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豆科( Leguminosae)苜蓿属多年生草本。又名紫苜蓿、苜蓿。一种重要的
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
起源与分布 紫花苜蓿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一带。公元前
700年波斯已有栽培记载。公元前500 年左右从米甸国(即今伊朗西北
部的古王国)传入 希腊 , 公元 前2~前1世纪传入 意大利 ,8世纪传入 西班牙 ,
16世纪传入美洲,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于18世纪也开始
种植。中国在公元前 126年由张骞出
使西域
时从古罽宾国(即今克什米尔一带)引入,先在皇帝离宫
附近种植,仅供御马饲用。以后从西安
普及到黄河流域。现紫花苜蓿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20世纪
70年代,全世界栽培总面积为3300多
万公顷,其中美国约占32.7%。80年代以来中国栽培面积达
到10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
形态与特性 紫花苜蓿主根发达,侧根多,主根入土2米以上,在较干旱的
地区可达10米左右。茎高30~100厘米,直立或外倾,圆形或棱形,幼茎
有疏毛,根状茎发达,根颈膨大生出的分枝一般为15~60个,最多可达
100个以上。叶为三小叶,倒卵形,先端较宽,有齿。花为总状花序,腋生
8~25朵紫色蝶形花。荚果螺旋形,2~4圈,暗棕色,每荚有种子4~8粒。
种子肾形、黄褐色,千粒重1.5~1.9克(见图)。
紫花苜蓿适应性广,但较喜温暖、多晴少雨的干燥气候。年降水量
以500~900毫米最宜,超过1000毫米时不利于生长;低于300毫米又无
灌溉条件则难以正常生长。耐寒性强,种子在4~6℃即可发芽。出苗
后能耐短时间的-5~-6℃低温,成年植株能耐-20~30℃低温。在积
雪覆盖下,-40℃低温亦不致受冻害。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高温
会抑制生长。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约消耗水446~500克,每形
成1克种子约消耗水800克。但因根系发达,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最忌
渍水,生长期淹水24~28小时即大量死亡。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
2米以下、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种植为宜。
中国已筛选出一批良种,如早发、生长快的关中苜蓿,高产、株型大的
陇东苜蓿,再生能力强的新疆大叶苜蓿,中熟的晋南苜蓿,耐寒力强的
东北苜蓿等,都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栽培 播种前要进行整地保墒。中国北方一般采取冬播“寄子”(将种
子播入土中,待翌春后及早出苗)或早春顶凌播种,以利抗旱保苗。中
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秋播不能晚于8月上旬;华北一带应在9月以
前。晚播则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越冬。发芽率高的纯净种子,每公顷播
量15千克左右,与其他作物混播时可适当减少播量。条播行距一般15~
30厘米,播种深度1.5~2厘米。幼苗生长缓慢,要加强管理,防止杂草
为害。刈草后要及时追施肥料,特别是磷、钾肥。常见害虫有蚜虫、
蓟马、苜蓿盲蝽象、苜蓿夜蛾、潜叶蝇;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锈病、
褐斑病、白粉病等。使用农药后需间隔一定时间再喂牲畜,以防中毒。
留种栽培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每公顷播种量为 7.5~11
千克,行距40~60厘米,增施磷、钾肥。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种
子产量。
利用 紫花苜蓿富营养,适口性好,易于消化,有“牧草之王”之称。
初花到盛花期鲜草含水分76%左右,粗蛋白4.5~5.9%,粗脂肪0.8%,
粗纤维6.8~7.8%,无氮浸出物9.3~9.6%,灰分2.2~2.3%,并含有
多种氨基酸。紫花苜蓿地可以直接放牧,但青茎、叶中含皂素,要防止
牲畜采食过多发生膨胀病。也可制成青贮饲料或干草。从现蕾到初花期,
10%左右茎枝开第一朵花时刈割的第 1茬鲜草,质较嫩,营养价值较高。
过早刈割时产量低,迟割则茎木质化增加,且易掉叶。最后一茬宜在当
地重霜前约1个月刈割。每次要留茬3~5厘米,以免刈伤根颈,每年最
后一次割草时,要留茬8~10厘米。北方干旱地区冬前割后培土,有利翌
年再生。
紫花苜蓿根量多,入土深,固氮能力强,2~4年生的植株每公顷每年可
固氮150~450千克。根系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物理性状,提
高土壤肥力。中国北方低产地区实行粮食作物与紫花苜蓿轮作,有利于
提高粮食产量。鲜草含氮0.54~0.57%,磷0.10~0.14%,
氧化钾0.31~0.46%。翻压作绿肥,肥效显著。紫花苜盖枝叶繁茂,
覆盖地面能减少蒸发、保蓄水分,减轻地表冲刷,是重要的水土保持
作物。如中国西北地区种紫花苜蓿的地块,雨水流失仅为种其他作物
时的1/16,土壤冲刷量仅为1/9。在年降水量346毫米的地区,每公顷
紫花苜蓿地每年冲走的土壤为93千克,而其他田块或休闲地的冲刷量
可高达3600~6750千克。
豆科苜蓿属的 1种。多年生草本,分枝多。复叶有3片卵形或倒披针形
的小叶。花密集排列于腋生的总状花序上;花萼有毛,萼齿狭披针形;
花冠紫色,蝶形,比花萼长;雄蕊10,二体(9+1);子房被毛。荚果螺
旋状盘卷,内有数颗肾形的种子。可作饲料或绿肥用的其他苜蓿类还有:
南苜蓿、天蓝苜蓿、野苜蓿、小苜蓿、褐斑苜蓿等。
苜蓿属约60余种,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有许多人工栽培种。
中国产12种。紫苜蓿原产中亚细亚,是一种优良牧草,具有适应性广、
产量高、质量好、耐刈割、并可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故有“牧草之王”
之称,中国栽培苜蓿始自公元前 126年汉武帝时。至今仍以西北各省栽
植较多。
|
[ 本帖最后由 秋风劲 于 2008-3-4 10:22 编辑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