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11|回复: 1

浅谈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共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7 15: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往往导致畜牧生产的重大损失,它们对动物会带来多种危害和不良影响。轻者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重者引起动物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死亡。然而,饲料中霉菌毒素对动物免疫功能降低的严重性还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1960, 英国大约有10万只火鸡死于黄曲霉毒素中毒。自此以后, 一系列霉菌毒素相继被发现, 目前, 已知有300多种真菌可产生霉菌毒素, 但除少数毒素外, 人们对大多数毒素的毒性知之甚少。目前已从大量的饲料原料和混合饲料中分离出了霉菌毒素。据1997年湖南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饲料霉菌的感染率为80%,带菌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接近50%。饲料霉变过程中,霉菌生长消耗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并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糖化淀粉,产生异味。霉菌毒素会影响动物和人的细胞、体液免疫,并会影响DNARNA 以及蛋白质和类脂的代谢过程,引起细胞死亡或内分泌紊乱。
霉菌毒素主要包括: 黄曲霉素、赭曲霉素、单端孢霉烯、桔霉素、玉米赤霉烯酮。这些毒素分布较广, 据估计, 全世界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因为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不但影响畜牧生产, 还会残留到畜产品(肉、蛋、奶) 中危害到人的健康。因此,正确认识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的危害和减少其危害的合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  霉菌(mold)是真菌的一部分,农作物自田间生长到收获贮藏的各个时期都可能感染霉菌,按其生态群可分为田间霉菌和贮藏霉菌2类。田间霉菌的感染最易发生在种粒已经形成、体积增长到最大的时候。种子收获贮藏后,在种子水分含量低和正常保管条件下,此类霉菌会逐渐减少或消失。贮藏霉菌一般是在种子收获贮藏后感染的,也可在田间生长时和收获后在晒场上感染。
霉菌毒素是指霉菌在基质(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包括某些霉菌使基质(饲料)的成分转变而形成的有毒物质。霉菌种类很多,但能产生霉菌毒素的只限于少数的产毒霉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少数菌株能产生具有危险性的霉菌毒素。
(二)主要的产毒霉菌与霉菌毒素  与饲料卫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 (Fusarium) 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
1.曲霉菌属  黄曲霉、杂色曲霉、赭曲霉、烟曲霉、寄生曲霉、构巢曲霉等。
2.镰刀菌属  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
3.青霉菌属 扩展青霉、展青霉、红色青霉、黄绿青霉、岛青霉、圆弧青霉等。
在饲料卫生上比较重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霉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酯、展青霉素、红色青霉素、黄绿青霉素、岛青霉毒素等。
其中黄曲霉毒素属剧毒物质,它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而是一类结构极其相似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都具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氧杂萘邻酮)。目前已明确其结构的约有17种。饲料在自然条件下污染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及黄曲霉毒素G2 ,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多,黄曲霉毒素G1次之,黄曲霉毒素B2 与黄曲霉毒素G2很少。它们经常同时存在。在紫外线照射下(当激发光波长为 365nm时),B族毒素发出蓝紫色荧光,G族毒素发出黄绿色荧光,它们的命名分别取自“blue”“green”之首字母。大多数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数量比其他毒素多,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与致癌性又最大,因此在检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和对其进行评价时,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1作为主要指标。
