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饲料稳定的重要性,很多饲料企业都有深刻的认识。有一个饲料厂的厂长告诉我:"饲料的关键不是要做到效果最好,而是要做得质量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他举例说:"原来在他的鸭料配方里有十几种饲料原料,但是客户常常抱怨效果不稳定,导致丢失了很多市场份额。后来,痛定思痛,有些原料尽管价格很便宜,但是原料批次之间的质量无法保证,所以砍掉不用。仅仅使用常规的玉米、豆粕、麸皮、次粉和棉菜粕等常规原料,结果客户投诉大大减少。一些丢掉的客户也回来了。"尽管不是每个人都同意他的做法,但是从数学的角度而言,他是正确的。配方中原料越多,由于每种原料在批次之间都有变异,因此相当于引入的变异因素就越多。减少原料数量相当于减少变异因素,因而可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对于饲料稳定性的探讨,绝大多数焦点都是放在了如何控制饲料原料的品质方面。诚然,饲料原料品质的控制非常重要。可以说,原料的品质是决定饲料品质最基本的要素。但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影响饲料稳定性的因素还有另外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动物的饲养管理情况。
本来,从理论上讲,这两个因素与饲料的稳定性是无关的。因为他们是相互独立的生产系统。然而,从实际的角度分析,他们又都是相互关联的。站在终端客户的角度看,所谓饲料的稳定性其实就是动物生产表现的稳定性。客户实际上关注的并非是你使用了哪些原料,而是关注厂家使用了不同的原料是否会给动物的生产表现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是一个信任度的问题:正是以前有过(或者听说过)饲料外观改变最终导致动物生产表现不佳的经验,所以才会造成客户对于饲料的外观非常挑剔的现象。客户其实担心的是动物生产表现的稳定性问题。
只要动物生产表现是稳定的,那么无论饲料厂的饲料是否真的稳定,客户的结论仍然是:该厂家的饲料比较稳定。如果同意这样的判断的话,那么饲料稳定性的问题实际上就转化为"如何使得动物的生产表现稳定"这样一个问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