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58|回复: 0

[版主发言] 用什么拒绝平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2 21: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任晋生
作者简介:
发布日期: 2007-10-08
2005年9月29日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入股先声药业。同年10月29日,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写下了《我们为什么如此平庸》。他看到了先声与联想、华为这些中国一流企业的差距。与联想的合作让先声确立了新的目标,即“未来三至五年内进入国内行业第一梯队”,先声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接下来先声出手不凡,2006年5月斥资2亿元收购烟台麦得津80%的股份,将抗肿瘤新药“恩度”纳入麾下。2007年4月20日,先声作为中国第一家化学生物药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登上国际资本舞台。具有全球视野的先声药业视野更加广阔,通过与基因泰克这类世界级生物制药企业的对比,它看到自己在研发、国际化、营销以及基础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差距,危机感愈发强烈——上市完全可能成为先声沦落平庸的转折点。任晋生开始重新思考先声的事业和使命。他宣布IPO募集到的资金将用于研发、拓展营销队伍以及收购兼并上,其中用于专项研究开发的资金达4亿多人民币。先声正在有意识地进行管理上的转型,学习、借鉴国际型企业制度管理上的精华,使自己在未来可持续地发展。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平庸”,然后不断地拒绝平庸,追求卓越,这正是先声的可贵之处。在谈到企业12年的成长史时,任晋生说:“这不是一个创造财富的传说,而是一群不甘平庸的人不断学习、探索、成长的过程”。我们期待“拒绝平庸”的他们,不断地写下传奇。——北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 何志毅 何志毅:先声真正被媒体关注,缘于2005年联想控股下属的弘毅投资用2.1亿元收购其31%的股份。在4000多家医药企业中,弘毅偏偏选中了先声。随后,先声又成为了“第一家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化学生物药公司”。是什么让后起的先声成为了“领先者”,并得到了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青睐? 任晋生:弘毅对于他们在医药行业的第一笔投资是很谨慎的,调研了很多家公司。客观上说,在4000多家企业中,无论从规模还是一些核心能力上看,先声都不算是行业的领先者。但是先声有成为行业领先者的可能性。与同行业其他公司比较而言,首先我们比较务实,做的比说的更多,并且说到一定要做到。当然,我们供应医院的药品数量比较多,有一定的规模。第二,我们的发展速度比较快,2001年初才拥有自己的药厂,开始自己的研究开发,那时我们公司的价值只有几百万,但是我们的销售增长率、盈利增长率很快,这三年的盈利年增长都在90%以上,并且还有可持续的增长潜力。第三,我们比较专注。我们的头脑比较清醒、脚步比较踏实,可能有一点保守。拿到了弘毅的2.1亿人民币的投资之后,我们想一定要很负责任地花好这笔钱,所以半年多以后,我们花2亿买了抗癌药恩度。这个药经过市场证明很有价值,在销售上已经取得了成效,在资本市场也得到了初步的认可。何志毅:药品行业24次降价、反商业贿赂、严控新药审批、不可预料的医改……在这种外部环境下,中国医药行业的利润率持续降低。但先声药业却保持了很高的成长速度。你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危机不断,你和你的团队是怎样坚持“梦想”,度过危机的? 任晋生:对于先声来说,核心能力还处在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概念,还不到开始回顾总结的时候。比较而言,我们比较强的是营销能力,这不仅仅是销售的能力,实际上是评价产品、寻找产品、对产品的决策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销售能力。营销能力首先表现在产品的决策能力上,产品决策错了,销售花再多功夫也不行。我们的产品决策,包括对抗癌药和治疗脑中风的药的把握都比较正确。 谈到“梦想”,最重要的还是对“梦想”理解的深度。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三五年之后的差别也不大,但十年、十五年之后,差别就越来越大。之所以这样,我认为还是对于理想、抱负理解的深度不同。最重要的还是执着,执着地追求梦想,才能梦想成真。 何志毅:在先声药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本运作非常关键。先后购并了江苏汉合制药有限公司、海南海富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哈慈药业有限公司、南京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你曾多次表示“医药行业核心竞争力源于资源聚焦”。先声的并购有何特点?“资源聚焦”是如何成功的?未来资本运作的思路如何? 任晋生:先声在资本运作方面还没有成功,或者说,我不认为自己已经做过资本运作。一直以来,我们的想法很朴素,那就是——假如我们来做某个产品,会做得更好。所以在我们考虑买某个产品,某个企业的时候,根本没有将它看作是资本运作。也许未来我们会慢慢关注这些事情,但如今还谈不上。对于并购,我们的头脑特别清醒:我们的目标不是把企业“做大”,而是通过并购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因此会着重评价并购是不是可以和我们现有的资源相匹配。 关于“资源聚焦”的问题,就像一个人如果说他什么都会,那他肯定什么都不太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有它所擅长的领域。虽然有GE这样的多元化企业,但在世界范围内,多元化基本上没有普遍性的价值,所以我们必须更加专注。从战略角度讲,聚焦的范围越窄,越容易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对此我们坚定不移。即使有太多的诱惑,我们也不会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对于未来的资本运作,我们初步的想法是不盲目,应该有自己的目标,那就是通过资本运作营造我们的核心能力。药业公司必须要有好药,辅以其他资源,所以我们首先关注的还是药。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是不是要收购一些能力,诸如产品开发的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是不是要通过并购和整合建立更好的团队,以加强核心能力等等。 何志毅:管理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一个走上国际资本市场,公司治理更为透明和规范化的企业,对先声药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随着企业做大并走向国际,在基础管理层面上你有何感受? 任晋生:在基础管理层面,比如各种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先声做得还很不够。我们从最早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两千多人,未来也许要达到五千人、八千人。一开始的管理是事必躬亲的,制度管理是弱化的,现在有一个转型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快地学习,更多地借鉴,更有效地引进,我们有这个意识。 比如我们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需要符合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为此我们花了钱,专门请了顾问机构,还组织了内部的班子建立管理业务流程,每个流程都要跨部门协作,进行测试和修改。