(三)霉菌繁殖与产毒的条件  影响霉菌繁殖与产毒的因素主要是基质(饲料)的种类与基质中的水分,以及贮藏环境中的相对湿度、温度、空气流通、供氧情况等。
不同饲料中生长的霉菌菌相虽非严格固定,但有一定的趋势。例如,一般粮谷以曲霉和青霉为最常见;黄曲霉极其毒素在玉米和花生饼中检出率最高;小麦和各种稿杆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青霉及其毒素主要在大米中出现。
饲料中水分含量和贮藏环境中的相对湿度是影响霉菌繁殖与产毒的关键条件。以谷实类饲料为例,饲料水分含量在17%18% 时是霉菌繁殖与产毒的最适宜条件。但霉菌种类不同,其最适宜水分含量也有差异,如赭曲霉在16% 以上,黄曲霉与多种青霉为17% ,其它菌种为20% 以上。饲料中水分含量通常随着贮藏环境湿度的高低而增减,在一定的环境湿度条件下,饲料中水分与环境湿度可逐渐达到平衡,此时的水分称为平衡水分(equilibrium moisture),其数值随着环境湿度的变动而变化。曲霉、青霉和镰刀菌属在环境相对湿度为 80%90% 时易于繁殖。
贮存环境的温度对霉菌的繁殖有重要影响,2530oC适于大多数霉菌繁殖,在0oC以下或30oC以上,产毒能力减弱或消失。但也有些例外,如梨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和雪腐镰刀菌等的适宜产毒温度为0oC-25oC,而毛霉、根霉、烟曲霉的适宜温度可达40oC
霉菌繁殖一般均需有氧条件,但毛霉、灰绿曲霉可耐受高浓度CO2而厌氧。
(四)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饲料的危害
饲料被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后,其危害性有2方面:引起饲料变质和畜禽中毒。
1.引起饲料变质 一些非产毒的霉菌污染饲料后,尽管没有产生毒素,但由于大量繁殖而引起的饲料霉变也是极为有害的。饲料霉变首先可使感官性质恶化,如具有刺激气味、酸臭味道、颜色异常、粘稠污秽感等,严重影响适口性。其次是在微生物酶、饲料酶和其它因素作用下,饲料组成成分发生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例如,有的霉菌可使被感染的谷物中维生素B、维生素E或某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下降,因而长期饲喂这种饲料可引起某些营养缺乏症。
2.引起畜禽发生霉菌毒素中毒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可引起畜禽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有的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
(五)饲料的防霉与去霉措施
1.防霉措施  防霉是预防饲料被霉菌极其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湿度  即控制饲料中水分和贮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对谷物饲料的防霉措施,关键在于收获后迅速使其含水量在短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分范围内。一般谷物含水量在13%以下,玉米在12.5%以下,花生仁在8%以下,霉菌即不宜繁殖,故这种含水量称为安全水分。各种饲料的安全水分不尽相同。此外,安全水分也与贮存温度有关,二者呈负相关。
2)低温贮藏  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2oC以下时,能有效地控制霉菌繁殖和产毒。这是比较理想的贮存温度。
3)防止虫咬、鼠害  利用机械及化学防治等方法处理粮仓贮藏害虫,并注意防鼠,因为虫害或鼠咬损伤粮粒使霉菌易于繁殖而引起霉变。
4)用惰性气体保存  大多数霉菌是需氧的,无氧便不能繁殖。因此粮谷在充有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的密闭容器内,可保持数月不发生霉变。
5)应用防霉剂  经过加工的饲料原料与配合饲料极易发霉,故在加工时可用防霉剂控制霉变。常用防霉剂为有机酸极其盐类,其中以丙酸极其盐类应用最广。
2.去毒措施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后,应设法将毒素破坏或去除。常用方法如下:
1)剔除霉粒  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坏、破损、变色及虫蛀的粮粒中,如将这些粮粒挑选出去,可使毒素含量大为降低。除手工挑除外,也可采用机械或电子的挑选技术,以除去霉坏的霉粒。
2)碾轧加工法  霉菌污染粮粒的部位主要在种子皮层和胚部,因此通过碾轧加工,除糠去胚,可减少大部分毒素。
3)水洗法  用清水反复浸泡漂洗,可除去水溶性毒素。有的霉菌毒素虽难溶于水,但因毒素多存在于表皮层,反复加水搓洗,也可除去大部分毒素。
4)吸附法  白陶土、活性炭等吸附剂能吸附霉菌毒素。国外在饲料中添加白陶土、沸石等,用于吸附霉菌毒素,减少胃肠道对霉菌毒素的吸收。
5)化学去毒法  碱和几种氧化剂可以化学降解黄曲霉毒素,故目前常使用氨和过氧化氢来对饲料进行去毒处理。
6)用微生物去毒法  筛选某些微生物,利用其生物转化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转变为低毒物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4-4 19: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i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23 00: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