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农家妇女不善言辞,但是黄强英却是个例外,谈起11年来在养猪路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她如数家珍似的向记者道来。
今年已届不惑之年的黄强英出生在灵山县陆屋镇教坪村, 谈起自己的养猪经历时,这个见过风雨、经历大浪的能干妇女心情一下子黯淡起来:1979的大年夜,久未能沾荤的妹妹、<--ADV_CONTENT-->弟弟狼吞虎咽吃猪肉的情景又历历在目,至今仍令她震撼着。
苦心人天不负
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黄强英刚满11岁那年,父亲撒手离开了她们姐弟5人,而又在此时,屋漏偏遇连雨天,承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母亲撇下了他们姐弟远走他乡足足“躲”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是她和姐姐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黄强英的童年在11岁时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超负荷的成人式的辛苦劳作——犁田、耙地、插秧、种菜……黄强英说,在那段灰色的日子里,她脑子里最强烈的欲望就是:吃!她要养很多很多猪,让弟妹们吃个够。就是这个简单的理由,开始了她的养猪生涯。 1996年春,黄强英到经商的姐姐家借了1万元作养猪资本,可是建了猪舍和买了仔猪后,资金已所剩无几,只好靠回收泔水和捡黄菜叶作猪食。从此,她每一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走,去屠宰场回收泔水,到市场捡黄菜叶。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这一奔走就是7年。黄强英说:“刚开始时觉得自己像个乞丐,运泔水和捡黄菜叶的时候,总感觉到身后有一双双眼睛在嘲笑自己。”可是为了生活她还得天天重复着同样的行动。黄强英深刻地记得,那是1999年腊月里的一天傍晚,她像往常一样拉泔水赶回家时,走到那段沙很厚的泥路时不小心摔倒了,她的脚被扭伤、手擦伤后流着血,油腻的泔水还洒了她一身,冷风吹过冻得她直打哆嗦……
自己摔倒自己爬起来并继续赶路。艰苦的岁月炼就了黄强英坚强的个性。黄强英直面嘲笑,也挺直了自己的腰杆。在那段来回奔走的日子里,黄强英还认真地学习养猪技术,了解了猪的习性,弄懂了猪各个生长期的特点,知道了怎样防治猪的各种常见疾病。“天道酬勤”,2000年,黄强英靠养猪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盈余3万多元。
风雨过后是阳光
靠执著挖到第一桶金后,黄强英的养猪业越做越大:2001年春,黄强英从贵港的“龙宝集团”引进二元杂母猪,由于二元杂母猪杂交后所生产的三元杂商品猪比普通肉猪的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颇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顾客的抢手货,这一年她盈利近10万元。2002年,黄强英结束传统养猪方法,走出“仔猪培育+饲料经营+肉猪养殖”的模范养殖道路,肉猪养殖存栏量突破100头……到今年,黄强英的猪场平均每个月出栏一批生猪,且每批至少10头,已获利润近20万元,现在还有近百头生猪存栏。养猪富裕起来的黄强英盖起了一栋三层占地150平方米的楼房,现在正在火热的装修之中。(记者 陆崇林 通讯员 黎小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