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0|回复: 0

[饲料] 让“绿色”形成社会新风尚 “绿色文明”在盘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7 09: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绿色”和生态理念进课堂、进企业、进生活,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新风尚———   “绿色文明”在盘山   时值严冬,白雪皑皑,但在盘山采访,记者却处处感觉到这里盎然的绿意———盘山的绿,生长在人们的心田;浓缩在金灿灿的稻穗和出厂的产品里,更飞扬在农民幸福的笑容间。   “绿色文明”是学者赋予“生态文明”的诗意名称。在2002年,盘山县委、县政府就颇具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2003年,他们又确定了建设全国生态大县的奋斗目标,并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几年来,盘山县高举生态文明这面绿色旗帜,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培育生态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为人民谋求福祉。盘山县先后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农业节本增效示范县、首批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连续五届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等殊荣。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盘山县羊圈子镇中心幼儿园温暖如春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废旧纸壳、废饮料瓶、旧挂历制作玩具。不一会儿,这些废品便在孩子们稚嫩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小房子、小汽车等玩具。   “在日常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从小就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孩子们给废品分类,并进行废物利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生态意识,是我们幼儿园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杨园长说。   把“绿色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盘山县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创绿”活动持续开展。盘山县选用国家环保总局编印的标准环境教材,对学生实施环保义务教育;坚持开展环保征文、演讲比赛、益虫益鸟放归自然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比较系统地掌握环保方面的知识。目前,全县已有20所学校、6所敬老院,相继步入市级绿色学校和绿色敬老院行列,120名小学生获市“环保小卫士”称号。   坚持不懈地将全民性的生态环境教育推向深入,让“绿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盘山县坚持纪念日重点宣传,热点问题及时宣传,基础法律法规常年宣传。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咨询服务、卫生环境治理等群众性生态文化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此外,盘山县还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强化舆论监督。在盘山,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群众共同实践的“和谐乡村”、“生态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如火如荼。   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在盘山城乡健康向上、诚信淳朴、文明生态的社会新风尚已经形成。绿色经济持续增长在坝墙子镇一望无边的万亩生态农业园,农民张华库一家正高高兴兴地忙着向龙头企业运送稻谷。“老乡,稻子大丰收了吧?”经人一问,老张来了兴致:“不光是稻子,是水稻和蟹子双丰收!”   张华库所在的村叫姜家村,是万亩生态园区中的大垄双行仿生态稻蟹间作项目区。他家承包了31亩水田,在水田里修建环沟蓄水、采用大垄双行仿生态种养新技术,养成蟹、种水稻。扳着手指,张华库细细算了笔账:水稻按亩产645公斤计算,产量将近2万公斤,平均亩效益734元;成蟹按亩产33公斤计算,可产1000多公斤,平均亩效益813元。两项加起来总收入将近5万元。   水稻和河蟹一起互利共生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是盘山县的首创。地处九河下梢,盘山县丰富的水资源为河蟹等水产品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县里抓住水资源这一中心环节,建成以水稻为主体与发展畜禽养殖、林业相结合,种养加并举的农业生产体系,培育了稻蟹、稻菜等6种生态种养模式,实施了以中新、大锦线为重点的保护公路生态建设、绿色通道工程;以退耕还林、还苇为代表的植树造林绿化工程等五大生态系统工程;建成以胡家稻田成蟹养殖、陈家稻田泥鳅鱼养殖等为代表的七大生态园区。农业生产由原来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链条式经济转化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经济。   到今年,地处平原的盘山县森林覆盖率达16.2%。节水工程中的喷灌面积达4.75万亩,节水率达22%;硬板衬砌工程3万亩,亩提高土地利用率6%;全县有4个乡镇的12.5万亩水稻通过有机认证,利是米业、绿健米业、阳光米业等6家米业通过有机加工认证。太平镇等5个单位被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盘山先后迈入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省优势优质产品示范县行列。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已经达到5726元。“我们利用废气生产出的涂料和医药,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泽阳化工厂负责人告诉我们。泽阳化工厂,是位于甜水乡的一家以氯化氢、甘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环氧氯丙烷的化工企业,为了便于利用当地一家公司生产硫酸钾产生的氯化氢废气,当地政府特意将两家企业安排到一个工业园中,紧紧相邻。   盘山县委书记杨建军说:“盘山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资源、污染环境和损害子孙的利益做代价,要有效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效能。盘山要以一个生态和谐、文明富庶的北方园林城市形象树立在世人面前”。   瞄准建设“全国生态大县”的目标,盘山县坚持科学发展观,理智地选择项目。以盘山酒业为代表的8家企业先后投资近千万元用于企业清洁生产,不仅通过了清洁生产验收,而且获经济效益近500万元;与此同时,盘锦环帮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为主的环保产业异军突起,年创产值1.5亿元,利润400万元为盘山的生态经济发展更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绿色生活舒适惬意   “厨房用燃气,厕所有水冲,咱们的生活也一点不比城里差!”在高升镇边东村,村民老周拉着我们走进灶间,拧开炉灶阀门,秸秆燃气蓝色的火苗突突地窜起;走进院墙角灰瓦顶、水泥身的小建筑中,老周踩着下面的踏板,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   曾经有县无城的盘山县,人口绝大部分聚集在乡村。厕所、灰堆、柴垛、猪圈,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农村环境的“四大杀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盘山县便开始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入手,陆续实施了改水、改厕、改厨“三改”工程,柴垛、厕所、灰坑、猪圈进院“四进”工程以及村容镇貌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五化”工程。仅2006年,盘山县就完成投资1.48亿元,绿化村屯55个。全县道路硬化率达98%,城镇化水平达43%,森林覆盖率达16.2%,通信全部实现程控化。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好家园”。目前,在盘山,40%的乡镇和45%的村屯基本建成生态文明村镇,城镇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变。太平镇、高升镇、坝墙子镇分别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乡镇”和“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高升镇、坝墙子镇还被省环保局命名为“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   在盘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29万盘山人民已携手托起“绿色文明”之光,正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4 06:5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