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畜牧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法保障和促进畜牧业发展已成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正视当前畜牧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畜牧行政执法工作是当前加强和改进畜牧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问题
执法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执法机构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地区畜牧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专业执法机构。为履行市场监管义务,只好自行组建临时性执法机构,配备部分兼职执法人员,但机构和人员属临时性质,没有编制,且执法不是其主要工作,影响了执法工作力度。二是执法经费没有保障。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困难,畜牧行政执法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经费不足导致执法工具、手段落后。尤其是检测化验经费一直未能得到较好地解决,严重限制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处罚执行力度不强。目前处罚执行不到位和执法对象暴力抗法的现象经常发生,由于畜牧部门自身受条件的限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另外由于执法范围限于本地,只能对本地的生产经营者实施监督管理,只能查处本地区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如果案件跨地区,追根溯源难度很大,无法查处异地违法生产经营者,致使案件查处不彻底。
生产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生产经营主体不规范。有的生产经营者未取得营业执照和生产经营许可证;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无登记证,或者租借、套用、冒用登记证;有的虽然证照齐全,但设施、设备、技术、人员和资金等资质条件不具备。二是产品合格率低,存在非法生产销售现象。从近年来抽检结果来看,产品合格率仍比较低。虽然农业部对重点产品、特别是兽药实行每季度通报制度,并对多次出现抽检产品不合格的企业实施了重点监控;但由于利益驱动,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目前假劣产品依然存在,并向基层转移。不法商贩利用基层经营户和养殖户识别假劣产品能力低的弱点,采取送货上门等方式,直接将假劣产品售往乡村经营点和养殖场。销售假劣产品由公开叫卖转入地下暗售,暗售的主要产品是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者既未取得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资格,也不具备必要的保存条件和起码的防疫知识。其销售点极为隐蔽,不给购买者提供任何票据,出现问题无据可查,给执法检查工作制造障碍。
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养殖场(户)为追求利润,违规使用禁用药物。二是个别养殖户由于文化水平低.不懂技术.盲目追求成本低廉,使用不合格投入品。
对策
充分认识加强畜牧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畜牧业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和安全风险。特别是畜产品安全风险决不亚于市场风险。如果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投入品质量不高,甚至使用违禁药物,势必影响畜产品安全。畜产品一旦被查出含有违禁药物,将严重影响畜产品的销售,畜牧业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加强畜牧行政执法工作是当前依法行政的需要,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保证畜产品安全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畜牧管理部门对畜牧业安全负有直接的责任,因此,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畜牧业投人品市场监管,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确保畜产品消费安全。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落实执法经费 一是落实机构编制。没有正式的机构编制,就无法建立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就谈不上提高执法水平。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执法队伍的建设工作,要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把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认真负责的同志编人执法队伍。二是抓好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行政执法人员站在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行政执法的效果,关系政府的形象。因此,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刻不容缓。三是落实经费。没有执法经费或经费短缺必然制约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用执法养执法势必造成执法以罚款为目的,影响执法效果。因此,各地政府应把执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严格执行执法收支两条线制度。
加大工作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工作 一要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检查清理工作。要组织对辖区内经营企业、商店的检查清理,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严格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按照“谁许可、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行政许可法,乱作为和不作为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行政许可审批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加强许可后的监督管理工作,彻底清除无资格的生产经营主体。二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管理,从源头上净化市场。严把产品出厂关,把不合格产品控制在源头,减轻市场监管的压力。三要落实检测化验专项经费,加大产品质量抽查力度。四要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形成高压打击态势。要积极争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公安部门的配合与帮助,借助公安部门的特殊作用和威慑力量,打击违法活动。尤其是大案要案的侦破必须有公安机关的配合与帮助。五要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树立形象,建立威信。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按程序办事,不吃、拿、卡、要。执法、办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
文章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