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哺乳仔猪死亡原因
(一)死亡原因分析
初生仔猪最危险的时期是出生后的头3天,约有60~80%的哺乳仔猪死亡发生在这关键的3天里。这3天内发生的死亡原因主要是:
(二)环境
1、温度34℃逐步过度到24℃; 2、预防寒冷;
3、适当的温度; 4、通风;
5、挤压间接原因
(1)弱仔;(2)温度和湿度;(3)母猪烦躁不安;(4)设备结构不合理。
(三)饥饿
1、初生重过低; 2、较大的仔猪也会因饥饿而死亡; 3、窝产仔数过多;
4、饥饿的症状:
(1)长期停留在母猪乳房周围。
(2)仔猪消瘦,脊骨十分突出。
(3)仔猪发出声响,显得非常不安。吃奶时,仔猪从一个乳头跑到另一个乳头,扰乱吃奶秩序。
(4)无精打采,连续睡觉,不活动。
(四)仔猪虚弱
1、分娩时间过长;
2、遗传原因;
(1)先天性贫血; (2)隐性应激综合症(烷氟基因)携带者等。
3、妊娠后期母猪营养不良;
4、窝产仔数过多。
(五)疾病原因
1、下痢; 2、贫血; 3、传染性疾病; 4、消化不良; 5、其它疾病。
引起下痢主要疾病:
(1)伪狂犬病; (2)大肠杆菌病(黄、白); (3)传染性胃肠炎;
(4)进行性腹泻; (5)猪轮状病毒感染; (6)梭菌性肠炎(红);
(7)猪痢疾; (8)仔猪副伤寒; (9)球虫病; (10)猪瘟早期或隐性猪瘟。
引起下痢非疾病原因:
低血糖、母猪无乳症、母猪乳房炎、母猪褥热、黄曲霉素中毒、母猪饲粮杂粕过多或质量不佳、母猪酒糟中毒等。
(六)其它原因
1、仔猪受到攻击;2、遗传性疾病;3、出生后闷死;4、关节感染。
如果你的猪场哺乳仔猪死亡率达到12%以上,而您不知道死亡原因时,就要请养猪专家或兽医找出原因,研究如何降低损失。
二、乳猪保育的环境温度控制
初生乳猪调节体温、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差,保温是寒冷季节提高仔猪存活率的关键。
乳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日龄 | 适宜温度 | 日龄 | 适宜温度 | 1~3 | 30~32℃ | 8~15 | 25~28℃ | 4~7 | 28~30℃ | 15~60 | 22~25℃ | (一)厚垫草保温;
(二)红外线灯保温;
红外线灯功率、悬吊高度与床面温度(单位:℃) 红外线灯功率 (瓦) | 距床面高度 (厘米) | 距灯泡中心水平距离(厘米) | 直下 | 1.5 | 2.5 | 3.5 | 4.5 | 250 | 40 | 38.0 | 28.0 | 24.0 | 24.0 | 23.0 | 50 | 31.0 | 26.0 | 23.0 | 23.0 | 23.0 | 200 | 40 | 27.0 | 26.5 | 23.5 | 23.5 | 22.5 | 50 | 24.5 | 23.5 | 22.5 | 22.0 | 22.0 | (三)电热板取暖;
(四)火炕取暖。
三、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是抓三食(乳食、开食、旺食),过三关(初生关、补料关、断奶关)。
(一)抓好乳食,过好初生关
1、做好接生,防止仔猪被压死、冻死或难产而死,降低仔猪出生死亡率。
2、出生24小时内剪犬齿和尾巴,防止咬伤母猪乳头、咬尾和互相咬架,影响哺乳和猪的安全。
3、固定乳头,吃好初乳。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又含有免疫抗体和镁盐等。初乳除将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增强仔猪抵抗力外,还具有轻泻性,促进胎粪排泄,初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仔猪的小肠内几乎全被吸收,有利于仔猪生长。
4、初生仔猪开始吃奶时,往往争抢乳头,为了使同窝猪生长均匀和健壮,应在仔猪生后2~3天内由人工扶助采取扶弱抑强的办法,让仔猪吸吮固定的乳头,即尽量把弱小仔猪固定在前几对乳头。
5、抓好防冻、防压、防病。母猪在冬春季节分娩造成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因此加强护理,做好保温、防压、十分重要。
6、防病。主要是预防仔猪黄、白痢,多见于产后3~5日龄和15~20日龄。防治黄、白痢,一般可采取链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药品。
