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年一样,自从进入十月份,武汉市白沙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水产品批发区开始忙碌起来。河蟹已经成熟上市。
记者采访的时候,正是河蟹销售的旺季。周边地区养殖的河蟹大量涌到这里,热闹的批发市场把黑夜也忙成了白昼。
记者:“今天大概走多少货?”
河蟹经销商 熊三发:“大概7000斤到8000斤左右。”
记者:“像这样的发到什么地方呀?”
熊三发:“我们也是销售到各个地方,广州或福州,温州这个地方就以这个小货为主。”
然而,记者来到“湖北河蟹第一乡”的洪湖市滨湖办事处的新旗村,却看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河蟹销售的旺季,当地养殖户却把已经成熟的河蟹捕逮后,存放在养殖塘里,迟迟不卖。
河蟹养殖户 胡学平:“现在我们这个螃蟹迟迟不卖就是因为在等,等价。等来好价钱再卖。这个二两螃蟹或者二两半的螃蟹,一般都是平价,也就是25块钱一斤,现在可以卖到十六七块。”
记者:“这是几两的螃蟹?”
河蟹养殖户 甘珍荣:“二两六。”
记者:“你打算多少钱才能卖呢?”
甘珍荣:“我打算,要卖20块钱一斤,至少18块钱一斤。”
成熟的河蟹,只能在池塘里存放十天半个月。时间久了,会出现残肢和晕头等现象,影响河蟹品质。到时间,无论价格高低都要出售。迟迟不卖存在风险。但是,令记者感到疑惑的是,养殖户们却显得非常从容。
河蟹养殖户 胡学平:“它的这个小龙虾的收入,基本上可以把这个一年下来,这个螃蟹的养殖成本可以抚平,基本上螃蟹收入就是我自己本身的纯收入了。”
洪湖市滨湖办事处新旗村村主任 齐明学:“就是说价高价低养殖户不会亏本,它是考虑纯利润。”
那么,洪湖市滨河办事处的河蟹养殖怎么和小龙虾纠缠在了一起?这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商机?这还要从几年前,当地全力剿杀小龙虾的故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