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4|回复: 0

动物性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0 19: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饲料中的化学反应产物。这类产物影响动物利用营养素的有过氧化脂肪(即脂肪酸败产品);棕色物质(主要是AA和糖反应的产物);肾毒AA,如溶素丙氨酸,高蛋白饲料用碱处理则产生此物质。这些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达到致毒程度,但在集约饲养条件下是可能的。  
  2.饲料中的细菌和霉菌。卫生条件不好,加工工艺落后会造成饲料受细菌和霉菌污染。肉粉在含水10%的条件下,细菌、霉菌都可能生长,并产生黄曲霉毒素。已证明这种毒素不但降低生长,F/G,还会引起猪、禽肝坏死。黄曲霉毒素较耐酸、碱、热。最好热压处理。
  3.过量矿物质维生素:动物产品加工中有些产品如肝含维生素、必需氨基酸、抗贫血因子极丰富,可能引起动物如狗、猫维生素过多证。
  骨粉或骨肉粉在猪禽日粮中用量最高到使Ca达1.2%就会降低生长。高Ca也可能引起Zn缺乏,使猪产生皮肤不完全角化症。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2 09: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