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风潮空前高涨、合资分手成为讨论热点、资本运作大热、高端之争火爆……中国乳业度过了并不平静的一年。即将跨入2008年,中国乳业依旧暗流涌动。原奶、包材、饲料成本上涨导致利润空间的进一步压缩仍是困扰行业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成本上涨的压力将持续影响乳业发展。
乳品成本和价格还将双双上涨
2007年,无论是原奶成本、汽油成本还是运输成本均在大幅上涨。9月份以后,行业成本上涨的情况达到疯狂状态。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东的原奶收购价格再度攀升,已经达到3800~4000元/吨。上海地区目前原奶收购价飙升至3400元/吨,此前其价格并无超过3000元/吨。
同时,国际性的“奶荒”同样在对中国奶业成本“施压”。受全球奶源供应大幅减少的影响,国内对乳清粉、全脂奶、脱脂奶等原材料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乳品企业的正常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王丁棉表示,目前仍看不到国际能源价格、饲料等成本的下降,预计明年饲养业及乳品加工企业所面临的来自成本的压力最为严峻。
继11月三元、伊利部分产品的价格上调以后。进入12月,光明、蒙牛等企业也开始上调乳制品价格,总体涨幅为10%~20%。燕塘、香满楼、风行等本土企业也纷纷在酝酿涨价。
在王丁棉看来,很多企业仅是调整了产品线部分产品价格,仍是在苦苦支撑。年底至春节前是广东的产奶高峰期,但又是牛奶销售的淡季,企业调价的幅度不敢太明显,这段日子,对于企业来说并不好过。
“在4月份销售旺季到来之前,估计更多的企业会选择那时候分步完成价格调整。”王丁棉说。
高端市场狼烟四起巨头纷纷“屯兵”
随着中国乳业竞争的加剧,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出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无疑成为乳品企业新一轮发力的焦点。而今明两年行业遭遇成本压力剧增,利润率或将再度下滑的背景下,具有更大利润空间的高端奶成为乳品企业利润增长的新的突破口和发力点。
伊利集团最新推出了“金典”有机奶,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仑苏”,光明也已经在上海等城市推出高端新鲜奶“优倍”,大企业不断发力高端奶市场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更是引发了国内有机乳品市场的萌动。而各区域性强势品牌也在高端市场发力,寻求突围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