一个关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问题使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要确定这些管理人员是否已将暂时的、短期的业绩考核转变到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业务流程的方向上来。关于这一点,我想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还没有做到。我们折腾了一年半时间,花了很多精力。这个过程使我们在原来很薄弱的管理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何志毅:站在国际舞台上的先声药业,在研发、国际化、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何在?先声未来的路应该怎样走?任晋生:上市带给我的开心只有半个小时,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危机感。我们目前最关心的是如何在业务流程、管理习惯、管理理念上快速转型。我们正在进行上市以后的布局,包括如何配置研究开发能力。我们现有研发人员100多人,怎样在5年时间内发展到1000人。我们已经公开披露,有4亿多人民币专项资金,希望尽快用在专项研究开发上。研发主要聚焦于两大领域:心脑血管领域和抗肿瘤药领域。关于抗肿瘤药,现在有一个治疗方向是靶向药物,这些药对肿瘤细胞相当有效,对正常组织没有副作用。现有技术有可能使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延长3~7个月,这类药目前也许只对40%的病人有效,但很有前景。也许在未来10年或15年,先声能够在这个领域有大的突破。现在我们看到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放眼望去,优秀的公司实在太多,再看看我们的能力,就发现自己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心情比没有海外上市以前会郁闷一点。前段时间,我在美国参加了一个医疗健康产业的年会,来自世界各地的121家制药公司中,有100家公司的规模比我们大,有20家左右的规模比我们小。每家公司都有40分钟的发言时间,如果说大公司发言时有200个投资者来听,那么我们发言时只有二三十个人参加。这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煎熬,你同他们的差距实在是很大。就连我们准备的幻灯材料都不如别人,让我发现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不认为自己平庸,就会变得平庸;认为自己很平庸,就会让自己逐渐告别平庸,这是辩证的。一方面我们认为自己确实有差距;但另一方面,我们对自己很有信心。中国的市场机会实际上太令人兴奋了。中国如果以15%的年增长率递增,再过十二三年,中国的医药市场总额会相当于今天的美国,这还没有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中国的消费水平还不高,但十几年以后会很高。我们并不盲目地说自己要占领美国或者欧洲市场,我们还是要充分珍惜中国未来的机会,中国市场的机会可以推动先声的可持续增长。还有一个需要充分认识并体现在战略中的问题。在过去的20年,中国的优势是制造成本低廉,而在未来低成本的研究开发方面是有文章可以做的,我们要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而“中国创造”的本质在于研究开发优势。中国研发人员的成本肯定低于发达国家,如果说国外的研发人员年薪20万美金,在中国只需要20万人民币。再比如,新药的研究开发需要动物实验,这种试验不可能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而是类似苏绣这样的工艺品制作过程,需要本科或硕士学历的人员来做,我们在这方面当然有优势。 几乎所有的国际型公司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访问过逾30家跨国药业企业,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基因泰克公司。它是目前世界上最牛的生物制药公司,最高峰时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现在的市值是700多亿美元,20亿美元的科研费用。参观之后,我就在想:我们为什么这么弱,他们为什么具有那样的实力?在我退休以前,我们是很难达到他们的高度,但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心态,认识到我们这一辈子做的事情是有限的,我们的任务是给先声打好基础,后面的人继续努力,将先声做成基业长青的企业。柳传志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做企业是长跑,你今天要考虑到未来能跑到一千米还是一万米。昙花一现的中国民营企业太多了。我们要把先声做成一家有持续发展能力、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先声的标杆:基因泰克 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是全球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1976年4月7日,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的合伙人、27岁的罗伯特•斯万森与加州大学的生化学家、DNA重组领域的奠基人、1976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赫伯•玻伊尔(Herbert Boyer)教授创建了基因泰克。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是斯万森的私人积蓄2.6万美元,斯万森从Kleiner Perkins公司争取了10万美元作为公司研究开发启动经费。 不久,他们成功合成了一种脑激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ostatin)。这一重大突破使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基因泰克刮目相看。两年之内,基因泰克三次接受风险资本投资,其市值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40万美元上升至1100万美元。1978年下半年,胰岛素克隆成功;1979年,生长激素克隆成功。1980年10月14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到1988年,总收入达到3.4亿美元,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6.7亿美元和4.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基因泰克决定进入规模和影响更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结束它在风险资本市场的整个运作过程。1990年,瑞士的罗氏集团出资21亿美元入股基因泰克,使基因泰克能够将新产品研发持续下去。1995年,基因泰克与IDEC医药公司联盟,合作研发一种名叫Rituxan的新药,这是第一种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现在,Rituxan已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药品。基因泰克有600名科学家研究人员,该公司的科学家每年发表的论文多达200多篇。基因泰克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研发计划,将推出5个抗肿瘤药和5个免疫类产品,计划在2010年前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并期望届时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药制药公司。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12:3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