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全国奶牛业处于低迷状态,有不少养牛户禄不付出。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到多个省、市大型奶牛场和小型养殖户,经营状况掺差不齐,不乏处于盈利,但也不少处于亏损,甚至由于收入远小于支出而倒闭。根据调查分析,现将养牛户的亏损原因综述如下:
一、
资源性亏损:
1、
品种:大家都知道,养奶牛是以产奶量多少决定效益的。
奶牛品质的好坏,是决定生产性能的关键环节,生产性能的高低是经营状况的基本条件。因此,要想取得好的养殖效益就必须有好的资源基础。有些养殖户,特别是初养奶牛户,不懂奶牛品质,盲目上马,追求低价格,上规模,造成严重亏损。按当前山东省饲料价格计算,年产3.6吨鲜奶即可支付该成年牛的所有费用,当产奶量达到7吨时,年历润达4000元,由此可见成母牛的单产水平越高,效益越好。
2、
产奶牛比例不当:.在奶牛生产中的 主要收入靠牛奶,占总收入的85%,主要支出是饲养费占总成本的65%左右,当日平均单产16kg产奶牛占全群48%时,即可达到收支平衡,产奶牛比例越大效益越好。很多小规摸养牛户,不注重牛群结构、淘汰劣质牛,造成饲养费高、收入低而亏损。
3、
规模小:一个企业需要规模效益,尤其是奶牛业,是微利型。当牛场投入较大,而奶牛存栏少、收入低的情况下,难以支付资金占用费、设备折旧等费用,而形成亏损。家庭式养殖,每天少于4头产奶牛,就没有多大经济意义。
二、
管理性亏损:
1、
技术方面:由于技术方面造成经济损失的原因很多,就常见并存在农村养殖户的问题总结如下:
(1)、饲养不当:盲目追求高产,对产奶牛大量饲喂精料,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干草,特别是优质干草,引起代谢病、真胃变位、卵巢囊肿及肢蹄病,减少了奶牛的使用年限和生产潜力的发挥,尤其高产奶牛更为明显;不注重对犊牛、育成牛的培育和干奶牛的饲养;饲草饲料单一,缺乏科学的饲料搭配,盲目追求低成本自己乱配饲料,更谈不上饲养标准;没有基本固定的饲养方式和规程,严重影响消化、泌乳机能。
(2)、产后监测不到位:绝大多数饲养户,没有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等进行监控,更谈不上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空怀期延长,在对10—50头规模的167户共5365头,调查中发现产后奶牛的空怀天数平均达152天,180天以上的占20.58%(1104/5365),空怀一年以上的占6.06%(325/5365),这些空怀牛不但不产奶,还要饲养,造成经济损失是严重的。
(3)、滥用冻精:有些养牛户用一头奶牛的冻精连续应用了近6年,由于近亲造成,死胎、流产、早产及后代生产性能下降等现象的出现;还有些养殖户图便宜,应用廉价冻精,结果使后代的生产性能不及母代。滥用冻精给奶牛生产者带来得损失,有的形成致命性的打击,使好端端的牛场倒闭。
(4)、疾病防治不到位:生殖疾病、肢蹄病、代谢病和乳房炎这四种疾病严重捆绕农村养殖户,在调查的167户中,这几种病的年总发病率高达91%.成年母牛死亡率达6.5%,对养殖效益产生了重要的不利因素。
2、管理方面:由于管理方面造成经济损失的原因更多,现仅就常见并存在农村养殖户的问题简介如下:
(1)、设施质量差:据我们对散养户10—50头规摸的167户调查,为了节省开支,凡是没有进入养殖的,多数没有挤奶厅占97%(162/167);牛舍结构简漏,排污能力差;牛舍、运动场卫生不良,使鲜奶的卫生、酸度经常不达标难储存,导致鲜奶价格低。有个别养牛户根据奶的比重等指标进行兑制,影响了信誉并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2)、管理不到位:饲喂、挤奶时间不稳定,没有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够。
(3)、人员不稳定:从技术人员到生产人员,流动性很大,在调查的167户中,年内变化占83%,给生产和经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经营性亏损:
造成经营性亏损的首要原因是:经营者在无奶牛经营管理经验的请况下,盲目大额贷款购买奶牛,特别是在2002年至2004年春,所购买的奶牛与现在同质相比,每头牛下降了万元,如果产奶不甚理想,加上贷款利息的负担,将会出现亏损;再者有不少养殖户看到现在牛价下跌,买不出去。有些本来有略盈利的养殖户,由于减少了精料的投入,使产奶牛的生产性能下滑,造成亏损,并形成恶性循环,而倒闭。还有部分养牛户,牛奶销路不稳定,今天买给张三、明天买给李四,没有相对稳定的销路,从而不断出现牛奶买不出去,甚至有的出现倒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