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的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这些教育背景与农村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详细] [评论]
-
-
汝洲市的大部分农村仍然处在一种欠发达的经济状态之下,对于担任村官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开创一番事业的愿望。但现实中创业资金的匮乏、工作环境的恶劣、办事手续的繁杂,以及薄弱的社会关系,等等这些因素,都让他们望而却步……[详细] [评论]
-
-
大部分学生认为,如果没有那些优厚的待遇和政策,是不会有这么大的积极性的。“三年后回来考研加分,继续工作还会解决北京户口,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要有‘门路’才行。没这些(政策、待遇)他们才不会去呢。”吉林大学的小王提到这事情一脸的不屑……[详细] [评论]
-
-
有个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村官”,刚下去时热情很高、信心很足,等看到这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小“村官”不但出去没干成事,而且连村里的计划生育等头绪都理不清时,就逐渐对他的来去不闻不问。这位“村官”也开始吊儿郎当起来,两年下来酒量大增,却一事无成……[详细] [评论]
-
|
即使大学生能够在村里任职,如果是抱着当“官”的心态来工作,把农村工作当成曲线就业的跳板,那么即使上了岗,也很难把事情干好。因为农村情况很复杂,千头万绪,千变万化,如果不能一头扎到田边地头,与农民一起割麦插秧、犁田耙地,而是整天站在岸上指手画脚,结果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