清洗及消毒,日常环境卫生的保持。   2.物品及工具的常规清洗及消毒。   3.进出各功能区的清洗消毒及运转保证。   4.环境及物品清洗、消毒效果检测。   五、饲料、饮水控制   1.提供充足的营养,防止病原从饲料和饮水进入鸡舍。完善的配合饲料及饲喂技术。   2.充足合格的饮用水供给。   3.饲料和饮水的质量检测。   六、垫料及废弃物、污物处理   垫料、粪尿、污水、动物尸体以及其它废弃物是疾病传播中最主要的控制对象,是疾病病原的主要集存地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2 18:5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