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01|回复: 17

如何有效控制猪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6 18: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当前猪瘟流行特点

  (1)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通常3— 4年一个周期。

  (2)疫点增多,疫区缩小,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的散发性流行,局限于某些地区,某些猪场,在形式上类似于寄生虫病的疫源地。

  (3)其变化是世界性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

  (4)既有急性、典型猪瘟,又有持续感染的温和型、非典型猪瘟,以及无名高热或隐性猪瘟。

  (5)多发生于新生仔猪,且发病日龄日趋偏小。

  (6)仔猪病死率较高,表现典型临床症状与解剖变化。

  (7)成年猪死亡率一般较低,常发生在接种过疫苗的猪群中,呈现非典型猪瘟经过。

  (8)母猪潜伏期及病程较长、症状较轻、病势缓和、发病率与病死率较低,出现了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仔猪胎盘感染。

  (9)非典型猪瘟增多,必须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10)临床上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及带毒现象增多。田间很难见到单一病原的猪瘟,更多见的是猪瘟病毒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的复合型猪瘟或叫混合感染型猪瘟。

  (11)多数无临床症状的猪场,一旦发生猪瘟往往病情严重,仔猪症状明显,经济效益损失大。

  2、猪瘟病毒毒力与流行的关系

  强毒力毒株通常在1-2周内致发病猪死亡。

  低毒力毒株主要引起仔猪的先天性感染,低毒力株有缓慢传遍猪群的倾向;低毒力株引起无症状、非典型和慢性感染的比例高,而不易被发现;妊娠母猪感染低毒力毒株时通常无症状,常产生外观健康的仔猪或弱仔,可在数周或数月内不被发觉地大量排毒。

  3、猪瘟病毒持续感染

  猪瘟持续感染猪分为两种情况:猪体内有传染性HCV存在,可用传统方法分离到病毒;猪体内只有HCV基因组存在,一般无传染性病毒产生,只有复活期(reactivation)才有病毒产生,这种情况又称为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潜伏感染和慢性生产性感染的界限很难分清。

  猪瘟持续感染猪或带毒猪常不表现明显症状,但不断向外排毒,能经水平和垂直方式传播猪瘟。是造成目前猪瘟流行和免疫失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所产仔猪常发生胎盘感染或免疫耐受(当遇到环境条件变化均可激发该病),猪场内其它仔猪因母乳抗体降低也可感染这些母猪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毒而发病。

  4、猪瘟病毒胎盘感染

  1955年最早报道猪瘟胎盘感染。其危害为:排放的病毒感染其他易感猪;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弱胎、死胎、木乃伊胎,可从死亡仔猪体内分离到猪瘟病毒,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感染。

  (1)生后死于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俗称抖抖病。

  (2)产生免疫耐受。

  我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能否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猪瘟兔化弱毒与垂直感染相关性研究证明:猪瘟兔化弱毒不会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不造成妊娠母猪带母综合症,对胎猪是安全的。

  5、带毒公猪的垂直传播

  用RT-PCR检查带毒公猪自然交配所产死胎的病毒基因型,结果表明:死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与带毒母猪原有的病毒基因型不同,而与带毒公猪的病毒基因型相同。

  6、猪瘟症状

  1、急性猪瘟:先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怕冷、嗜眠;病初便秘,5-6天后发生糊状和水样并混有血液的腹泻;结膜炎、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和唇内面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后期鼻端、唇、耳、四肢、腹下及腹内侧等处皮肤上有出血点和斑.常继发细菌感染,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多见。

  2、慢性猪瘟:体温升高不明显;贫血、消瘦和全身衰弱;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发生坏死或脱落,慢性猪瘟存活者严重发育不良,为僵猪。慢性猪瘟发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体温升高(39.8-40.8℃)、精神不振、白细胞减少;恢复期,体温、食欲和全身状况基本恢复。复发期,又出现厌食、沉郁、死前短期内体温又升高,皮肤充血、呈粉红色到紫色,整个病程达 3-4个月