(二)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1、 补铁、防贫血。仔猪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约50毫克,每天生长需7毫克,而仔猪每日从母乳中仅能获得1毫克,如果得不到补充,一般10日龄前仔猪就会因缺铁而出现食欲减退,被毛蓬乱,生长停滞和发生白痢甚至发生死亡。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天内每头注射100~200毫克铁剂。
2、 补硒。仔猪出生3天内和断奶时,分别给每头仔猪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0.5~1.0ml,防止僵猪和断奶后患水肿病、白肌病。补硒可和补铁同时进行,注射铁硒合剂。
3、 水的补充。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需要水量较多,因此从3~5日龄起要补充饮水。
4、 据试验,用含盐酸0.8%的水给3~20日龄的仔猪饮用(20日龄后改用清水),有补胃液分泌不全,消化胃蛋白酶的功效,可提高仔猪断奶体重。
5、 及时补料。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料,方法是在干燥清洁的木板上放少许料,待开始采食后换放料槽中。开始补料时,一定要按“少喂勤添”的原则,每日饲喂4~6次。及时补料的目的是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解除仔猪牙床发痒,降低断奶后吃料的应激。
(三)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母猪的泌乳量在分娩后21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而乳猪所需要的营养是不断增加的,21天后母乳无法满足乳猪的营养需要,所以必须尽可能多地让乳猪采食全价配合饲料。乳猪料要求营养高且易消化。
四、乳猪断奶时间及断奶应注意问题
我国传统养猪,仔猪多于60日龄断奶,哺乳期过长,母猪的年产仔数较少,发达国家养猪多于20~28日龄或更早断奶,以提高母猪的繁殖率。目前我国各规模猪场尚达不到早期断奶所需的设备和饲料条件,仔猪一般于28~35日龄断奶较为合适,此时仔猪已经基本上适应饲料和环境条件,育成率较高、发育较为整齐。
仔猪断奶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一是让仔猪逐渐少接触母猪,主要是逐渐减少仔猪吃奶次数,在每次吃奶前让仔猪先吃部分饲料以减少仔猪对吃奶的依赖性,这种方法一般在5天左右完成,故称为“逐渐断奶法”。另一种是一次性将母猪和仔猪分开,再不见面,让仔猪立即停止哺乳,全部依靠补料,这种方法简单,但在断奶后2到3天内应加强对仔猪的看护,因仔猪一下子离开母猪,表现烦躁不安,对母猪也要防止乳房炎的发生。
乳猪断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断奶前4到6天起控制哺次数,由于第一天的4到5次逐渐减少至完全断奶,使母子均有个适应过程。
2. 断奶后要继续饲喂与断奶以前相同的乳猪料并供给充足的清洁水源,同时避免称重去势,注射疫苗等造成对仔猪的刺激。
3. 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E的给量,以提高仔猪的抗应激能力。
哺乳仔猪的营养和饲料 一 乳猪的营养
(一) 乳猪的营养需求特点
在所有各年龄阶段的猪中,以乳猪的营养要求最高、最全面、最严格。原因是:
1. 相对生长速度快,要求养分多。
2. 消化系统不完善,消化饲料营养成分能力差。
3. 抗病能力差。
4. 相对体表面积大,保温能力差,需要更多的养分保持体温。
(二) 乳猪营养需要
乳猪需要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许多养分,而且这些养分应该平衡、全面、含量高。
生产实践中,普通养殖户最关注的是蛋白质,事实上,乳猪的营养应平衡供给。由于仔猪的增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的供给,因此能量应优先考虑,否则蛋白质再高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我国目前饲养条件下,哺乳阶段乳猪和断奶后10~20天的仔猪共用乳猪配合饲料,蛋白19%~21%,消化能3400千卡/公斤比较合适,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饲料原料种类不同,完全采用美国NRC乳猪营养标准不切合实际(美国NRC标准见表)。
