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来源于动植物及矿物质,含多种活性成分,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残留,用中药的方法治疗奶牛生殖系统疾病,不仅可使奶牛本身减少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减少耐药性,可达到彻底快速治愈的目的。中医用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肿、活血化瘀为主,以健脾胃为辅,可单用,亦可与西药共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生殖系统疾病,均有良好的效果。
奶牛生殖系统各个器官的机能活动受神经及内分泌系统调节,一旦这种调节机制发生障碍,则可引起生殖系统发生病理变化。由于生殖系统各器官之间存在共同的解剖生理联系,因此,生殖系统某一部分发生疾病,往往都彼此相互联系。另外,由于生殖系统与其它内脏器官之间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当生殖器官发生疾病或者其它内脏器官发生疾病时,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造成奶牛养殖户不必要的损失。
奶牛生殖系统疾病的种类很多,目前多发及对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的生殖系统疾病有:奶牛乳房炎、流产、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通过洮南市3个奶牛120服务站的统计观察看,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占38%,流产发病率占9%,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占22%,卵巢囊肿和持久黄体发病率占18%。因此,必须对奶牛生殖系统疾病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 乳房炎
1.1 症状
奶牛乳房炎按其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
1.1.1 轻度临床型乳房炎
患病乳区病理变化较轻,触摸乳房时感觉不到异常或只有轻度疼痛、肿胀和发热,产奶量下降,奶变稀,颜色基本正常,奶中有絮片或凝乳块。
1.1.2 重度临床型乳房炎
患病乳区急性肿胀,皮肤发红,乳房发热、有硬块、疼痛、常拒绝检查。产奶量下降,乳呈淡灰色或灰白色,乳中有凝乳块,体温略高或正常,全身症状不明显。
1.1.3 急性全身性乳房炎
患病乳区肿胀严重,乳头也随之肿胀,皮肤发红或发紫。触摸时感觉乳房发热、疼痛、整个患病乳区质地特别坚硬,挤不出奶,或仅能挤出一二把黄水或清汤。患病牛持续发烧(40.5~41.5℃),心率及呼吸增加,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
1.1.4 慢性乳房炎
一般患病乳区临床症状不明显,也不表现全身症状,但产奶量下降,反复发作,可导致乳腺萎缩。
1.1.5 隐性乳房炎
肉眼看不出乳房和乳汁的异常变化,但患病奶牛产奶量减少,奶的品质下降,乳中细菌数、体细胞数增加(50万个/mL以上),酸碱度及电导率均较正常乳高。
1.2 治疗
中医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为原则。
方一:当归30g、川芎20g、红花20g、赤芍30g、连翘30g、大贝25g、天花粉30g、青皮25g、白芷20g、甘草20g。煎水灌服,每天1剂,一般两剂即可。
方二:芸苔子200~300g,研碎拌饲料内喂服,间日1剂,3剂为1疗程。
方三:马蹄壳1个。马蹄风干,磨滑表面,备用。治疗时用火加热马蹄壳(手感热度能耐受)敷烫乳房患部,冷了再加热反复进行。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min左右,连续2d。
方四:蒲公英150g、金银花60g、白芷3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1次灌服。每日1剂,连用3剂。
方五:当归15g、蒲公英80g、白头翁80g、岩青60g、瓜蒌60g、藏黄连50g。上药混合,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1次灌服。每日1剂,连用3~4剂。
2 流产
2.1 症状
由于奶牛流产发生的时期、原因及怀孕反应能力不同,流产的病理过程、胎儿的变化及临床症状也不一样,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2.1.1 隐性流产
胚胎在子宫内被吸收或在下次发情过程中随尿排出。往往表现为已诊断为怀孕,但过一段时间后奶牛又发情。
2.1.2 排出不足月的胎儿
分娩预兆不明显,只是在排出胎儿前2~3d,乳腺突然胀大,阴唇稍肿胀,阴门内有清亮粘液流出,排出胎儿是活的。
2.1.3 排出死胎
胎儿死亡后成为异物刺激子宫,引起子宫收缩反应,将死胎排出。有些胎儿死亡后未能排出,可根据乳房增大,能挤出初乳,在腹部看不到胎动所引起的腹壁颤动,在直肠检查时,触摸子宫感觉不到胎动。
2.1.4 延期流产
胎儿死亡后,由于子宫收缩无力,子宫颈口未开或开口不大,未能将死胎排出,死胎长期停留于子宫内,称为延期流产,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胎儿干尸化:怀孕中断时,黄体机能仍促使子宫继续维持妊娠状态;子宫不收缩,宫口也不开张,没有细菌侵入,死胎停留在子宫内,组织内水分和胎水被吸收,变成棕黄色或棕黑色,体积缩小,好象干尸一样。奶牛没有任何症状表现,直肠检查时感觉子宫膨大,象一圆球,内容物很硬,摸不到胎动。
胎儿浸溶:妊娠中断后,死胎被非腐败性细菌发酵分解,软组织变为液体被排出,而骨骼仍留在子宫内,称胎儿浸溶。患病奶牛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经常从阴门流出红褐色粘稠流体,气味恶臭,努责时流出量更大,其中常有小骨片,最后仅排出脓液。直肠检查时,可摸到子宫内参差不平的骨块。
胎儿腐败:腐败细菌通过开张的子宫口侵入子宫内,使胎儿组织腐败分解,产生多量气体,使胎儿体积显著增大。患病奶牛腹围增大,精神不振,呻吟不安,频频努责,从阴门流出污红色恶臭液体。
2.2 治疗
应首先确定属于何种类型的流产以及怀孕是否继续下去,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2.2.1 先兆性流产
怀孕动物未到分娩期,出现腹痛,起卧不安,呼吸脉搏加快等流产征兆,但子宫颈口粘液尚未液化,子宫颈口紧闭,直肠检查胎儿仍活着,应全力保胎,避免发生流产。
西药:黄体酮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用药一次,连用2~3次。
中药方:当归3g、川芎20g、炒白术25g、熟地30g、白芍30g、甘草20g、炮阿胶20g、苏梗25g、黄芩20g、党参30g、艾叶20g。上药共煎取汁,候温灌服。隔日1剂,连服3剂。在注射黄体酮的同时,此方效果更佳。
2.2.2 延期流产
以迅速排空子宫及控制感染扩散为治疗原则。
胎儿干尸化:若子宫颈口开张不足,可肌肉或皮下注射乙烯雌酚30mg,隔日注射1次;子宫颈口开张后,再注射催产素100单位,增强子宫收缩,将胎儿排出。
胎儿浸溶及腐败:首先将死胎组织及胎骨取净,再用复方碘溶液400倍稀释后冲洗子宫,导出冲洗液,放入金霉素胶囊或将青霉素、链霉素溶解后注入子宫内。
中药方:益母草100g、当归60g、党参40g、川芎20g、红花20g、桃仁25g、甘草20g、炮干姜20g、黄酒100mL。上药共煎取汁,候温冲灌服。
3 子宫内膜炎
3.1 症状
奶牛子宫内膜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2型。
3.1.1 急性子宫内膜炎
奶牛拱背、努责、常将尾根举起,从阴门排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卧下时排出量增多,同时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少,反刍减少或停止,并伴有轻度瘤胃臌气。
3.1.2 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分为卡他性、卡他脓性和隐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常从阴门排出混浊的粘液,卧下或发情时排出量较多。
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常从阴门排出脓性分泌物,发情周期不正常,并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少,逐渐消瘦,体温有时升高等轻微的全身症状。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