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73|回复: 4

两例蛋雏鸡因饲喂肉鸡料导致性早熟的病例浅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5 10: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例蛋雏鸡因饲喂肉鸡料导致性早熟的病例浅析

天津某养殖户张某6月份引进海兰雏鸡4000只;养殖户王某7月份引进海兰雏鸡1700只。张某于7月中旬发现雏鸡雄性特征明显;王某于8月中旬发现雏鸡雄性特征明显。两户均要求我公司技术人员前去诊断。
一、临床病状:张王两户鸡群精神状况良好,采食正常,但骨架发育不良,体型表现矮小肥胖;鸡冠发育异常(40日龄,鸡冠大而红,且亮),发育程度近似成鸡80-90日龄;体重超标,腹部明显增大;20日龄时曾出现过啄羽现象,但使用遮阳罩后,啄羽停止。
二、光照调查:调查发现两养殖户均严格按照厂家推荐的光照程序执行,不出现因光照问题而产生发育过早的现象。
三、用料调查:张某使用某厂家生产的蛋小鸡料(0-6周使用),同一个院内刘某用同一厂家生产的蛋小鸡料却没有出现鸡冠发育异常的现象。王某:使用另一个厂家生产的肉小鸡料(0-6周使用),连续用30天。
四、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现场诊断分析,初步确定是由于饲喂高能高蛋白的肉鸡饲料引起的性早熟现象。
五、处理措施:停止饲喂肉鸡饲料,及时更换为蛋鸡饲料;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电解质等多种维生素;及时淘汰发育异常的鸡只。
六、分析讨论:
1、经调查得知,张某所用饲料的生产厂家同时生产肉鸡料和蛋鸡料两种饲料,估计厂家在包装时出了差错;王某饲喂的肉鸡料时间过长可能是导致母鸡雄性特征发育明显的主要原因。
2、商品蛋鸡不应饲喂肉鸡料。蛋鸡和肉鸡因用途差异,营养要求也有差异。蛋雏鸡生长迅速,6周龄时的体重是初生雏的10倍,而且羽毛生长快;肉雏鸡生长发育速度比蛋雏更快,7周龄时的体重是初生雏的50多倍还多。两种雏鸡对营养的需求差异显著。蛋雏鸡:能量11.92兆焦/千克,蛋白18%;肉仔鸡:饲料能量水平不应低于12.13-12.55兆焦/千克,蛋白质水平前期不应低于21%,后期不应低于19%。
3、养殖户对肉鸡料的误解:肉鸡料因饲料的能量水平和蛋白水平都较高,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能加快雏鸡早期生长发育,表观现象较明显。养殖户误认为能量、蛋白越高越好,因此在育雏时更青睐于肉鸡饲料,这样能在短时期内加快了家禽性腺发育,出现性早熟现象。另外,高蛋白饲料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使肾脏功能受损,引起肾病。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养殖户一定要改变长时期饲喂肉鸡料的习惯,在选择饲料时,不可盲目听信别人的“经验”,否则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蛋雏鸡饲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蛋雏鸡专用饲料”,以利于鸡群早期体型的发育。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0: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例因油苗免疫不当造成种鸡产蛋下降的诊治体会

一例因油苗免疫不当造成种鸡产蛋下降的诊治体会

辽宁锦州某种鸡场饲养的5800套海兰褐父母代种鸡出现以个别鸡肿头、一侧腿肿、产蛋下降为特征的病理现象。经临床检查,结合剖检变化及原因分析,诊断为由于禽流感油苗免疫不当造成,现阐述如下,仅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该厂饲养海兰褐父母代种鸡5800套,从进雏开始至260日龄,鸡群生产水平均正常。257日龄免疫禽流感H5亚型油苗,268日龄发现鸡群精神状态不佳,出现产蛋下降。269日再次注射禽流感H9亚型油苗,之后病情开始恶化,产蛋率由93.5%突降至60%,并出现个别肿头和一侧胫关节肿大的鸡只,鸡群采食量由113g下降至94g。经户主反应,发病后立即找当地兽医诊断,怀疑某病毒性疾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随后在饲料中混拌0.02%的病毒灵和0.04%的氟苯尼考,连用4天,未见效果,并出现零星死亡。
  2、 临床症状
经临床观察,鸡群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水减少;个别鸡出现呼吸道症状;粪便稀薄;个别鸡只眼脸肿胀、胫关节红肿、低头喜卧;种蛋合格率下降。
    3、 剖检变化
    剖检14只(12活3死)临床表现较明显的鸡只,6只肿头,5只胫关节红肿,主要病变为:4只颈部皮下蓄积大量油苗,颈部肌肉红肿呈肉芽样病变,部分油苗运行至枕骨部位,2只肿头较重的病鸡剪开头顶部皮肤,发现有大量凝结血块,部分油苗运行到嗉囊下部;5只胫关节红肿剖检为胫关节上部皮肤变硬、色黄,内部有肉芽样病变,关节囊内蓄积部分油苗,囊液为黄白色;3只死鸡出现典型卵黄性腹膜炎症状;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卵子数量减少。
4、分析判断
临床调查情况:采用颈部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禽流感H5亚型油苗,免疫人员技术不熟练,可能存在免疫部位不准确的情况。从注射部位来看,接近于枕骨部位,加上鸡只采食、低头饮水等造成油苗上移是引起肿头的原因;鸡群发病后再次注射免疫禽流感H9亚型油苗的部位是在大腿外侧肌肉,注射部位偏下,个别紧贴近胫关节,可能是造成鸡只肿腿的主要原因。
5、临床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和剖检变化可初步确诊为由油苗免疫部位不准确造成的鸡群发病。
6、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于07年1月12日在饲料中混拌0.02%的阿莫西林,饮水中添加0.05%的种鸡多维,连用5天,用药三天鸡群精神好转,采食增加,饮水增多,产蛋开始增加,每天增加4%。
7、讨论与小结
    7.1 根据剖检眼观变化,可初步认为鸡群是由油苗免疫不当造成。
    7.2 种鸡场对免疫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够,造成免疫部位不正确,从而引起鸡只肿头肿腿及产蛋率下降的现象。
    7.3 禽流感H5亚型油苗免疫后,鸡群已经表现临床产蛋下降及精神不振的症状,但由于经验不足,并没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禽流感H9亚型油苗的免疫,从而使鸡群的应激变得更大。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0: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蛋鸡产蛋初期发生水样稀便的诊治

