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动物保健11期 作者:徐运杰等
高铜是一把双刃剑,在促生长的同时,另一方面铜会在肝内沉积增加,血清生化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下降,甘油三酯浓度、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上升。这些指标变化说明,长期使用高铜可使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表现为以下方面的危害:
1。损害肝脏,造成畜禽中毒
徐梓荣(2002)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高铜饲料,一方面肝内生长激素受体对生长影响。肝脏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血浆内主要的蛋白质几乎全部由肝脏制造,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因此,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下降意味着肝脏受到损伤,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降低。
血清胆固醇绝大部分来自肝脏合成,肝脏受到损伤或疾患时,会导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是肝脏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GPT活性上升反映了肝细胞损害与坏死的程度。
肝脏损伤后,采食量下降,重者出现中毒现象。一般认为猪日粮中含铜250mg/kg即可引起死亡。戚咸理等(2002)研究发现,铜添加在常规量80mg/kg的两倍以内由明显的促生长效果,超过两倍达到五倍以上就可能产生如厌食、便秘、消瘦、肝病变、肠粘膜坏死等慢性中毒症状。
此外高铜饲料极易造成猪群胃溃疡的高发,日粮中过高的铜长期被胃肠道吸收后,大量的可溶性硫酸铜是蛋白质的凝固剂,具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猪群发生严重的胃肠炎,从而导致猪胃、食管部位角质化、糜烂、溃疡、穿孔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甚至绝食,便血,呕吐。这种现象早在1961年就有Buntain提出。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