体重5~20公斤的乳猪对饲粮的营养需要量(NRC1998) 饲粮营养成分
| %或每公斤饲粮中含量
| 饲粮营养成分
| %或每公斤饲粮中含量
| 体重
| 5~10kg
| 10~20kg
| 体重
| 5~10kg
| 10~20kg
| 采食量,g/
| 500
| 1000
| 钾,%
| 0.28
| 0.26
| 消化能,Kcal/kg
| 3400
| 3400
| 铜,mg
| 6.0
| 5.0
| 代谢能,K/cal/kg
| 3265
| 3265
| 碘,mg
| 0.14
| 0.14
| 粗蛋白质,%
| 23.7
| 20.9
| 铁,mg
| 100
| 80
| 以总氨基酸为基础,% | 锰,mg
| 4.0
| 3.0
| 赖氨酸
| 1.35
| 1.15
| 硒,mg
| 0.30
| 0.25
| 蛋+胱氨酸
| 0.76
| 0.65
| 锌,mg
| 100
| 80
| 苏氨酸
| 0.86
| 0.74
| 维生素 | 色氨酸
| 0.24
| 0.21
| 维生素A,IU
| 2200
| 1750
| 异亮氨酸
| 0.73
| 0.63
| 维生素D3,IU
| 220
| 200
| 亮氨酸
| 1.32
| 1.12
| 维生素E,IU
| 16
| 11
| 饲梁营养成分
| %或每公斤饲粮中含量
| 饲粮营养成分
| %或每公斤饲粮中含量
| 组氨酸
| 0.43
| 0.36
| 维生素K,mg
| 0.5
| 0.5
| 苯丙氨酸
| 0.80
| 0.68
| 生物素,mg
| 0.05
| 0.05
| 苯丙氨酸+酪氨酸
| 1.07
| 1.06
| 胆碱,g
| 0.5
| 0.4
| 缬氨酸
| 0.92
| 0.79
| 叶酸,mg
| 0.3
| 0.3
| 矿物质元素 | 可利用尼克酸,mg
| 15.0
| 12.5
| 钙,%
| 0.80
| 0.70
| 泛酸,mg
| 10.0
| 9.0
| 总磷,%
| 0.65
| 0.60
| 核黄素,mg
| 3.5
| 3.0
| 有效磷,%
| 0.40
| 0.32
| 维生素B1,mg
| 1.0
| 1.0
| 钠,%
| 0.20
| 0.15
| 维生素B6,mg
| 1.5
| 1.5
| 氯,%
| 0.20
| 0.15
| 维生素B12,mg
| 0.0175
| 0.015
| 镁,%
| 0.04
| 0.04
| 亚油酸,%
| 0.1
| 0.1
| 二、 乳猪的饲料
目前市场上的乳猪配合饲料质量千差万别,价格从每吨1000多元到10000多元的都有,更有一部分养殖户自配乳猪料。由于一头猪一生仅采食10多公斤乳猪料,而乳猪阶段结束时的体重对后期生长速度影响巨大,所以,不应过于考虑乳猪料的成本而采用低价的劣质饲料。
高档乳猪配合饲料通常由五、六十种之多的原料组成,简要介绍如下:
1、乳猪配合饲料应以易消化、高营养的原料为主。优质鱼粉、乳清粉、血浆蛋白质、膨化大豆、大豆浓缩蛋白等原料适于乳猪料。豆粕含有抗原性物质,易损伤小肠绒毛,引起腹泻,应尽量减少豆粕的使用量,一般在饲粮中不应超过25%。
2、玉米是普通乳猪料中使用最多的原料,如能采用膨化玉米,效果更佳。
3、乳清粉的乳糖含量很高,乳糖能直接被乳猪吸收,转化为能量供给乳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乳糖分解产生的乳酸能提高乳猪胃液的酸度,进而提高饲料的消化能力,也可防止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有利于减少腹泻。乳猪料中可添加5~30%的乳清粉,但添加量高,制粒困难。
4、膨化大豆是大豆经高温短时熟化的产品,膨化提高了大豆养分的消化率,同时,也使大部分易引起乳猪腹泻的大豆抗原灭活,降低仔猪腹泻,膨化大豆既可提供蛋白质,又可提供脂肪。
5、 血浆蛋白粉是近年在高档乳猪料使用较多的原料,蛋白含量高,且易消化,更可贵的是含有乳猪缺乏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乳猪的抵抗力。
6、石粉结合酸的能力强,可中和胃内的酸,乳猪料中不可大量使用。
7、仔猪抵抗疾病的能力弱,饲粮中应添加高效的药物组合。
8、乳猪料中添加酸化剂和酶制剂有利于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率,降低腹泻率。
[ 本帖最后由 yudi635012 于 2008-2-15 20:2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