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51|回复: 5

生产过程的组织与控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3 15: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产过程的组织与控制生产过程的组织目的:
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少,效益最高。
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
1:在时间上不能间断。
2:在工人人数、设备数以及生产面积上要成比例。
3:各个生产环节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相同的产品数量。
4:各阶段、各工序、各部件要平衡加工,不能出现积压、短缺等情况。
5:不能脱离市场,应随时调节品种、批量等,以适应市场。
实践证明,专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企业的效益就越好。因此在服装加工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流水线生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益,而流水线就是专业化生产的直接产物。
为什么说专业化程度越高效益越高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说服装加工,我们都知道,要熟悉一道工序的操作绝对不会比熟悉正件服装加工操作还难,而且熟练的越快,加工就越快,效益高是可想而知的。
怎样提高专业化程度呢?
1:积极组织,创造条件。
比如将服装加工分成若干工序,而且越分越细,直到不能再分。
2:改进产品设计。
将产品进行改进使其加工工序可以分割。在服装加工企业里有设计加工,也有来料、来样加工。来样加工时,工序分割是一定的了,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将工序分割到不能分割外,还要从其他途径着手进行改进。如改造设备、改进工艺、发明添加小工具等,尽量提高生产效率。
3:加强计划管理,合理生产顺序。
实际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是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讲,较高的专业化程度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反过来也是一样,小批量则不适应,我们一定要合理的组织使用,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生产是一个过程,它有一个空间,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生产组织分为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两个方面。
1:空间组织。又可分为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两种形式。
工艺专业化,是指把相同或相同类型的设备和同工种的人设置为一个生产单位(如一道工序、一个车间)。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和场地,但周转环节多,生产周期长,占用流动资金多;而且质量工作也比较复杂,往往会出现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
对象专业化,是指将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设置,可以适当的缩短周期,缺点是产量一般不高,不能充分利用设备,而且适应力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大多是将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结合起来使用的。就如一个企业先将加工分为上衣和裤子,再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工艺专业化组织,形成不同的流水线一样。
2:时间组织。生产讲究在时间上紧密衔接,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从投入到产出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由钱转化为原料、产品,再转化为膨胀了的钱的过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生产的组织过程,就是指研究在加工过程中,采取是么方式使产品有序移动,已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生产移动方式有这样几种:
⑴,顺序移动方式:一批活或一刀活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后,再送入下道工序加工的移动方式。
⑵,平行移动方式:每一部件加工完,就送入下一道工序加工的移动方式。
⑶,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上叙方法结合使用,即在上到工序尚未全部加工完时,送入下一道工序。
那么,怎样的移动顺序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呢?
请看下面案例(一):
假设:每台机器加工时间均为1分钟,批量为5件。
改进前顺序:做完5件后进入B机……顺序移动
A
B
C
D
1
10
11
20

1
分钟
20分钟
2

2
分钟

3

3
分钟

4

4
分钟


5
6
15
16

5分钟
6分钟
在制品时间:20分钟。效率:4分钟/件
改进后:做完一件,进入B机……平行移动
如下图
A
B
C
D

1
2
3
4

1
分钟
4分钟

2
3
4
5

2
分钟

3
6

3
分钟

4
7

4
分钟

5
8

5
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在制品时间:8分钟。效率:0.625分钟/件。
案例(二):
A工序用时30秒
B工序用时40秒
C工序用时25秒


        A
B
C
前提:A、B、C三个操作者水平一样。
则:调节前按上图顺序生产生产效率为:

(30+40+25)÷3=31.7秒/件/人
假如:①我们只用A、B操作加工,即A、B各自操作30秒后,A操作C工序10秒钟,B工序结束两人一起操作C工序15/2秒。
则:生产效率=(30+10+15/2)÷2=23.7秒/件/人
比较一下:23.7÷31.7=74.76%,也就是说效率提高25%。这说明只要我们跳出固定的思维方式,运用科学的调节方法,进行适当的工序或人员调整,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益。
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生产安排原则:
①,
多种部件由同一台设备(或人)加工时,从用时最少的部件开始逐个加工。适当调整或变换加工顺序,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缩短加工时间。
②,
多种部件由两台设备(或人)加工时,先找出用工时最少的工序,属于前面的安排在前面设备;属于后面的安排在后面的设备,依此类推,编排其他工序顺序。
③,
多种部件由三台设备(或人)加工时(其中一台的加工时间大于其它任何设备的加工时间),应由三台变换为两台的条件。
如:A、B、C三台,用G、H表示,其中G=A+B,H=B+C,然后按照两台的条件处理即可。
总之,搞管理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安排生产、工序要经常持有否定的想法,多试几种方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13 09: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详细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16: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饲料行业借用一下,换位思考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09: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1: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看看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6 23:4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