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基因组学的简介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开始。1961年,DNA中碱基对序列转录基因密码的破译成功,标志着基因时代的到来。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完成为标志,生命科学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心已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分子整体水平对功能的研究上,从而产生了功能基因组学,它是1986 年由美国科学家Thomas Rodefick提出的。但是,基因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生命功能的真正执行者是蛋白质。基因组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回答诸如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表达时间、翻译后修饰及蛋白质之间或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中心任务就是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由此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它与基因组学共同从整体水平解析生命现象。
近年来,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巨大进展,为在营养学领域研究膳食与基因的交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条件。在此背景下,营养基因组( nutrigenomics)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营养学研究的新前沿。最初营养基因组学定义是研究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phytochemicals)对人体基因的转录、翻译表达以及代谢机制的科学。并且当时营养基因组学研究内容和目标主要集中在饮食中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人类健康、饮食与疾病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基于个体基因组结构特征的膳食干预方法和营养保健手段,提出更具个体化的独特高效饮食建议,进而使营养学研究的成果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疾病的预防,促进人类健康。
目前,科学家已经将基因组学应用于营养学领域。通过基因表达的变化可以研究能量限制、微量营养素缺乏、葡萄糖代谢等许多问题。通过研究,可以检测营养素对整个细胞、组织或系统及作用通路上所有已知和未知分子的影响,因此,这种高通量、大规模的监测无疑将使得研究者能够真正全面地了解营养素的作用机制。2002年2月和2003年11月,在荷兰先后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营养基因组会议,凸现了营养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性。2006年4月,美国奥特奇生物技术公司第22届国际饲料工业年会上,世界知名教授展示了营养基因组学这一个崭新领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如何在饲料行业应用该技术以提高动物生产力的观点。奥特奇公司还在其总部尼古拉斯市建立了世界水平的动物营养基因组学和应用动物营养学研究中心,肯塔基州政府将100万美元的奖金授予奥特奇用于动物营养基因组学和应用动物营养学中心的研究资金,期望营养基因组学领域将在动物生产养殖业中发挥巨大作用。营养基因组学领域或食品对健康的影响是现今科学中最让人激动的领域之一。
[ 本帖最后由 yizhcn 于 2008-2-24 14:1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