  3、非典型猪瘟:又称亚临床猪瘟,临床症状与解剖病变不典型,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新生仔猪感染死亡较多,大猪一般则能耐过,怀孕母猪感染出现流产、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及畸形时有出现

  4、迟发型猪瘟:是先天感染的后遗症,感染猪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表现症状,数月后出现轻度厌食、不活泼、结膜炎、皮肤病、腹泻、后躯麻痹、但体温正常。可存活半年左右而死亡。

  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猪瘟病毒,可表现群发性流产、死产、胎儿干尸化、畸形和产出震颤的弱仔猪或外观健康实际已感染的仔猪

  低毒力株猪瘟病毒一般引起持续性感染,其可分为两种形式;慢性猪瘟和迟发型猪瘟。

  5、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抗体水平低下的母猪在妊娠期间感染猪瘟病毒。多呈亚临床经过。在猪瘟病毒血症期间,病毒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畸形胎儿及产出无活力的弱仔,新生仔猪出现先天性震颤,带毒仔猪的生长发育滞后和死亡。

  妊娠10天内感染——常导致胚胎死亡和吸收,母猪出现再发情或少仔。

  妊娠15∽65天感染——多见畸形胎儿,胎猪出现水肿、胸水、腹水、肺发育不全、斑点肝、不对称小头、小脑不全、象鼻猪、小耳、小眼、无毛、前肢关节弯曲、身体末梢坏死等。

  妊娠90天感染——死胎率最高。

  产前1周感染——不影响胎儿存活,但可致新生仔猪活力弱及发病死亡。

  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

  新生仔猪多于产后10-24小时发病;体温40-41℃ 、稽留不退、萎顿、被毛竖立、畏寒、喜堆在一起、不吮奶;全身或局部肌肉震颤、行走困难、共济失调、腿外翻、关节肿大、四肢麻痹、后肢无力;耳、尾、腿和腹部皮肤发绀,有兰紫色斑点;间歇性腹泻与便秘、呕吐、病毒血症、1—20天死亡。

  免疫耐受

  外表健康发育正常,在4~6周甚至数月内发生持久病毒血症,8—9周龄甚至5—11个月龄才开始表现临床症状,血毒滴度达105- 106.9 PFU/m1。初乳中的猪瘟抗体不能阻抑感染,吸吮初乳后,病毒血症短时好转后又恢复原状;感染猪胸腺萎缩,免疫功能下降,产生免疫耐受,疫苗接种不产生免疫应答,当环境条件变化时可发生猪瘟。死亡或幸存,但往往无猪瘟所特有的出血斑点。

  如何有效控制猪瘟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衞康

  净化种猪群——淘汰带毒公猪、母猪

  选择合适的疫苗——高效苗、脾淋苗

  加强种猪免疫,防制发生猪瘟母猪带毒综合症。

  普通疫苗需要适当增加免疫剂量,经常进行免疫检测,制定个性化的免疫程序,不应怀疑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猪瘟兔化弱毒对许多国家消灭猪瘟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仍在世界上广泛使用;是我国用于猪瘟预防注射的唯一疫苗;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仍然安全有效,不仅对不同基因型猪瘟病毒株可产生完全的交叉免疫保护,适当加大疫苗免疫剂量还能减轻或抑制母乳抗体干扰。

  常用的猪瘟弱毒活疫苗

  猪瘟兔化弱毒牛睾丸细胞活疫苗——简称猪瘟细胞苗

  猪瘟兔化弱毒乳兔组织活疫苗——简称乳兔组织苗

  猪瘟兔化弱毒成兔脾、淋活疫苗——简称猪瘟脾淋苗

  牛睾丸细胞疫苗

  优点:不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缺点:免疫原性稍差,须加大剂量。

  使用:仔猪的首次免疫;母猪免疫。

  乳兔组织疫苗

  优点:免疫原性好,快速控制疾病。

  缺点:个别猪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使用:猪瘟的加强免疫;猪瘟的紧急免疫接种;控制慢性猪瘟、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