蛋鸡产蛋初期发生水样稀便的诊治

 蛋鸡产蛋初期出现水样稀便,常被忽视和误诊,主要表现为大量水样稀便。虽不引起鸡只死亡、但影响鸡的生产性能。主要病因是过早供给鸡含钙量高的蛋鸡高峰料,使鸡肾脏受损伤所致。通过投放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的处理方式无治疗效果,但采取去除病因和使用调节肾脏功能的药物如碳酸氢钠、Vc等办法疗效明显。
  2006年春季,在河北某养鸡乡的一些中小型养鸡场,普遍发生了蛋鸡在产蛋初期出现水样稀便的症状,并伴有鸡群饮水量增大,产蛋率上升缓慢或产蛋高峰上不去等情况。发病鸡群涉及9个中小型蛋鸡场,约50000余只鸡。该病症有的被误诊为鸡大肠杆菌病,继而投放大量的抗菌素;有的被诊断为鸡肠道有益菌群失衡而投放微生态制剂;有的怀疑是当地水质问题;有的怀疑是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或饲料霉变等原因。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后仍无效果。由于本病在无继发病的情况下并不引起鸡只死亡,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该病影响鸡的生产性能,给养鸡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本人根据鸡群临诊特点、病理剖检变化等,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诊特点
  发病日龄一般在120~150日龄之间,即蛋鸡开产初期。病程短的在 15天左右,长的可达 60天。主要临诊症状为:鸡只口渴,饮水量增多,水样稀便,鸡群产蛋率上升缓慢,产蛋高峰上不去,个别鸡只精神沉郁。
  2 实验室检验
  采取病鸡心血、肝脏、脾脏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见细菌。无菌操作取上述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麦康凯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小时,细菌检查呈阴性;饲料中食盐检验为0.3%;水质化验结果符合饮用水标准。
  3 病理变化及病因分析
  解剖患病活鸡可见,泄殖腔充血,肾脏充血肿胀。个别鸡肾脏有尿酸盐沉积。
  初产蛋鸡的代谢旺盛,生理变化大,饲料稍做变更就很容易刺激其肠道,引起腹泻。本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过早使用蛋鸡高峰料,过量的钙质损害了鸡的肾脏。特别是自配料的养鸡场和使用小型饲料加工厂饲料的更容易发生本病。目前开放式鸡舍蛋鸡开产普遍较早,一般在120日龄前鸡群见蛋。一些养鸡场为了让鸡群尽快达到产蛋高峰,根本没有使用青年鸡到蛋鸡阶段的过渡料,而是见蛋后就供给蛋鸡高峰料。在这个阶段,鸡群有95%以上的鸡仍未开产,料中的钙质在鸡肠道内以50%~60%的吸收率吸收入血液。过量的钙质通过肾脏排泄,当超过鸡肾脏的排泄能力时,就形成了尿酸盐沉积,这时肾脏将通过加快水的排泄来缓解肾脏的尿酸盐沉积。此时发生的水样稀便实际上是尿液聚积在泄殖腔与粪便混合后的排泄物。随着鸡性成熟后开始产蛋,钙的需求量增大,此症状才得以缓解。这一病理过程形成后,影响鸡的正常生产性能。
另外,很多饲养户从蛋鸡育成后期,开始使用自配料,为降低成本,他们往往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的米糠、麸皮使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过高,粗纤维的含量越高,蛋鸡持续拉稀的时间越长;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过高或豆粕熟化不够,也可刺激肠道出现拉稀现象。
  4 诊断及处理措施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很容易确诊。
处理措施:
1、提高雏鸡及育成鸡的质量,达到品种要求,使鸡群开产整齐;按鸡的营养标准合理使用过渡料,过度料到产蛋高峰期料更换不可太快,需要5-7天;对发病鸡群减少饲料中钙质的添加量,并在饲料中投放0.3%~0.5%碳酸氢钠,在饮水中添加0.1%的维生素C,连续服用7~14天。
2、对含粗纤维高的饲料,应及时调整(不高于10%)。
3、要根据鸡的营养需要合理添加蛋白质饲料,不可以使用生豆粕。
5  体会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本病主要发生于刚开产的初产蛋鸡,由于对初产蛋鸡管理的失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会给养殖朋友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病虽不会造成鸡群大批死亡,但是由于长期拉稀,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鸡体营养缺乏,产蛋率上不去,另外粪便稀薄降低了经济价值,同时也给鸡舍内环境的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我在这里给广大养鸡户朋友们提个醒,应予谨慎防治。
发表于 2008-3-25 15: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有道理,值得学习借鉴!
发表于 2008-3-26 15: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这样的实例有针对性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5 06:4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