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2~3亩为宜,水深1~1.5米,底泥10~20厘米,水源清新无污染的河道水,注排水方便。每口池塘配备投饵机一台,3千瓦的增氧机一台,有充足的电力保障。不配备投饵机的池塘可采用人工投喂。
2.池塘的清整与消毒。锦鲤成鱼养殖前,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曝晒池底数天,注水20厘米左右,每亩用150千克的生石灰化水消毒。在鱼种放养前5~7天每亩池塘施发酵后的鸡粪200千克,培肥水质。下半年养殖鱼种时,用20毫克/千克浓度的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以减少药物毒性的消除时间,延长鱼种的养殖周期。
3.鱼种投放。①鱼种投放时间。大规格锦鲤养殖时鱼种投放时间最迟不超过3月10日,上半年出塘后,夏花投放时间应在6月底之前,过迟会影响下半年的养殖产量和规格。
②鱼种投放规格和密度。春放以800尾/亩左右;平均规格80克,每亩搭配大规格鲢、鳙200尾;鱼种的养殖2~4克/尾,每亩7000尾左右,搭配鲢、鳙寸片500尾,投放的鱼种要求规格一致,无病无伤,活力强。
4.饵料投喂。养殖过程中全部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即可投喂,水温在18℃以下时。每天投饵1~2次,投饵率0.5%,水温在18~25℃时,每天投喂2~3次,当水温25~30℃时,要足量投喂,每天投喂4~5次,投饵率3%~5%,具体投饵量可根据投喂后0.5小时是否吃完,酌情增减。下半年养殖时,水温较高,一旦完成人工驯化摄食,就足量投喂。6~9月份,日投喂5次,日投饵率为4%~8%,10月份以后,随着水温降低到10℃以下时,可停止投喂。每次投喂饵料的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并以“八分饱”为原则。适当保持鱼类的饥饿感,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投饵要实行“四定”的原则。
5.水质调控。养殖前期,池塘载鱼量较小,以注水为主,每周加注新水10~20厘米。在养殖的中后期,主要靠增氧机来曝气增氧。坚持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阴天次日清晨开机,阴雨连绵半夜开机,温差大时及时开机,特殊情况随时开机,确保水体中有较高的溶氧,防止浮头泛塘;当水体太肥时,可抽掉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保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水温达到25℃时以上时,全池泼洒光合细菌2~3次,可有效改善水质,减少鱼病的发生,使用光合细菌时应当在使用抗生素3天后。
6.鱼病防治。投放鱼种时,应尽量减少鱼体受伤,在水温10~15℃时,用5%的盐水或2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种5~10分钟。投放后,及时用菌毒双效灵和水菌净等对水体消毒,防止水霉病和细菌病的发生。每半个月用菌毒双效灵、渔瘟灵、高效菌毒灵、生石灰等对水体交替消毒。也可以经常性对饵料台附近的水体进行局部消毒。6~9月份,用鱼虫杀、灭虫威等对水体全池泼洒,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鱼类的生长旺季用大蒜等制成药饵投喂,防止肠炎病的发生。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7.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半个月检查一次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投喂次数和用量,清除敌害生物。
8.产量和效益分析。上半年经过3个月的养殖,平均规格为300克/尾,亩产锦鲤240千克,饵料系数为1.7,用去饵料408千克,花费1305.6元;鲢鳙平均规格为800克/尾,亩产为140千克。下半年经过约130天的养殖,平均规格为80克/尾,亩产达到504千克,饵料系数为1.2,用去饵料604.8千克,花费2177元;鲢鳙鱼220千克,平均规格为200克/尾,收入400元;双季养殖亩产锦鲤744千克,收入11904元,鲢鳙鱼360千克,收入1122元,亩总收入12940元,除去总开支4480.6元,纯收入8459.4元,投入产出比为1∶2.88;可以看出实行双季养殖法是增收的好途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