  猪瘟脾淋疫苗

  优点:

    抗原性好——免疫后快速产生免疫力。

  抗原含量高——1 次免疫接种 1 头份/头猪。

  低过敏——过敏源含量极低。

  缺点:生产成本高。

  使用:猪瘟的加强免疫;猪瘟的紧急免疫接种;控制慢性猪瘟、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

  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1、重视免疫监测

  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样检查免疫猪的抗体是否达到保护水平(有效免疫率达85%以上的猪群发生猪瘟的几率较小);对接种疫苗后抗体产生达不到保护水平的猪仔应及时补种。补种后抗体水平仍不好的猪可视为先天感染或免疫耐受,坚决淘汰。

  2、免疫效果监测判定

  仔猪:间接血凝(IHA)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1:8有保护作用,低于1:8者应接种猪瘟细胞疫苗。

  母猪:间接血凝(IHA)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1:32有保护作用,低于1:32者应补注猪瘟细胞苗或组织苗。

  3、参考免疫程序

  (1)猪瘟免疫——“脾- II-脾”黄金组合

  脾:即种猪免疫用猪瘟活疫苗I(脾、淋)。种猪一年免疫注射3次,每头猪每次肌肉注射1头份。或经产母猪产后20~30天免疫注射1次,1头份/头。

  II:即仔猪首次免疫或超前免疫用猪瘟活疫苗(II)——猪瘟细胞苗。仔猪出生后20~30天(根据免疫检测结果确定),用猪瘟活疫苗(II),每头猪肌肉注射3~4头份;如果仔猪作超前免疫,每头猪肌肉注射2头份,注射1~1.5小时后再让仔猪吮初乳。

  脾:即仔猪二免用猪瘟活疫苗I(脾、淋)。仔猪出生后60~70日龄第二次免疫用猪瘟活疫苗I(脾、淋),每头猪肌肉注射1头份。

  (2)猪瘟免疫——“猪瘟脾淋苗”黄金单方

  推荐用于广大养猪专业户,猪苗购入后3~7每头猪注射猪瘟活疫苗I(脾、淋)1~2头份,每注射一头猪更换一个针头。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47 收起 理由
一路走来 + 47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3-19 22: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很到位,受用 多谢
发表于 2008-3-22 14: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资料!猪瘟为什么防不住?为什么猪瘟的发病率高于往年?楼主说的太少了啊 [ 本帖最后由 lyl 于 2008-3-22 14:0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3-23 16: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楼 的帖子

根据大量临床调查资料和实践得出,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因素有一下几种: 1.免疫抑制性疾病造成的免疫失败. 如猪繁殖与呼吸道疾病终合症,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等都能破坏猪的棉衣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 2.免疫抑制药物的滥用 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佛苯尼靠,卡那霉素,磺胺类,抗病毒化学药物(如病毒唑),皮质激素,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影响细菌性和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效果.尤其是在免疫前后的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免疫应答. 3.发霉变质饲料 霉变饲料喊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形和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 4.疫苗的剂量 我国目前核定的猪瘟免疫量为每头份150个兔体反应单位,而外国的核定标准为每头份400个兔反应单位.因此,在我国每头份的猪瘟免疫量显然是不够的! 5.疫苗的质量,运输,保存和使用方法不当.:xuehu:
发表于 2008-3-23 20: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楼主,多谢楼主发料
发表于 2008-4-1 18: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的消毒药就只有卫康吗?其他的就不行吗?
发表于 2008-4-8 14: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在那里看见过这篇文章
发表于 2008-4-8 16: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牛睾丸细胞疫苗易被BVDV污染。
发表于 2008-4-17 21: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猪瘟能止不制不管用 有没有什么好比较好的办法把它给治好的 这样会比较好的
发表于 2008-4-22 17: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学习中!多多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2 22: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